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
課 時 計 劃
備課時間:( )周星期( ) |
教出時間:( )周星期( ) |
2005年 上 期 總第( )課時
計劃 課時 |
第 課時 |
課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1、體會文章流露的真摯感情。
2、理解標題的雙關含義。
3、掌握本文的結構。
難 點:第3點
教學過程 :
一、 情境導入 :
播放歌曲《送別》,詢問學生聽完后有什么感覺?
歌曲用音樂的語言告訴學生這是一種離愁別緒,離別的惆悵和失去親人的悲傷,人生的悲歡離合和失意悵惘盡在不言之中,而課文使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而已。
只要學生領會到這層感情基調,就進行課文賞析了。
二、 標題的解讀,運用討論的方式合作探究。
1、 雙重含義
質疑:重音應放在哪里?落了 ——花兒凋謝了 爸爸的生命之花凋謝了
詢問: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2、提出問題:本文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總結歸納:表達作者失去父親的悲痛和無奈以及深深眷念之情。或者大概意思即可。
3、自由討論。a、“我們”為什么很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
b、爸爸對“我”既嚴格要求,又有著綿綿的愛意,可見父愛如山,我領略了它的沉穩與厚重。人生在世,人們夸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父愛同樣是偉大的,同樣讓我們不能忘懷,同樣值得我們夸贊。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說說你的感覺嗎?
4、 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線索的作用,類似學過的課文《紫藤蘿瀑布》。
文章題目為,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5、 爸爸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討論得出的結論大概幾點:
a、 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b、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c、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d、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由上述幾點闡發出來的觀點點到為止即可。
三、 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問題a,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即可。
回憶爸爸的事:1、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
2、爸爸愛花的情形
3、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
問題b,有四處:
1、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
2、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
3、“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
4、“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問題c,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業 :
采訪爸爸,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作為父親的感想,寫成小作文,明天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