第八課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七年級人教版)
8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李大釗
學習目標
1.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內容,體味作者的感情。
3.領悟課文的語言美。
重點難點
1.重點
(1)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內容,體味作者的感情。
2.難點領悟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加點字注音:,逼狹(xia2) 崎嶇(qi2qu1) 阻抑(yi4)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生詞:
(1)逼狹:狹窄。
(2)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3)阻抑:阻擋、抑制。
(4)回環曲折:曲折環繞。
(5)亦復如是:也是這樣。
3.朗讀課文,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專門學校學習,1913年赴日本,就學于早稻田大學。1916年回國,任北京(晨報>主筆。1918年與陳獨秀創辦《每周評論》,并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傳播,宣傳反帝愛國思想,成為五四運動的領袖之一。1920年9月,在北京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嗣后,對黨的建設,工人、學生運動,統一戰線,均有重大貢獻。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于北京。李大釗不僅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一位學者和詩人。他的詩文被魯迅譽為“革命史上的豐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釗選集》(1959年出版)、《李大釗詩選注》(1979年出版)。
2.導語 。
本文寫于五四運動之后,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加緊了對中國人民的壓迫,社會黑暗到了極點。當時,有一部分五四運動期間一度覺醒的知識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們有一腔愛國熱血,卻看不到中國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嘆息、彷徨。李大釗等革命先驅者則已找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經全身心地投入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之中。在這篇文章中,李大釗告訴人們,不要為面前的困難嚇倒,有困難,但更有希望;與困難作斗爭,趣味無窮。企望動員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使救國的事業變成全民的事業。
三、正課
1.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質疑:課文一共有五個自然段,請歸納各段的段意。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說明人類歷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艱難險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長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
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險為美趣比喻“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
第四段:談到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
第五段:以揚子江、黃河比喻我們的民族精神。
3.質疑:什么是課文中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討論并歸納:“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揚子江及黃河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都是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以成其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雄健的精神”也就是這種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4.質疑:怎樣理解課文“奇趣橫生”、“冒險的美趣”、“一種壯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討論并歸納:這種種趣味,都是經歷艱難險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種快樂,一種幸福,一種值得回味的經歷。高爾基在《海燕》中叫做“戰斗的歡樂”,毛澤東則說“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快樂”、這“樂”,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一
5.質疑:本文用一系列比喻來說理,既生動形象又有說服力。試找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現作者什么情懷?
討論并歸納:
(1)用長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進程。長江大河有時在平原上一瀉萬里。有時卻在叢山疊嶺中回環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亦復如是”。
(2)用旅行來比喻人類在歷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3)用揚子江黃河比喻中華民族的精神。
(4)用“浩浩蕩蕩”比喻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5)用“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比喻中華民族歷史的順利發展。
(6)用“曲折回環…‘崎嶇險阻”比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7)用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比喻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8)用“濁流滾滾,一瀉萬里的魄勢”比喻中華民族的光明前途。。 這些比喻表現了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作者內心的豪情壯志。
6.質疑:本文結尾說:“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這個看法對不對?為什么?試分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討論并歸納:中華民族發展到20世紀20年代,所逢的“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但完全不必悲觀。適逢其會,是弄潮兒大顯身手的千載不遇的好時機。具有敢于面對現實、敢于斗爭的雄健精神的革命者,為了建造繁榮昌盛的新中國,就會滿懷豪情,在奇絕壯絕的斗爭中獲得“壯美的趣味”。
7.質疑:在今天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長征途中.還要不要雄健的精神?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發揚雄健的精神,是時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樣會“遇見沙漠、遇見山峽”,遇見“崎嶇險路”,出現“奇絕壯絕的境界”,仍然需要我們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設我們美好的祖國。
8.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小結
本文作者以長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中華民族生命進程,以崎嶇險路比喻中華民族所逢的歷史征途,在艱難困苦中毫不氣餒,堅信革命必勝,民族必興,氣魄雄健豪壯,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五、板書
人類歷史道路 艱難國運
民族生命進程 雄健精神
人類歷史生活—- 壯美趣味--以情行文以理服人
中華民族史路 雄健國民
中華民族精神
六、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