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華南虎(七年級人教版)
28華南虎
教學目標
1.通過詩歌學習,鼓勵學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鄙棄世俗、勇于抗爭。在充滿誘惑的現代社會中不屈服、不迷失。
2.反復誦讀,聯系寫作背景,抓住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了解詩中的眾多形象,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
3.品味詩歌的語言,進一步把握全詩的主旨,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象征意義一般是廣泛而豐富的,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困難。而學習這首詩,理解詩歌的形象和主題,關鍵就是理解象征意義。所以這無疑成了學習這首詩的重點和難點。反復誦讀,從重點的詞語和句子入手,了解詩中眾多形象,特別是主要形象——華南虎所表現的深層意義,進而把握這些形象和主題的關系,即象征意義,是突破這個重難點的有效方法。)教學準備
1.準備好有關資料:作家、作品和寫作背景。
2.選擇適合本詩的背景音樂,準備好錄音帶。
設計思路
這首詩作于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動亂”期間,表現了在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于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詩人把這種感情融注在具體的物象——華南虎身上,使華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義。這兩點,都使學生在理解詩作的主題和體會詩人的感情方面有了難度。如何突破這個重點、難點,是關鍵。本課嘗試先通過聽讀欣賞、自讀初探,整體感知詩中的眾多形象:“華南虎”“觀眾”“我”。然后集中力量,在了解寫作背景和象征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抓住關鍵語句,反復誦讀品味,深入分析詩歌塑造的華南虎形象,學習欣賞
詩歌的意象,理解詩歌的主題意境,得到美好人格的熏陶。比較閱讀,則能進一步體會到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并開闊視野。用這種思路去欣賞這么一首有一定深度的詩是可以嘗試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設計
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成為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請學生展示準備好的圖片和成語。)
從你們展示的圖片、成語中,我們具體感受到了老虎的風采。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貴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今天讓我們走進一只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吧。
二、聽講欣賞
(播放錄音和背景音樂;也可配放背景音樂,教師范讀。營造學習的氣氛。)
學生聽讀、欣賞,跟讀、正音,品味語氣、語調,把握節奏、重音。
三、自讀初探
1.打出自讀要求。
2.自讀感知,初探形象。
3.思考討論,整體把握。
(1)詩人筆下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只老虎具有什么樣的個性?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詩句加以說明。
(這是一只有著美麗的容貌和強健的形體的華南虎,但被囚于人類的牢籠中,遠離了山林。它向往自由、蔑視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2)對華南虎,“觀眾”和“我”持什么態度?你對“我”與眾人的行為有怎樣的評價?
(“觀眾”對華南虎“砸”“呵斥”“勸誘”,態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從老虎的“悲憤”中,感到了沉寂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被觸動,有所覺醒。——針對此問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合理評價。)
四、背景介紹
這首詩寫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那是個最沒有詩意的年代。詩人在干校從事強制性勞動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里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憤怒絕望地把水泥墻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淺淺的血跡,這與作者當時的境遇何其相似啊。當時,那老虎不馴的氣魄引起詩人靈魂的強烈震撼,于是回到干校后寫下了這首詩,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教師簡介寫作背景,表現70年代特有的政治環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與華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為下面繼續探究學習,深層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提供材料。)
五、合作探究
1.再次誦讀詩歌,找出詩中最能震懾人心、表現主題的詩節、詩句。
2.結合課本中“研討與練習二”,抓住關鍵詞句,品味詞語在詩中的意義,理解詩歌刻畫的形象。(同桌互相探討。)
3.小組合作,全班討論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加深對主旨的理解。
(1)幻燈出示探討話題和“象征”的概念。
詩中的“觀眾”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代表專政工具的“鐵籠”禁錮的僅僅是一只華南虎嗎?
聯系背景,你是如何理解華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義的?
詩作結尾作者說“我終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這里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思索?學習本詩有什么現實意義?
象征,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2)師生討論,并明確基本答案。
詩中的“觀眾”冷漠粗暴、庸俗無聊,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群體。
被囚在“鐵籠”中的華南虎,威嚴、高傲、向往自由、勇于抗爭,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的象征。
作者寫這首詩時,處境同樣艱難,華南虎的不羈個性喚起了詩人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同時使他明白了,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的庸俗、猥瑣和無知;人在困境和厄運中,應該超越苦難,拒絕庸俗,保持獨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應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在種種誘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這一環節是本詩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對“十年動亂”的歷史較為陌生,教師應在學生探討的基礎上,作點解釋,談談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欣賞華南虎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美,理解詩歌形象,做一個人格獨立的人。
同時,欣賞時應把握融注了詩人思想情感的具體物象,它往往具有某種象征意義。介紹象征的知識,也必不可少。)
六、誦讀品味
1.朗讀指導。
l~2自然段,敘述語氣為主;3—4自然段,讀出虎對人類的輕蔑和內心的憂憤、抗爭;最后一自然段,讀出作者的羞愧和覺醒后的激憤。 ‘
2.自由朗讀,品味情感。
3.指名或自薦上臺表情朗讀。
(誦讀是體會詩歌意境,把握詩歌主旨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認真體會詩句表現的意象和詩人表達的情感,進一步體會詩篇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七、鞏固拓展
1.朗讀英國詩人布萊克《老虎》一詩,概括詩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討論比較,課文和《老虎》同寫老虎,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從比較中,你得到怎樣的人生啟示和寫作體會?’
4.齊讀兩首詩歌。
(引導學生通過對兩首同一題材的詩的比較閱讀,更進一步體會《華南虎》一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借此機會,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新詩的閱讀范圍。)
八、布置作業
1.抄寫字詞,積累詞語。
2.課外讀一些抒寫動物的現代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