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正確對待誘惑(2課時)
第6課 正確對待誘惑(2課時)
一、本課的設計意圖:
1、教學目標 :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追求科學、健康、充實的生活。
(2)鼓起敢于戰勝不良誘惑的勇氣和信心。
能力目標:
(1) 認識和理解社會的復雜性,逐步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
(2)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形成自我控制和抵制誘惑的能力。
知識目標:
(1)了解身邊的種種誘惑。
(2)了解誘惑的促進作用和不良誘惑的危害。
(3)了解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
2、本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作用
本課針對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很重,模仿力很強的特點,闡述了青少年學生面臨的種種誘惑及其表現、產生的原因、帶來的危害,并著重提供了戰勝不良誘惑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順利地度過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本課是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一課。
3、本課相對應的課標要求
本課主要落實了課程標準中的以下內容:
(1)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中做出正確選擇。
(2)自覺抵制“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等不良誘惑。
(3)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和好奇心,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4、教學過程 的邏輯結構
本課教學過程 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讓學生了解身邊的種種誘惑;了解誘惑既有它積極的一面(促進作用)也有它消極的一面(不良誘惑引人誤入歧途);了解不良誘惑既有來自校內的,也有來自校外的。
第二部分:通過“誘惑的天空”這一活動,引導學生發現、澄清自己內心究竟受到哪些誘惑,哪些不良誘惑是自己已經能夠拒絕的,還有哪些不良誘惑是自己至今不能拒絕的。
第三部分: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老師建議:
(1)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學會控制自己——道德層面
(2)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輕易地跟著別人走——心理素質層面。
(3)從拒絕身邊看起來的不起眼的不良誘惑做起——操作層面。
5、教學形式
制作課件,多媒體教學。
二、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
“潘多拉魔盒”的傳說故事
從前,有個人撿到了一個精美的盒子,上面寫著:”記住,無論何時,都不要打開這個盒子.否則,人類將要遭到滅頂之災。”這人開始嚇了一跳,沒敢打開盒子。可不久就恢復了正常:“這盒子里面究竟裝的是什么東西呢?什么東西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呢?”最終他經受不住誘惑打開了盒 子。結果,這盒子里的東西跑出來了。從此,人類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災難。原來審一個“潘多拉”魔盒,里面裝的都是邪惡。
這則故事說明了什么?
經受不住誘惑帶來的不良后果。
——從而引出本課的課題:正確對待誘惑。(幻燈片一)
(二)展開
教師問:“是不是所有的誘惑都是不好的?”請學生說說有哪些好的誘惑。
出示幻燈片二和幻燈片三——《成功的誘惑》:
l “學習標兵”的誘惑
期末考快到了,老師說期末考后要評出級里的“學習標兵”。班長小亮想:作為班長,我一定要拿到這個獎。但他又擔心自己考不出好成績。
他的三個朋友對此發表了看法。你覺得他應該接受哪個朋友的建議。
l 甲:考試時讓附近的同學相互關照,趁機對一下答案,“互通有無”。
l 乙: 抓緊時間復習,考前調節好心理。
l 丙:
結論:面對榮譽的誘惑
1、有付出才會有回報。要想獲得榮譽,必須靠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去爭取。
2、 要通過正當的途徑去爭取成功和榮譽。
3、 不能為了個人榮譽而陷害他人,違背誠信。
教師:作為青春期的學生來說,每個人對成功是很向往的,但對于他人的成功容易導致嫉妒的心理。所以要學會正確的認識成功,學會欣賞他人的成功,為他人的成功高興,并用他人的成功來鼓勵自己。
成功——成功的真正意義不是做到了別人做到的事情,而是實現了自己的理性和目標,所以,能夠訂立自己的理性和目標是很重要的。成功不是拿到獎杯,不是獲得他人的認可,而是自己的能力和思想上的進步與提高,是做了有意義的事情。
情景反應:
情境一:下午放學了,教室里還剩下幾名同學,小凌拿出撲克,邀在場同學一起玩。
情境二:小剛有一道數學題怎么也做不出來,眼看著同學們都出去玩了,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人了,他有些著急,同桌的作業 本就放在桌子上。
情境三:大家都認真地聽老師上課,這時,小林很快的把正在聚精會神聽課的同桌的筆記本傳給小剛,要小剛把它藏起來。
情境四:課堂上,小東和小軍交頭接耳講話,老師制止了他們的行為。可過了一會兒,他們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并且說:“我們也知道這樣不好,可我們管不住自己”。
小組討論:面對以上誘惑,你會怎么辦?
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不良的誘惑?
(可以讓學生舉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來自校園內的誘惑。)
不良誘惑有來自校園內的,也有來自校園外,社會上的。請同學們說說來自校園外的不良誘惑。
在學生例舉的不良誘惑的基礎上,播放幻燈
《金錢的誘惑》
《網吧、游戲機的誘惑》
《毒品的誘惑》
《邪教的誘惑》
是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各種各樣的不良誘惑都是客觀存在的。不過,對每個同學個體而言,每一個人受到的誘惑都是不同的。例如:很多同學都喜歡上網吧,玩游戲。但確實也有同學從來不去網吧,網吧對這些同學就不是誘惑,也就是說,每一個同學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誘惑的天空”
l 爭論——
怎樣解決學生迷戀網絡游戲
l 根源在于社會上存在著大量非法經營的網吧,解決之道在于取締這些網吧。
l 根源在于青少年自身缺乏抵制能力,解決之道在于約束和教育青少年。
拒絕"網毒",做健康的中學生
20世紀,因特網誕生了,地球變得如此之小,無限風光近在咫尺;同時,世界也變得如此之大,絢麗多彩,五光十色的事物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如不盡長江滾滾來。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我國也跨入偉大的"網絡"信息時代,2000年全國網民的數量已經達到2000多萬人,各地的"網吧"遍布大街小巷。
網絡本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現代科技的驕傲,它大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我們也會看到,部分中學生幾乎天天泡在"網吧"中整夜不回家,有的同學甚至發展到白天上課精神恍惚,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網絡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原因在于政府缺乏對大量充斥著暴力、色情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網站的控制,管理不到位,認識不到位;個別中學生也以為在沒有道德和法紀約束的虛擬世界可以肆意妄為。網上無德,不算無德;而經營者更是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他們以贏利為目的,無證無照經營,超時經營,超范圍經營。于是,"網吧"里亂七八糟的游戲,庸俗不堪的聊天和大量淫穢的圖片,便成為電子海洛因,吸引著中學生,而那些意志薄弱者便倒在這網毒下了。
網毒的出現并非網絡發展的必然,也不能歸于網絡技術,更不能限制網絡的發展。當前,我們中學生對網絡技術還不很熟,只會運用它發泄和勾通。還不會用它為自己獲取知識和能力,參與社會競爭和社會服務。因此,我們中學生在學校要認真學習電腦課程,豐富計算機知識,培養自己對電腦的愛好和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加強網絡文明意識,明是非,辨美丑,文明上網,常去文明網站,常瀏覽健康的內容。同時正確處理好上網與學習,上網與休息之間的關系,爭取做一名合格的健康發展的中學生。
毒品的誘惑
l 毒品在中國的歷史
l 鴉片,曾經是英國殖民者打開近代中國大門的敲門磚,鴉片戰爭導致割地賠款,“東亞病夫”的屈辱稱號使中國人蒙羞百年。從林則徐虎門銷煙起,中國人民發動了多次禁毒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僅三年,就將毒品一掃而光。
l 毒品再次威脅中國
但是,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開放的中國再度面臨毒品的威脅。在國際毒潮的侵襲之下,毒品又沉渣泛起。目前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已超過了百萬,這一數據令人震驚。
邪教的誘惑
l 法輪功的受害者——陳果
l 某音樂學院攻讀瑟琶專業的小果,成績優秀,是一個人見人愛大學生。但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大學生,竟然參與了天安門廣場的自焚事件!火焰將她美麗的生靈燒得體無完膚。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女孩的光明前程,就這樣被“法輪功”徹底葬送了!
l 法輪功的受害者——劉思影
劉思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受媽媽的影響迷上了“法輪功”。
思影被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l 法輪功的受害者——常伯裕
l 常伯裕是遼寧的一個退休工人。自練習“法輪功”后,幾年來有病不肯吃藥。兒女多次勸他到醫院看病治療,s("content_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