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馬(七年級人教版)
29馬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能就文中的部分語句或段落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個性化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培養多角度思維的習慣。
3.揣摩、體會文中對比描寫的作用,能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反復誦讀,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并就文中部分詞句、段落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多角度思維的習慣。
(布封的這篇科學小品《馬》,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有著較高的文學價值。作者帶著親切的感情,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馬、抒寫馬,文筆流暢、詞匯豐富、語言優美。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反復朗讀,積累優美詞句,欣賞精彩句段上。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閱讀過程中要“注重情感體驗”,注重“個性化閱讀”,鼓勵發表個人不同的見解,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思維和閱讀。據此,把這確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準備
1.綜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寫好投影片。
2.準備布封和《自然史》的有關資料。
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文筆流暢、語言優美、詞匯豐富,要讓學生反復誦讀,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語感。因此,在導入 、疏通課文后,即進行多樣化、多層次的朗讀訓練。這一環節的教學,也為整體感知打好了基礎。接著的整體感知,主要是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并鼓勵他們用圖表的形式展示全文的主要內容和脈絡結構。賞讀分析精彩語段和質疑探究是本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放在反復誦讀和整體感知之后,是最恰當的,也是本文課堂教學的高潮,學生在教師的引導、組織下,應盡量發揮自主、合作、思維、探究的精神,達成教學的主要目標。
教學過程
一、詞語積累
1.導人。
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靈,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馬》,用親切的感情、形象的語言、人格化的描寫,給這些“朋友”畫像,描繪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讓我們一起大聲朗讀這篇優美的散文化的科學小品,去感受人格化描寫的藝術魅力。
2.詞語積累。
(1)請一學生給“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的加點字注音。
(2)請兩位學生上黑板寫出文中其他精彩或難懂的詞語,注音、注釋。
(3)齊讀并布置課外抄寫,摘入詞語積累本子。
二、多樣誦讀
1.放聲自讀。
全篇放聲讀,可同桌探討讀法。疏通并尋找感覺。
2.分段朗讀。
(1)根據自讀體會,請學生說說各段朗讀的要求。
(2)全班分段朗讀。
(3)形式:說一段,讀一段;再說一段,再讀一段。
3.分組賽讀。
(1)將全班分為甲乙兩大組,全文分為兩部分(1—2自然段為一部分,3—5自然為一部分。),每組認讀一部分內容(可抽簽。),每組推選主持人兩個,可討論確定本組朗讀的形式。
(2)全班預先挑選三位威信高、朗讀好的同學作評委。
(3)每組用自己的形式,由主持人主持讀自己的部分,另一組同學觀察、聽讀。
4.推薦誦讀。
自告奮勇或甲乙兩組各選兩位代表,自選段落,表情朗讀,選出最優秀者。
(“多樣化誦讀”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感知朗讀的方法,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語感。并以此營造朗讀的氛圍,為學生創設自我表現的舞臺,為整體感知打好基礎。)
三、整體感知
1.自讀思考。(根據課文“研討與練習一”要求。)
閱讀課文,說說本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中的馬?這兩種馬各有什么特征?你更欣賞哪種馬,為什么?
2.學生列好發言提綱。(可用圖表的形式。)
3.全班交流。
4.投影參考答案。
本文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態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天然野生的自由之馬的由衷贊美,對人類馴養的被奴役之馬的深切同情。
一、(1—2)人類馴養的馬
勇毅: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
馴良:服從主人的操縱,滿足主人的愿望,無保留地
貢獻自己,甚至生命被奴役當玩物 .
二、(3—5)天然野生的馬
美質:充沛的精力,高貴的精神
美德:豪邁獷野,熱愛和平
美貌:身材高大,身體各部分配合得最勻稱、最優美
(設計這個環節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的感情傾向,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并激勵學生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
四、局部探究
1.賞讀精彩語段。
請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從內容、語言、寫法等方面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2.展示學生預習中提出的重要問題。(投影。)
3.學習小組圍繞上述問題合作探究。
4.學生還可隨堂提出各種問題。
5.師生交流,鼓勵發表個人見解。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難句。)
(“教育”是指對馬的馴養,即套上韁繩,披上鞍轡,使之喪失自由,思想上接受服從。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給馬戴黃金鏈條”等是不是對馬的“侮辱”?(難句。)
(是“侮辱”,因為這些做法使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淪為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的特性喪失殆盡。精神的泯滅是最大的悲哀。)
(3)文章在寫馬的美貌時,與其他動物作了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其他動物真的很丑嗎?說說你的看法。(寫法。) .
(運用對比描寫,更能突出馬的美貌。但作者把馬與其他動物作比較時,態度是不很客觀的,因為動物的外形是它們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自行演變的結果,無所謂優劣美丑。)
(4)人工與天然究竟哪種更美?(現實困惑。)
(可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評說,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賞析精妙語段,感悟作者情感,積累優美詞句,這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展示學生問題,開展討論探究,鼓勵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是對學生預習思考的肯定,也是對學生探究精神的鼓勵。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能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習慣和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更能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它是本課學習的重難點。)
五、布置作業
用對比描寫的方法,描述一個自己養過或見過的小動物,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