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走向自立人生 復習指導
第三課 走向自立人生 復習指導
第一框題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復習指導
1、這幾只獅子的命運為什么不同?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示?
逃出籠子后的那只小獅子所以能順利得活下來,是因為長期的野外生活使它知道怎樣尋找食物和保護自己。而籠子里的小獅子所以活活被餓死了,是因為它們長期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成長,沒有得到起碼的生存能力的鍛煉,缺乏尋找食物和保護自己的能力。這個故事說明:不能自立,永遠不能成為大自然的一員。動物是這樣,我們人類更是如此。
2、小曦的東西自己拿,盟盟的東西卻要自己的大人們拿,你贊同誰的做法?為什么?
小曦的東西自己拿,這說明她有較強的自立意識和自立能力,比較關心、體貼自己的長輩;而盟盟的東西卻要自己的大人們拿,這說明她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比較差,對自己的長輩的關心、體貼不夠。
3、什么是自立?談談你對自立的理解?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味著要獨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著要離開父母
4、怎樣理解“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立能力的過程。”?
我們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立能力的過程。從學會走路開始,我們就獲得了身體的自立;當我們能夠自己吃飯、穿衣時,我們就有了自立的生活體驗;直到將來我們走上工作崗位,我們就能夠自謀生存、自己養活自己了,我們就獲得了基本的自立人生。
5、自立的表現有哪些?
①獨立地科學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
②自主地科學的安排自己的學習,處理自己學習中的問題。
③自主處理自己所遇到的社會問題,靠自己開創自己的事業。
6、你做過家務事嗎?做家務對你各個方面的成長有什么好處?
讓孩子做家務好處多多:(1)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及物理的學習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的提高有極大幫助。(2)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會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強。(3)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通過做家務,孩子可以體諒家長的辛苦,逐漸承擔自己在家庭里、社會上的責任,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品質。(4)勞動能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
7、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為什么?(自立對自己各方面成長有些什么好處?)
1)自立的重要性:自立可以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注重家庭親情、尊重他人的品質,并且還能提高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培養責任心。
2)自立的必要性:(1)我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家庭和學校這個搖籃和溫室中,終究要離開家庭和學校的呵護,走進社會,經風雨、見世面。(2)自立作為成長的過程,是我們生活能力的鍛煉過程,也是我們心理和道德品質鍛煉的過程。經過自立這個過程,才能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能夠自立自強的人。(3)如果不能從現在起,自覺儲備自立的知識,鍛煉自立的能力,培養自立的精神,將來就難以在社會中立足和發展。
3)總之:自立能幫助我們走向自強,走向成功。我們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都靠他人,必須靠他自己。所以,應自覺的儲備自立的知識,鍛煉自立的能力,培養自立的精神。
8、為大學生子女支付上大學費用的問題,你贊成那種觀點,你有自己的觀點嗎?為什么?
父母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因為…… 父母不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因為……
我國婚姻法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9、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方面的自立能力?你認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為什么?
誰能夠及早具有人生需自立的緊迫感,及早的做準備,誰就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爭得主動。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必須具備如下幾個方面的自立能力:①展示自己、推銷自己的能力; ②與人溝通、善解人意、說服他人的能力;③運用多種技術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④運用法律維護權益的能力;⑤組織與決策能力;⑥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能力;……
第二框題 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 復習指導
1、 怎樣做才能成為真正自立的人呢?
要真正成為一個自立的人,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不能再對他人有依賴思想,因為依賴心理不僅使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還會使人缺乏責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必須學會依靠我們自己。2)明確自立與自主的關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現,我們應該學會獨立的生活學習,自主地處理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問題。3)在社會生活中多實踐、多鍛煉。
2、你認為有問題靠自己解決對自己的成長有利還是有問題靠父母解決對自己的成長有利?為什么?
我認為有問題靠自己解決利大于弊,因為:有問題靠自己解決有利于樹立和增強我們的自立意識,有利于提高我們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因而我們對自己的成長有利。但是,因為我們的知識和經驗不夠豐富,有問題靠自己解決,我們可能會多走一些彎路甚至可能會遭遇失敗與挫折。有問題靠父母解決雖然會少走一些彎路,少遭遇一些失敗與挫折。但是,卻會使我們缺少很多自主處理問題的鍛煉機會,不利于樹立和增強我們的自立意識,不利于提高我們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因而我們對自己的成長不利。
3、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39頁“小雅的故事”
你怎么評價小雅?請你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依賴別人有什么危害?
這件事情說明,小雅是一個依賴思想比較嚴重、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都比較差的人。
依賴別人具有嚴重的危害:1)使人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2)使人缺乏責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3)只想過不勞而獲的生活,貪圖享受,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甚至危害社會和他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4、依賴心理的主要表現方式有哪些?
1)思想上缺乏獨立意識,作判斷 作決定總要依賴他人。
2)行動上依賴別人的指導和督促甚至讓別人代替自己來行動。
5、如果你是招聘者,你會聘用這個26歲的年輕人嗎?為什么?(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40頁“老太太的應聘”)
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是不會聘用這個26歲的年輕人。因為他的自立意識、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較差,依賴心理比較嚴重。這樣的人是很難獲得事業的成功的。
6、自立是不是要拒絕他人的幫助?依靠是不是依賴?為什么?
幼小的時候我們對父母、長輩有所“依賴”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立能力的增強,我們就會日益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樣管理自己的生活。這說明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識,我們不再依賴,我們渴望自立于獨立。我們正處于告別依賴、走向自立的過渡時期。
我們在社會中生活,需要互相幫助,互相依靠。自立絕不是要拒絕別人的幫助,特別是父母長輩的幫助,依靠也不是依賴。因為,父母長輩的知識、經驗和生活閱歷比我們豐富,看問題更全面、更深刻。我們青少年在遇到升學、就業等重大問題時要多征求與聽取他們的意見,作為自己解決重大問題的參考,對自己的成長是很有好處的。那種認為自立就是拒絕別人善意的幫助、不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甚至跟父母長輩對著干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長的。自立應該是既有自己的主見,也要善于聽取別人意見和接受別人幫助。善于接受別人幫助和聽取別人意見不是依賴。
7、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39頁“如何看待小學教師比中學教師對我們的管束多?”
小學教師比中學教師對我們的管束要多得多。是因為我們在小學時,還缺乏必要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不懂得該怎樣管理自己的生活與學習,不能自主地處理生活與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而進入中學以后,我們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比小學時要強的多了,因此,中學老師對我們的管束比小學老師要少得多。正是小學老師的嚴格管束才使我們有了今天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才使我們學會了自我管理。沒有小學老師的嚴格管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也不會自我管理。
8、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41頁插圖故事“她改掉了睡懶覺的習慣”:這個女學生以前改不了睡懶覺的壞習慣,有哪些原因?為什么她后來改正了?
那個女學生之所以以前改不了睡懶覺的習慣,是由于她沒有認識到按時上學是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負責。通過父親的幫助,她認識到了按時上學是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負責,她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并勇敢地去承擔自己的責任。所以她改掉了睡懶覺的習慣。
9、什么是自主?自立和自主的關系是怎樣的?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主,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能力。
告別依賴,一個重要的表現是獨立地生活。要獨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只有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成為真正自立的人。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前提是要學會自主。遇到事情沒有自己的主見,獨立也是徒有虛名。很難設想,一個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的人、卻怎么能夠承擔自己的責任?怎么能夠在生活中自立?
總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現。自立就是明確并承擔自己的責任。自主才能明確并承擔責任。
10、閱讀教材第42頁的插圖故事并回答后面的提問:1)這個書生即使滿腹學問,但能自立嗎?2)如果你是這位書生,你會怎么辦?
這個書生遇事沒有自己的主見、人云亦云,即使他滿腹學問也不能自立。
如果我是這個書生,我會冷靜地、仔細地分析別人的說法對不對,再決定自己究竟該怎么做。
11、、我們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①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當前的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小事做起。
②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還大膽地投身社會生活實踐,多實踐、多鍛煉。
12、“城鄉兒童互換生活手拉手”活動:這次活動給我們的什么啟示?
這次活動給我們的啟示是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當前的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小事做起。
13、電視臺拍攝的《體驗》活動:這次活動給我們的什么啟示?
這次活動給我們的啟示是: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必須大膽地投身社會實踐,多實踐、多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