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七年級下冊第三課第二框題)
學生關注調查結果并思考
1、分析了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的原因和依賴心的危害。2、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依靠不等于依賴。突破本課難點。
1、問題層層深入詣在引導學生思考并探究自立和自主的關系。
2、展示調查數據,強調自主的重要,難點突破。
正課
多實踐,多鍛煉
活動三:生活闖關,我來支招
提出兩個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問題讓學生來出招,比如丟飯卡或不會支配自己的生活費等問題,如果這位同學提供的方法通過那么他所在的小組就獎勵一分,最后看哪個小組的積分最多即為闖關小霸王組。把學生參與活動時暴露的一些問題作為論點供大家繼續討論。
學生參加活動,根據情境出謀劃策,針對一些不合理的點子加以討論。
1、通過比賽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2、檢測學生的不同程度的自主自立能力。通過這種能力差異的對比引出自立的重要性。
3.通過教師在活動中采訪一些有好點子的同學,讓學生懂得交流與合作。
小結
要培養自立的能力,關鍵是要培養獨立生存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生存能力小到你是否可以照顧好自己的能力,大到將來你是否能自食其力,養活自己的能力。管理能力包括理財,管理自己的學習等等,這些能力又是在實踐中培養的。
舉例說明自己能自立
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和小結
教學效果預測
讓學生通過觀看反映他們日常生活的短片,參與圍繞他們生活中常見問題為主題的活動了解、合作探究、討論依賴的危害,自主與自立的關系,自立精神及能力的重要性。學生通過討論,初步學會用辯證的方法分析事物,明確依靠不等于依賴。通過活動知道培養自立能力的一些方法,能運用一些方法逐步培養自立的能力并且讓學生樹立自立的積極生活態度。在實踐中明確自立的意義。最后一個活動是一個比賽類,可能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度會比較高,教師應把握好活動時間,引導學生聯系自身事跡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教學反思
廣西師大附屬外國語學校 葉金平
這是我第一次比較“立體”地參與并體驗思想品德課“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我參與活動的課題是七年級下冊思想品德第三課第二框《告別依賴,走向自立》。我從一個新教師的角度先就“同課異構”這一主題來談談自己參與活動后的一些認識。同課異構的特色是:集體備課、集體評課,這一特色較大限度地發揮了教師教學“集思廣益”的優勢。一般情況下,執教者準備展示課這一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本校科組教師集體備課的過程,是大家在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教學風格上的比較直接的一次“對話”,最終生成的展示課就是教師集體備課的結晶。在評課階段,不同的教師通過這個平臺交流更直接——共同探討教學思路、效果、疑惑;不同的教學思想撞擊后結出許多美麗的“教學火花”,這樣更利于大家相互取長補短、更利于大家集體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