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正確對待誘惑(精選4篇)
第6課 正確對待誘惑 篇1
第6課 正確對待誘惑(2課時)
一、本課的設計意圖:
1、教學目標 :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追求科學、健康、充實的生活。
(2)鼓起敢于戰勝不良誘惑的勇氣和信心。
能力目標:
(1) 認識和理解社會的復雜性,逐步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
(2)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形成自我控制和抵制誘惑的能力。
知識目標:
(1)了解身邊的種種誘惑。
(2)了解誘惑的促進作用和不良誘惑的危害。
(3)了解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
2、本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作用
本課針對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很重,模仿力很強的特點,闡述了青少年學生面臨的種種誘惑及其表現、產生的原因、帶來的危害,并著重提供了戰勝不良誘惑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順利地度過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本課是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一課。
3、本課相對應的課標要求
本課主要落實了課程標準中的以下內容:
(1)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中做出正確選擇。
(2)自覺抵制“黃、賭、毒”和邪教等不良誘惑。
(3)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和好奇心,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4、教學過程 的邏輯結構
本課教學過程 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讓學生了解身邊的種種誘惑;了解誘惑既有它積極的一面(促進作用)也有它消極的一面(不良誘惑引人誤入歧途);了解不良誘惑既有來自校內的,也有來自校外的。
第二部分:通過“誘惑的天空”這一活動,引導學生發現、澄清自己內心究竟受到哪些誘惑,哪些不良誘惑是自己已經能夠拒絕的,還有哪些不良誘惑是自己至今不能拒絕的。
第三部分: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老師建議:
(1)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學會控制自己——道德層面
(2)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輕易地跟著別人走——心理素質層面。
(3)從拒絕身邊看起來的不起眼的不良誘惑做起——操作層面。
5、教學形式
制作課件,多媒體教學。
二、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
“潘多拉魔盒”的傳說故事
從前,有個人撿到了一個精美的盒子,上面寫著:”記住,無論何時,都不要打開這個盒子.否則,人類將要遭到滅頂之災。”這人開始嚇了一跳,沒敢打開盒子。可不久就恢復了正常:“這盒子里面究竟裝的是什么東西呢?什么東西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呢?”最終他經受不住誘惑打開了盒 子。結果,這盒子里的東西跑出來了。從此,人類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災難。原來審一個“潘多拉”魔盒,里面裝的都是邪惡。
這則故事說明了什么?
經受不住誘惑帶來的不良后果。
——從而引出本課的課題:正確對待誘惑。(幻燈片一)
(二)展開
教師問:“是不是所有的誘惑都是不好的?”請學生說說有哪些好的誘惑。
出示幻燈片二和幻燈片三——《成功的誘惑》:
l “學習標兵”的誘惑
期末考快到了,老師說期末考后要評出級里的“學習標兵”。班長小亮想:作為班長,我一定要拿到這個獎。但他又擔心自己考不出好成績。
他的三個朋友對此發表了看法。你覺得他應該接受哪個朋友的建議。
l 甲:考試時讓附近的同學相互關照,趁機對一下答案,“互通有無”。
l 乙: 抓緊時間復習,考前調節好心理。
l 丙:向老師打探出題范圍,讓老師改卷時“仁慈”點。
結論:面對榮譽的誘惑
1、有付出才會有回報。要想獲得榮譽,必須靠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去爭取。
2、 要通過正當的途徑去爭取成功和榮譽。
3、 不能為了個人榮譽而陷害他人,違背誠信。
教師:作為青春期的學生來說,每個人對成功是很向往的,但對于他人的成功容易導致嫉妒的心理。所以要學會正確的認識成功,學會欣賞他人的成功,為他人的成功高興,并用他人的成功來鼓勵自己。
成功——成功的真正意義不是做到了別人做到的事情,而是實現了自己的理性和目標,所以,能夠訂立自己的理性和目標是很重要的。成功不是拿到獎杯,不是獲得他人的認可,而是自己的能力和思想上的進步與提高,是做了有意義的事情。
情景反應:
情境一:下午放學了,教室里還剩下幾名同學,小凌拿出撲克,邀在場同學一起玩。
情境二:小剛有一道數學題怎么也做不出來,眼看著同學們都出去玩了,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人了,他有些著急,同桌的作業 本就放在桌子上。
情境三:大家都認真地聽老師上課,這時,小林很快的把正在聚精會神聽課的同桌的筆記本傳給小剛,要小剛把它藏起來。
情境四:課堂上,小東和小軍交頭接耳講話,老師制止了他們的行為。可過了一會兒,他們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并且說:“我們也知道這樣不好,可我們管不住自己”。
小組討論:面對以上誘惑,你會怎么辦?
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不良的誘惑?
(可以讓學生舉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來自校園內的誘惑。)
不良誘惑有來自校園內的,也有來自校園外,社會上的。請同學們說說來自校園外的不良誘惑。
在學生例舉的不良誘惑的基礎上,播放幻燈
《金錢的誘惑》
《網吧、游戲機的誘惑》
《毒品的誘惑》
《邪教的誘惑》
是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各種各樣的不良誘惑都是客觀存在的。不過,對每個同學個體而言,每一個人受到的誘惑都是不同的。例如:很多同學都喜歡上網吧,玩游戲。但確實也有同學從來不去網吧,網吧對這些同學就不是誘惑,也就是說,每一個同學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誘惑的天空”
l 爭論——
怎樣解決學生迷戀網絡游戲
l 根源在于社會上存在著大量非法經營的網吧,解決之道在于取締這些網吧。
l 根源在于青少年自身缺乏抵制能力,解決之道在于約束和教育青少年。
拒絕"網毒",做健康的中學生
20世紀,因特網誕生了,地球變得如此之小,無限風光近在咫尺;同時,世界也變得如此之大,絢麗多彩,五光十色的事物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如不盡長江滾滾來。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我國也跨入偉大的"網絡"信息時代,2000年全國網民的數量已經達到2000多萬人,各地的"網吧"遍布大街小巷。
網絡本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現代科技的驕傲,它大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我們也會看到,部分中學生幾乎天天泡在"網吧"中整夜不回家,有的同學甚至發展到白天上課精神恍惚,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網絡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原因在于政府缺乏對大量充斥著暴力、色情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網站的控制,管理不到位,認識不到位;個別中學生也以為在沒有道德和法紀約束的虛擬世界可以肆意妄為。網上無德,不算無德;而經營者更是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他們以贏利為目的,無證無照經營,超時經營,超范圍經營。于是,"網吧"里亂七八糟的游戲,庸俗不堪的聊天和大量淫穢的圖片,便成為電子海洛因,吸引著中學生,而那些意志薄弱者便倒在這網毒下了。
網毒的出現并非網絡發展的必然,也不能歸于網絡技術,更不能限制網絡的發展。當前,我們中學生對網絡技術還不很熟,只會運用它發泄和勾通。還不會用它為自己獲取知識和能力,參與社會競爭和社會服務。因此,我們中學生在學校要認真學習電腦課程,豐富計算機知識,培養自己對電腦的愛好和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加強網絡文明意識,明是非,辨美丑,文明上網,常去文明網站,常瀏覽健康的內容。同時正確處理好上網與學習,上網與休息之間的關系,爭取做一名合格的健康發展的中學生。
毒品的誘惑
l 毒品在中國的歷史
l 鴉片,曾經是英國殖民者打開近代中國大門的敲門磚,鴉片戰爭導致割地賠款,“東亞病夫”的屈辱稱號使中國人蒙羞百年。從林則徐虎門銷煙起,中國人民發動了多次禁毒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僅三年,就將毒品一掃而光。
l 毒品再次威脅中國
但是,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開放的中國再度面臨毒品的威脅。在國際毒潮的侵襲之下,毒品又沉渣泛起。目前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已超過了百萬,這一數據令人震驚。
邪教的誘惑
l 受害者——陳果
l 某音樂學院攻讀瑟琶專業的小果,成績優秀,是一個人見人愛大學生。但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大學生,竟然參與了天安門廣場的自焚事件!火焰將她美麗的生靈燒得體無完膚。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女孩的光明前程,就這樣被徹底葬送了!
l 受害者——劉思影
劉思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受媽媽的影響迷上了。01年1月23日,她和媽媽還有幾名癡迷者到天安門廣場自焚。
思影被送往醫院進行救治,3月17日搶救無效,帶著一身被汽油燒傷的灼痛和對媽媽的不解和怨恨,離開了這個世界。
l 受害者——常伯裕
l 常伯裕是遼寧的一個退休工人。自練習后,幾年來有病不肯吃藥。兒女多次勸他到醫院看病治療,日記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班兩位同學的作文在報上刊登了……”老師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就沸騰起來,大家都在猜到底是哪兩位“幸運之子”呢?我對此滿懷希望,因為我也投稿了。可我滿懷的希望卻落空了——發表這兩篇文章的是我班班長和小靜。我雖然也向他們表示了祝賀,可不知怎么,好強的我卻一直開心不起來,細心的班長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你一定是為落稿的事不高興吧!也沒什么呀,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相信你能行,寫作并非一日之功,難道你忘了我們的口頭禪了嗎?你一定要堅持……”經過班長的“點撥”,我想開了些……我絕對不會放棄,因成功拒絕放棄。終于機會又來了,我重新提起了筆,滿懷希望的寫了一篇環保征文,鼓足勇氣把它投入了郵箱。顫抖的手已經告訴了自己,是沒有信心?還是害怕再掉入失敗的深淵?“噢,不,你絕對會行的!”我依然安慰著自己。等待的日子是漫長的,半個多月過去了,恐怕又沒有希望了。不過不要緊,幾經挫折的我似乎增添了幾分成熟,我已不在乎結果。然而,這次我竟然獲得了“環保”征文三等獎。
這名學生受到過什么樣的誘惑?
這種誘惑對他有什么影響?
這種誘惑在學習、生活中,你遇到過嗎?你是如何對待的?
一、 成功的誘惑(板書)
(學生發言,教師提升)
剛才同學們談了自己是如何面對成功的誘惑?下面我們看看奧運冠軍是怎樣對待成功的誘惑的?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幻燈片3:面對成功與榮譽的奧運冠軍
材料1:奧運射擊冠軍朱啟南,把國家獎勵他的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的獎金30萬元分別捐給了自己的母校、貧困地區的兒童及災區群眾,在奧運會結束后的兩個多月時間內,在其他明星還忙著慶功時,已經悄然回到了射擊場進行訓練,在世界杯總決賽中再次把金牌揣入懷中。
材料2:另世界震驚的“跨欄王”劉翔,面對鮮花和榮譽,他非常冷靜,參加眾多獎勵活動后,也與教練回到田徑場上開始訓練,他說:“我要把握機會,在運動生涯中創造更多的奇跡。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為祖國鑄就更大的輝煌。”
從上述材料中我們看到:
(1) 兩位奧運冠軍是怎樣對待成功的?
(2) 從他們身上我們應該學習什么?
(可先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學生發言)
面對成功、鮮花和榮譽,他們保持一個清醒、冷靜的頭腦,擺正自己的位子,把成功與榮譽作為激勵自己不斷攀登體育事業高峰的動力,為祖國和人民做出新的貢獻。同時,面對成功、鮮花和榮譽,不忘國家、人民的培養,懷著感恩的心情,報答社會和人民。
我們應該學習他們面對成功與榮譽,冷靜對待,不驕不躁的態度。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
成功與榮譽、鮮花與掌聲,對每一個人都具有一定的誘惑,這是一種美好的誘惑,也是我們積極要求進步的重要表現。但沒有艱辛的付出,就沒有成功的回報。面對美好的誘惑,有羨慕,也有妒忌,但我們比西通過正當途徑和刻苦努力來獲得。
成功的誘惑——冷靜善用(板書)
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資源已成為與物資資源同等重要的資源,它是人們的生產、學習、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網絡進入千家萬戶,網絡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
“走、上網去”。每天放學后,這句話就像興奮劑一樣,讓許多孩子分外精神。豐富多彩的互聯網幾乎將學生們“一網打盡”。去年底,教育部門對我國部分地區的青少年上網情況作了問卷調查。
幻燈片4:
材料1:結果顯示28176名受訪者中上過網的有19256人,比例高達66%,經常上網的學生3209人,占11%。通過網吧上網的學生中有高達53%的人曾在網吧熬過通宵。
材料2: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有關部門曾經對中學生上網做過調查,下面是此次調查中的一組數字。
玩游戲
找朋友聊天
關注影視文化動態
關注體壇信息
看新聞
發電子郵件
下載軟件
關注衛生保健
60.7%
34.1%
29.1%
27.9%
27.5%
24.3%
18.6%
5.7%
(1) 從上述數據中反映出什么問題?
(學生思考)
反映出目前網絡隊中學生的誘惑很大,不少學生沉溺于網絡,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身體健康;學生上網主要是娛樂、玩、。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學習知識、增加知識、陶冶情操的較少。
那么面對網絡的誘惑,我們應該怎么辦?
二、 網絡的誘惑(板書)
在座的各位同學,我相信有許多同學都上過網,下面請你們談談自己是如何上網的?
你上網主要做什么?請你給網絡一個客觀的評價?
(同學交流、思考問題,師生共同歸納整理)
網絡的利與弊
利:利用網絡交流信息,進行學習有利于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有利于挖掘潛能,促進交流、豐富生活弊:沉溺于網絡導致情緒煩躁、抑郁癥對視力、神經造成損害,使大腦的靈活性下降、影響學習成績。收看不健康的信息,會誘發違法犯罪行為
幻燈片5:網絡陷阱
初中生小霍、小年和小冰是在網吧里認識的“鐵哥們”,經常一起在網絡游戲中聯手“打殺”。由于長時間泡在網上,他們很快便囊中羞澀了,于是決定在現實社會中冒一次險。他們于一個深夜來到一家廢品收購站搶劫看門的老人,遭到反抗后,竟然像玩游戲一樣痛下殺手,將老人當場打死,搶走了100元錢后便若無其事地返回網吧,接著玩開了游戲。直到被警方逮捕,他們才如夢初醒。
請同學們思考:上述案例中的三位初中生的結局會怎樣?
他們是受到了哪些不良的誘惑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我們從中應該吸取什么教訓?
(學生小組交流,然后選派代表發言)
正如同學們所說,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時期的青少年,由于缺乏社會生活經驗,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很容易被網絡中各種不良因素誘惑,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要認識網絡是把雙刃劍,合理利用、把握尺度是關鍵,身心健康最重要。從現在開始,自覺磨礪自己的意志,正確對待誘惑。
網絡的誘惑——把握尺度(板書)
有的同學說:“我也知道這樣做的危害,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同學們,我們大家一起來想想辦法吧!”
(學生回答,師生共同歸納總結)
控制自己,抵制網絡誘惑的方法
定時限量請人監督定時檢查避開誘因法(藏起實物,婉言謝絕等)注意力轉移法(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等)目標成就激勵法座右銘法……
鞏固拓展
1、期末考試到了,同學們都在緊張地復習,這時有好的電視節目播出,你()
A、對電視忍痛割愛 B、看完電視再復習 C、放棄學習看電視
2、在寒冷的冬天,你()
A、每天都能按時起床 B、偶爾睡睡懶覺
C、經常留戀溫暖被窩
3、正在做作業 ,同學請你去玩,你會()
A、委婉的謝絕 B、匆忙趕作業
C、丟下作業 飛奔而去
4、老師上課時,有一本小說沒看完,你會()
A、聚精會神聽課 B、邊聽邊看小說
C、聚精會神地看小說
5、上課時,同桌與你聊天,你會()
A、不理他(她) B、漫不經心應付 C、和他聊
補一補
1、昨天作業 忘了做,趁老師沒有來,我就……2、許多同學都穿了名牌運動鞋,我父母下崗了,我……在家上網,無意中進了一個色情網站,我很好奇,就……
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一起從面對成功誘惑與網絡誘惑兩個方面學習、認識誘惑具有兩面性,在生活中要學會正確處理對待誘惑,發揮其積極影響,極力我們中學生健康成長。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6課 正確對待誘惑 篇3
第6課 正確對待誘惑(2課時)
一、本課的設計意圖:
1、教學目標 :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追求科學、健康、充實的生活。
(2)鼓起敢于戰勝不良誘惑的勇氣和信心。
能力目標:
(1) 認識和理解社會的復雜性,逐步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
(2)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形成自我控制和抵制誘惑的能力。
知識目標:
(1)了解身邊的種種誘惑。
(2)了解誘惑的促進作用和不良誘惑的危害。
(3)了解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
2、本課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作用
本課針對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很重,模仿力很強的特點,闡述了青少年學生面臨的種種誘惑及其表現、產生的原因、帶來的危害,并著重提供了戰勝不良誘惑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幫助學生順利地度過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本課是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一課。
3、本課相對應的課標要求
本課主要落實了課程標準中的以下內容:
(1)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中做出正確選擇。
(2)自覺抵制“黃、賭、毒”和邪教等不良誘惑。
(3)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和好奇心,發展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4、教學過程 的邏輯結構
本課教學過程 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讓學生了解身邊的種種誘惑;了解誘惑既有它積極的一面(促進作用)也有它消極的一面(不良誘惑引人誤入歧途);了解不良誘惑既有來自校內的,也有來自校外的。
第二部分:通過“誘惑的天空”這一活動,引導學生發現、澄清自己內心究竟受到哪些誘惑,哪些不良誘惑是自己已經能夠拒絕的,還有哪些不良誘惑是自己至今不能拒絕的。
第三部分:學會拒絕不良誘惑的方法。老師建議:
(1)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學會控制自己——道德層面
(2)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輕易地跟著別人走——心理素質層面。
(3)從拒絕身邊看起來的不起眼的不良誘惑做起——操作層面。
5、教學形式
制作課件,多媒體教學。
二、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
“潘多拉魔盒”的傳說故事
從前,有個人撿到了一個精美的盒子,上面寫著:”記住,無論何時,都不要打開這個盒子.否則,人類將要遭到滅頂之災。”這人開始嚇了一跳,沒敢打開盒子。可不久就恢復了正常:“這盒子里面究竟裝的是什么東西呢?什么東西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呢?”最終他經受不住誘惑打開了盒 子。結果,這盒子里的東西跑出來了。從此,人類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災難。原來審一個“潘多拉”魔盒,里面裝的都是邪惡。
這則故事說明了什么?
經受不住誘惑帶來的不良后果。
——從而引出本課的課題:正確對待誘惑。(幻燈片一)
(二)展開
教師問:“是不是所有的誘惑都是不好的?”請學生說說有哪些好的誘惑。
出示幻燈片二和幻燈片三——《成功的誘惑》:
l “學習標兵”的誘惑
期末考快到了,老師說期末考后要評出級里的“學習標兵”。班長小亮想:作為班長,我一定要拿到這個獎。但他又擔心自己考不出好成績。
他的三個朋友對此發表了看法。你覺得他應該接受哪個朋友的建議。
l 甲:考試時讓附近的同學相互關照,趁機對一下答案,“互通有無”。
l 乙: 抓緊時間復習,考前調節好心理。
l 丙:向老師打探出題范圍,讓老師改卷時“仁慈”點。
結論:面對榮譽的誘惑
1、有付出才會有回報。要想獲得榮譽,必須靠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去爭取。
2、 要通過正當的途徑去爭取成功和榮譽。
3、 不能為了個人榮譽而陷害他人,違背誠信。
教師:作為青春期的學生來說,每個人對成功是很向往的,但對于他人的成功容易導致嫉妒的心理。所以要學會正確的認識成功,學會欣賞他人的成功,為他人的成功高興,并用他人的成功來鼓勵自己。
成功——成功的真正意義不是做到了別人做到的事情,而是實現了自己的理性和目標,所以,能夠訂立自己的理性和目標是很重要的。成功不是拿到獎杯,不是獲得他人的認可,而是自己的能力和思想上的進步與提高,是做了有意義的事情。
情景反應:
情境一:下午放學了,教室里還剩下幾名同學,小凌拿出撲克,邀在場同學一起玩。
情境二:小剛有一道數學題怎么也做不出來,眼看著同學們都出去玩了,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人了,他有些著急,同桌的作業 本就放在桌子上。
情境三:大家都認真地聽老師上課,這時,小林很快的把正在聚精會神聽課的同桌的筆記本傳給小剛,要小剛把它藏起來。
情境四:課堂上,小東和小軍交頭接耳講話,老師制止了他們的行為。可過了一會兒,他們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并且說:“我們也知道這樣不好,可我們管不住自己”。
小組討論:面對以上誘惑,你會怎么辦?
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不良的誘惑?
(可以讓學生舉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來自校園內的誘惑。)
不良誘惑有來自校園內的,也有來自校園外,社會上的。請同學們說說來自校園外的不良誘惑。
在學生例舉的不良誘惑的基礎上,播放幻燈
《金錢的誘惑》
《網吧、游戲機的誘惑》
《毒品的誘惑》
《邪教的誘惑》
是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各種各樣的不良誘惑都是客觀存在的。不過,對每個同學個體而言,每一個人受到的誘惑都是不同的。例如:很多同學都喜歡上網吧,玩游戲。但確實也有同學從來不去網吧,網吧對這些同學就不是誘惑,也就是說,每一個同學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誘惑的天空”
l 爭論——
怎樣解決學生迷戀網絡游戲
l 根源在于社會上存在著大量非法經營的網吧,解決之道在于取締這些網吧。
l 根源在于青少年自身缺乏抵制能力,解決之道在于約束和教育青少年。
拒絕"網毒",做健康的中學生
20世紀,因特網誕生了,地球變得如此之小,無限風光近在咫尺;同時,世界也變得如此之大,絢麗多彩,五光十色的事物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如不盡長江滾滾來。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我國也跨入偉大的"網絡"信息時代,2000年全國網民的數量已經達到2000多萬人,各地的"網吧"遍布大街小巷。
網絡本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現代科技的驕傲,它大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我們也會看到,部分中學生幾乎天天泡在"網吧"中整夜不回家,有的同學甚至發展到白天上課精神恍惚,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網絡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原因在于政府缺乏對大量充斥著暴力、色情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網站的控制,管理不到位,認識不到位;個別中學生也以為在沒有道德和法紀約束的虛擬世界可以肆意妄為。網上無德,不算無德;而經營者更是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他們以贏利為目的,無證無照經營,超時經營,超范圍經營。于是,"網吧"里亂七八糟的游戲,庸俗不堪的聊天和大量淫穢的圖片,便成為電子海洛因,吸引著中學生,而那些意志薄弱者便倒在這網毒下了。
網毒的出現并非網絡發展的必然,也不能歸于網絡技術,更不能限制網絡的發展。當前,我們中學生對網絡技術還不很熟,只會運用它發泄和勾通。還不會用它為自己獲取知識和能力,參與社會競爭和社會服務。因此,我們中學生在學校要認真學習電腦課程,豐富計算機知識,培養自己對電腦的愛好和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加強網絡文明意識,明是非,辨美丑,文明上網,常去文明網站,常瀏覽健康的內容。同時正確處理好上網與學習,上網與休息之間的關系,爭取做一名合格的健康發展的中學生。
毒品的誘惑
l 毒品在中國的歷史
l 鴉片,曾經是英國殖民者打開近代中國大門的敲門磚,鴉片戰爭導致割地賠款,“東亞病夫”的屈辱稱號使中國人蒙羞百年。從林則徐虎門銷煙起,中國人民發動了多次禁毒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僅三年,就將毒品一掃而光。
l 毒品再次威脅中國
但是,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開放的中國再度面臨毒品的威脅。在國際毒潮的侵襲之下,毒品又沉渣泛起。目前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已超過了百萬,這一數據令人震驚。
邪教的誘惑
l 受害者——陳果
l 某音樂學院攻讀瑟琶專業的小果,成績優秀,是一個人見人愛大學生。但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大學生,竟然參與了天安門廣場的自焚事件!火焰將她美麗的生靈燒得體無完膚。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女孩的光明前程,就這樣被徹底葬送了!
l 受害者——劉思影
劉思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受媽媽的影響迷上了。01年1月23日,她和媽媽還有幾名癡迷者到天安門廣場自焚。
思影被送往醫院進行救治,3月17日搶救無效,帶著一身被汽油燒傷的灼痛和對媽媽的不解和怨恨,離開了這個世界。
l 受害者——常伯裕
l 常伯裕是遼寧的一個退休工人。自練習后,幾年來有病不肯吃藥。兒女多次勸他到醫院看病治療, 20世紀,因特網誕生了,地球變得如此之小,無限風光近在咫尺;同時,世界也變得如此之大,絢麗多彩,五光十色的事物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如不盡長江滾滾來。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我國也跨入偉大的"網絡"信息時代,2000年全國網民的數量已經達到2000多萬人,各地的"網吧"遍布大街小巷。 網絡本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現代科技的驕傲,它大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我們也會看到,部分中學生幾乎天天泡在"網吧"中整夜不回家,有的同學甚至發展到白天上課精神恍惚,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網絡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原因在于政府缺乏對大量充斥著暴力、色情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網站的控制,管理不到位,認識不到位;個別中學生也以為在沒有道德和法紀約束的虛擬世界可以肆意妄為。網上無德,不算無德;而經營者更是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他們以贏利為目的,無證無照經營,超時經營,超范圍經營。于是,"網吧"里亂七八糟的游戲,庸俗不堪的聊天和大量淫穢的圖片,便成為電子海洛因,吸引著中學生,而那些意志薄弱者便倒在這網毒下了。 網毒的出現并非網絡發展的必然,也不能歸于網絡技術,更不能限制網絡的發展。當前,我們中學生對網絡技術還不很熟,只會運用它發泄和勾通。還不會用它為自己獲取知識和能力,參與社會競爭和社會服務。因此,我們中學生在學校要認真學習電腦課程,豐富計算機知識,培養自己對電腦的愛好和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加強網絡文明意識,明是非,辨美丑,文明上網,常去文明網站,常瀏覽健康的內容。同時正確處理好上網與學習,上網與休息之間的關系,爭取做一名合格的健康發展的中學生。 毒品的誘惑 l 毒品在中國的歷史 l 鴉片,曾經是英國殖民者打開近代中國大門的敲門磚,鴉片戰爭導致割地賠款,“東亞病夫”的屈辱稱號使中國人蒙羞百年。從林則徐虎門銷煙起,中國人民發動了多次禁毒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僅三年,就將毒品一掃而光。 l 毒品再次威脅中國 但是,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開放的中國再度面臨毒品的威脅。在國際毒潮的侵襲之下,毒品又沉渣泛起。目前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已超過了百萬,這一數據令人震驚。 邪教的誘惑 l 受害者——陳果 l 某音樂學院攻讀瑟琶專業的小果,成績優秀,是一個人見人愛大學生。但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大學生,竟然參與了天安門廣場的自焚事件!火焰將她美麗的生靈燒得體無完膚。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女孩的光明前程,就這樣被徹底葬送了! l 受害者——劉思影 劉思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受媽媽的影響迷上了。01年1月23日,她和媽媽還有幾名癡迷者到天安門廣場自焚。 思影被送往醫院進行救治,3月17日搶救無效,帶著一身被汽油燒傷的灼痛和對媽媽的不解和怨恨,離開了這個世界。 l 受害者——常伯裕 l 常伯裕是遼寧的一個退休工人。自練習后,幾年來有病不肯吃藥。兒女多次勸他到醫院看病治療,s("content_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