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精選17篇)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63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一、導航臺
課文主要內容及全文思路導讀
1998年夏天,長江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長江水位猛漲,洪水泛濫,長江沿岸許多地方的堤岸發生險情。有些地方洪水沖垮堤岸,將堤內的房屋沖毀,樹木沖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緊張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奔赴災區,和當地的群眾一起,投入到搶險救災的“戰斗”中。在這場“戰斗”中,涌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跡。課文《大江保衛戰》向我們介紹了當時的有關情況。
文章記敘了解放軍幾十萬官兵與長江特大洪水進行頑強戰斗的動人情景,熱情的歌頌了戰士們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表現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文章可以分成三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98年夏長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響了長江保衛戰。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寫在搶險救災過程中,官兵奮勇向前,涌現出許多感人事跡。
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贊揚人民子弟兵精神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二、精品屋
課文精彩段落欣賞
7月27日凌晨兩點,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聞訊趕到。支隊長一聲令下:“上!”頓時,一條長龍在崩塌的堤壩下出現了。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經過幾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兵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帮L聲雨聲濤聲,聲聲入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边@是人民子弟兵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
【欣賞】
九江賽城湖大堤的搶險救災真實驚心動魄!子弟兵奮勇向前,譜寫了一曲豪邁的英雄贊歌。第一句交代什么時候發生了怎樣的險情。“凌晨兩點”,黎明還未來臨呢!此時,大堤發生塌陷,是何等危險!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是解放軍戰士挺身而出,擔負起保衛大堤的重任。隨著之隊長的一聲令下,戰士們投入到搶險護堤的戰斗中。你看,他們肩上是沉重的沙包,腳下是泥水,還夾雜著嶙峋的片石,但戰士們并沒有將這些困難放在心上,他們來回穿梭,有的甚至為了跑快而赤腳,是什么讓他們如此甘于奉獻、不怕艱難呢?是心中的信念——保住大堤!是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正因為如此,戰士們才會不顧被片石割破腳趾,才會不顧狂風暴雨的襲擊,才會不顧巨浪的威脅。
“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這是多么惡劣而充滿艱險的環境啊!可戰士們卻毫不畏懼,高聲喊著口號,奮然跳入水中,沒有猶豫,沒有膽怯,用生命之軀作為屏障去阻擋肆虐的洪水。讀到這兒,你的心中是否生起崇高的敬意呢?為戰士們這樣忘我無私的精神而感動?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官兵們以錚錚鐵骨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戰的幾個小時里,戰士們付出了多少?從那累累的傷痕里,我們讀到的是官兵們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風聲雨聲濤聲,聲聲入耳;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這則對聯可謂是對官兵們搶險救災情景的俄高度概括。上聯主要從聽覺的角度反映環境的惡劣,下聯主要寫官兵們的付出,言簡而意賅。
洶涌的激流中,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欲墜的電桿。在安造垸,他們救出了被洪水圍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兒園老師周運蘭;在簰洲灣,他們給攀上樹梢等待了近九個小時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滔滔洪水中的群眾,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欣賞】
這部分雖然寫得較為概括,但把子弟兵對人民群眾的一片赤誠表現得感人至深。第一句連用三個“飛向”的句式,構成排比,向我們展示出戰士們奮勇救人的英姿。洪水襲來,水流湍急,在樹梢、在房頂、在電桿上,隨處可見等待救援的群眾。漩渦出沒,水情危急,但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危,戰士們與洶涌的急流展開了搏斗,駕駛小舟劈波斬浪,把希望送到每個需要救援的群眾身上。這樣的隊伍,怎能不使群眾感到安全有了保障呢?難怪在他們眼里,軍人就是大救星了。這大救星三個字中包含了人民群眾的感動和對子弟兵們的無比感激!
三、金手指
表達方法提示
用典型事例表現文章主旨
讀了《大江保衛戰》,什么地方最令我們感動呢?課文中描寫色九江賽城湖大堤搶險的場景和黃曉文連長的感人事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開頭給我們交代了大江保衛戰的背景,營造出形勢萬分危急的氛圍,點明一場大江保衛戰正在打響!讀了這一部分,我們期待著下文會介紹些什么呢?一定是這場保衛戰是如何打響的,這個過程中發生了那些驚心動魄的事情。
事實上,文章接下來就向我們重點介紹了九江賽城湖搶險的情況。四百多名官兵在狂風暴雨之中,在滔滔巨浪面前為了保住大堤,他們吶喊著,在泥水里來回穿梭。為了搶速度,有的脫掉了累贅的鞋子,赤腳飛奔,即使腳被片石割破也全然不顧。為了保住大堤,他們還跳進了水中,以生命之軀組成了人墻以阻擋肆虐的洪水……這部分內容雖然沒有具體寫哪一位官兵,但是這一部分的描述讓我們認識了一個群體,一支隊伍的戰斗精神和他們心中的信念,感受到他們為了人民誓保大堤的情懷。我們可以發現這部分內容所表現出來的意義與全文的主旨是很切近的,像這樣能夠充分體現文章主旨的事例,我們稱之為典型事例。文章第2自然段是通過解放軍群體的事跡來作為典型事例,而文章第4自然段則是通過這個群體中的一員的事跡來作為典型事例,讓讀者對搶險救災中的官兵們的英雄氣概有了更直接的感性認識。從黃曉文的一系列動作中,反映出官兵們鋼鐵般的意志,使讀者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典型事例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其具體而翔實的內容為讀者提供豐富的信息,使讀者在感動的同時領悟到文章的主旨。
那么,我們在習作中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首先,要圍繞文章的中心意思去選擇最能表現主旨的材料;其次,在習作過程中要對這些材料進行詳細而生動的描述。
四、益智園
創新與實踐
1、本文是一篇通訊報道,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交代得很清楚,所選的事例典型而突出,富有時代氣息。你能從最近的報紙上也找到一篇內容較翔實的通訊報道嗎?
2、請注意下面這段話中加點的部分——
洶涌的激流中,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欲墜的電桿。
像這樣句式相似的三個幾三個以上的句子是排比句,你能從文章中再找兩個例子嗎?
本資源轉載于網絡。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2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針對教壇中公開課“作秀”現象,越來越多的教師高聲呼吁:語文閱讀教學公開課應充分追求常態下的真實、樸素。為此,許多教師對所謂的“真實、樸素”的理解出現了偏差,認為所有的公開課不應該將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班級翻來覆去地上個“滾瓜爛熟”,否則,就失去了公開課原汁原味的“真實、樸素”。殊不知,一堂真正意義上的“好課”,是需要教師不斷地用情去澆灌文本,用心去喚醒學生,不斷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動自我。這是一個學會反思、追求完美的過程,這是一個走進學生,熔煉自我的“重生”過程。因此,我認為,將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班級翻來覆去地“煉課”,是促進教師不斷成長,獲得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就以公開課《大江保衛戰》開課之前的“煉課”經歷,來回顧在此過程中的種種感受、收獲和成長。
第一次所謂的“理想設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喚醒生活積累,創設緊張氣氛
1、談話:2004年年底,印尼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特大海嘯,誰能給大家介紹有關情況。
2、學生作介紹。(當學生介紹到“洪水肆虐”的情景時,教師相機出示第一自然段中有關詞句。)
二、學習第一段——采用“電影特寫”,激情走入文本。
過渡:除了海嘯,無休止的暴雨同樣能造成洪水泛濫,請看——
(1)學習第一層。
。ǔ鍪荆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著千里江堤。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
①齊讀。
、诔鍪镜貓D,介紹長江、荊江、武漢、九江等地理位置。
③指導感情朗讀。(讀出緊張的氣氛)
提示:一連3個“!”說明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景?萬一大江決堤會造成什么后果?如何把這種危急的情況讀出來?
過渡: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萬一這些地方失守,將會給人民、給國家帶來多大的損失。災情就是命令,于是——
。2)學習第二層。
。ǔ鍪荆涸谶@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著大江挺進。)
、冽R讀,他們去干什么?
②你從“日夜兼程”“挺進”體會到什么?
、墼僮x,讀出“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3、教師小結:是啊,此時此刻,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勝利!所以,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洪水,斗惡浪,打響了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三、揭題釋題——抓住關鍵字,指導學生審題。
1、板題,讀題。
2、釋題:題目中的關鍵字是什么?你認為課文圍繞著“戰”字,會寫哪些內容?(為什么戰?怎樣戰?戰的結果如何?)
四、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中心
1、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部分寫了什么?(即“為什么戰?”)
2、學生初讀課文,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思考:
。1)“怎樣戰?”“戰的結果怎樣?”分別在課文中的哪幾個自然段?
。2)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熱情贊頌了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精神風貌)
(3)為了贊頌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精神風貌,著重向我們介紹了哪三件感人的事跡?(大堤搶險、鐵漢本色、救護遇難群眾)
3、結合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五、精讀第二段——感受偉大精神,領悟寫作方法。
1、學習“大堤搶險”部分。
。1)學生自學,畫出直接描寫人民子弟兵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精神的詞句,并在旁邊寫一寫批注。
。2)同桌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3)觀察課文插圖,進行說話訓練:在長江大堤旁,我看到了這樣一幅感人的畫面。
。4)指導朗讀。
。5)(出示環境描寫的句子)提問:這些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可以結合《爺爺的蘆笛》一文的環境描寫進行教學提示。)
2、學習“鐵漢本色”部分。
。1)自讀,用自己的話向同學介紹黃曉文的事跡。
。2)理解“在那幾十個難忘……事跡!”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3)指導朗讀。
3、學習“救護遇難群眾”部分。
。1)用“——”畫出一句排比句,想一想,從中體會到什么?
。2)文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稱人民子弟兵為“大救星”?
(4)指導朗讀、背誦。
4、指導領悟“選材精當,敘議結合”的寫作特色。
。1)在大江保衛戰中有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跡,作者為什么選這三件事例來寫?
(2)根據學生平時的日記進行寫作指導。
六、學習第三段——回顧全文內容,明白結構順序。
1、齊讀。
2、這段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七、布置作業——
1、造句。(1)驚心動魄(2)閃爍
2、背誦第五自然段。
3、寫一篇讀后感。
[評議]
一個自以為“理想設計”能使師生激情澎湃的語文課,竟然上得波瀾不驚,興味索然。評課中,大家的主要觀點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
1、課文導入遠兜遠走,效果不佳。印尼海嘯雖然近在眼前,然而由于大多數學生缺乏對世界大事的關注,也就沒有所謂的“生活積累”,所以,課堂上師生之間未能引起情感共鳴,沒有起到為學習課文創設下緊張的氣氛。
2、朗讀感悟不痛不癢,浮于表面。對于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對一群涉世不深的學生來說,如果教者不引導學生對相關資料的收集,缺少設身處地的情感體驗,僅僅*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咬文嚼字”,那么,學生的朗讀感悟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個“冷眼旁觀者”的冷靜剖析。
3、情感激發忽冷忽熱,“淺嘗輒止”。這是一堂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主線的課,但是整堂課中,學生與教材,與戰士,與教師間卻存在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學生始終未能深入地走進教材,沒有被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所感染。
[反思]
之一:語文課,是以教師為起點,還是以學生實際為起點?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直以來我都非常重視課文的導入設計。然而在《大江保衛戰》一文的教學中,我發現設計的過程中,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語文課,是以教師為起點,還是以學生實際為起點?假如設計是從教師的興趣愛好、知識結構為起點,那么,就會造成本課中“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冷場”局面。建夠主義理論又一次提醒我: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才是教學活動的起點。脫離了學生的生活認知去解讀文本,絕對產生不了超越文本的情感和精神。所以,作為一個教師,我們要學會“從下看上”,即從“學”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需要,學生的發展狀況,以及學生發展能力和素質,以此為出發點來設計、反思“教”的行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否則,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將成為一句空話。
之二:語文課,有了“摳”課文,是否需要“開”資源?
以前我總是認為,閱讀教學只要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進行“咬文嚼字”,引導學生以各種形式進行朗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并有所體驗,語文課就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了。《大江保衛戰》一文的教學使我明白,如果語文教學把教學目標僅僅定位在學生學習語文這個層面上,起點應該是很低的。新課程不僅關注學生“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還非常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因此,現代的語文教學,不僅要用好教材,更要廣開各種有利的資源,使這些資源為閱讀教學服務,讓學生的朗讀感悟真正融進自己的精神和靈魂,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更能獲得享受語文所帶來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悅。
之三:語文課,在新理念的引領下,如何穿上新鞋走新路?
綜觀全過程,我發現,情感激發的“忽冷忽熱”主要是我教學理念的“鐘擺式”造成的。采用“電影鏡頭特寫”的方式導入課文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未讀文就先有其情”,教師應該抓住這個良好的開端,披情入文,直奔課文重點內容的學習,然而我卻“淺嘗輒止”,回過頭去釋題審題,硬生生地把原本以進入扮演角色的演員拉出了劇本之外。這種“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學,使我屢次錯過了把課堂的“情緒場”推向更高層次的最佳機會。
第二次的“喜憂參半”和第三次的“激情澎湃”
一、[導入部分的調整]
●導入設計一:對聯導入,把握主題
1、出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震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問:這副對聯告訴我們什么?
過渡:讓我們關心1998年夏天發生的一件國家大事。(板書課題)
2、抓關鍵字,指導審題。
。1)題目中的關鍵字是什么?為什么把抗洪水戰惡浪當成一場“戰斗”?
(2)一提到“戰斗”,你眼前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實踐與反思:把“揭題審題”提至導入環節,是為了突出說明“抗洪水戰惡浪”的過程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斗”,并試圖通過兩個“戰斗”的比較,讓學生認識到抗洪救險雖然不見硝煙,但同樣充滿險惡,人民子弟兵隨時隨地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原以為學生對戰斗非常熟悉,一提及戰斗便會有聲有色地描繪出戰場上硝煙彌漫、戰士們奮力殺敵的情景。然而教學中學生反應平平,根本沒有觸到戰斗的激烈與緊張。剖析原因,才發現,我忽視了“時代環境”的差別。由于我們所處的是新中國成立不久的時代,當時電影電視的內容大多數是“打仗片”,所以對“戰斗”的概念非常清晰;而當代孩子所處的是和平、發展的年代,所以“戰爭”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既遙遠又陌生的文字代號!
●導入設計二:對聯引入,歌曲導情。
1、明朝顧憲成曾寫過一副著名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震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指名學生說說大意。)
2、1998年夏天,我國就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牽動了數百萬人的心。為了歌頌在這件事中涌現的許多無名英雄,有人滿懷激情譜寫了這樣一首歌,請看——(播放vcd:歌曲《為了誰》)思考:這首歌贊的是誰?他們的所作所為又是為了誰?
【實踐與反思:這種“單刀直入”式的導入,使學生上課伊始就入情入境,歌曲中出現的一副副感人的背景畫面,不僅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設下了鋪墊,更為學生與文本、教師之間的情感共振積蓄了情感!
二、學習第一段——鏡頭特寫,走進文本。
。1)學習第一層。
。ǔ鍪荆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著千里江堤。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
、僦该x。(根據學生讀的情況,請學生說說為什么要讀出緊張的語氣。)
②相關資料鏈接
a、出示地圖,介紹長江、荊江、武漢、九江等地理位置。
b、資料:長江中下游平原區人口密集,工礦企業林立,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是我國工農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由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數米至10余米,完全依*兩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擋抵擋洪水,洪澇災害威脅頻繁嚴重。
[可結合這幾個問題展開討論理解:萬一大江決堤會造成什么后果?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景?如何把這種危急的情況讀出來?]
、奂w感情朗讀。(讀出萬分危急的氣氛)
過渡: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萬一這些地方失守,將會給人民、給國家帶來多大的損失。災情就是命令,于是——
。2)學習第二層。
。ǔ鍪荆涸谶@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著大江挺進。)
、冽R讀,他們去干什么?
、谀銖摹叭找辜娉獭薄巴M”體會到什么?
③再讀,讀出“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3、教師小結:是啊,此時此刻,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勝利!所以,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洪水,斗惡浪,打響了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實踐與反思:由于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學生相關資料的鏈接,學生對“危害”的程度有了清楚的認識,從而克服了原先對“危害”認識的“紙上談兵”,因此,學生的感悟更深刻,朗讀更到位。】
三、[精讀第二段的調整]
●第二段設計:自主閱讀,體驗精神。
1、學習“大堤搶險”部分。
(1)7月27日凌晨兩點,當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的時候,四百多名官兵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的?讓我們打開課文,走進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和英雄們一起經歷那激動人心的分分秒秒吧。在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反復讀,仔細品,還可以在課文的空白處記下自己閱讀時的所思、所感、所疑。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閱讀課文,并注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3)研讀交流,體驗精神。
a、小組交流。
b、集體交流。(重點圍繞“行動神速、意志堅強、積極樂觀的心態”這幾個方面展開。)
c、教師小結:是呀,感人的場面說也說不完,英雄的事跡道也道不盡,正如書中對聯所寫:“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睂W生齊讀對聯,邊讀邊想象戰士們抗洪水戰惡浪的情景,
d、說話訓練:讀著這副對聯,我仿佛聽到了,看到了。
e、指導感情朗讀。
2、學習“鐵漢本色”部分。
。1)自讀,用自己的話向同學介紹黃曉文的事跡。(緊緊扣住“扎”“來不及了”“涌”)
。2)理解“在那幾十個難忘……事跡!”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3)指名介紹課前學生搜集的有關資料,教師相機進行補充說明。
(4)指導朗讀。
3、學習“救護遇難群眾”部分。
(1)個性朗讀。
。2)聯系上文理解“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
。ǹ梢試@文中的排比句、省略號等展開。教師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3)引讀“滔滔洪水中的群眾……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實踐與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抓住課文中折射戰士們“奮不顧身、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偉大精神的重點詞句,通過摳詞摳句,細細品味,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入感悟;并通過說的訓練和相關資料的介紹,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走近英雄,從而使戰士們的英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深深地扎下根。這一系列的設計,不僅激活了語言文字,還積蓄了學生內心的“情感風暴”,從而將“讀、說、聽”與“感、悟、思、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這樣的教學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要為出發點,既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要注重人文和語文的有機結合,使語文課達到了“享受語文”的極至目標。】
四、[結束部分的調整]
●結束設計一: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用自己頑強的意志立下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出示最后一節內容)學生大聲齊讀兩遍。
●結束設計二: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用自己頑強的意志立下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出示最后一節內容)學生大聲齊讀兩遍。
2、(以歌曲《為了誰》為音樂背景,教師動情地說)同學們,經歷了1998年夏天那一場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呢?
3、的確,偉大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結合最近幾年發生的國家大事來證明這一點,如抗擊非典、勇戰禽流感等)。
4、集體起立,大聲朗讀三遍“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實踐與反思:由于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不斷積蓄情感的過程,因此,課文接近尾聲時,師生的情感如決堤的洪水一觸即發,教師應充分抓住成熟的時機,將滲透于語言文字之中的精神進行升華、內化,然而“設計一”卻錯過了良機,使語文的學習“戛然而止”,意猶未盡。與之相比,“設計二”則巧妙地引導師生將噴薄而出的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無論是說還是讀,都充滿了發自肺腑的崇敬、驕傲和自豪,從而使整堂課在激情澎湃中圓滿結束!
五、布置作業(同第一次)。
【實踐與反思:思索或許是令人痛苦而備受煎熬的,然而,如果沒有前兩次的實踐以及在此實踐基礎上的反思,又怎么會有第三次精彩的“重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一個育人者,一個文明火炬的傳遞者,我們不僅要成為一個實踐者,更應成為一個思考者!】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82
“為了誰”——《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
周日陽光燦爛,一早給兒子理了發,中午和老媽一塊兒幫兒子洗了澡,等他睡了后就直奔到學校備課——《大江保衛戰》,晚上等兒子進入夢鄉后,星星已在天上唱起了歌,這時才又將思路梳理了一遍,當腦袋挨著枕頭的時候卻怎么也睡不著了。朦朦朧朧醒來,耳邊依舊縈繞著那支歌—《為了誰》。今天課總算暫時上完了,可反思不能停下,就先將自己的初步設計框架發上來,稍后再做消化吧。每天總這么忙忙忙,無論如何得找個空隙讓自己舒展一下,松松筋骨嘛。
設計思路:圍繞“戰”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能提一個問題,看到一個畫面,聽著一支歌曲,給人民子弟兵寫一句話,成就一個詩意的課堂。
一、一個問題
1、看老師寫課題:大江保衛戰,有什么疑問?看課題,圍繞“戰”,你能提什么問題?
。槭裁凑f這是一場戰斗?)為什么戰?—— 怎樣戰?—— 戰的結果?
2、出示生字詞,自讀——請一生領讀
3、把生字帶到文中,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思考:讀晚課文,能解決哪一個問題?
為什么戰? 出示第1節,哪些詞語讓我們體會到災情的危急?
戰的結果? 出示圖片——第6小節 “銘記”?
二、一幅畫面
1、默讀課文,你能看到哪些感人的畫面,相信一定有詞或句子牽動你的心,畫下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2、研讀文本,抓語言文字理解。
三、一支歌曲
1、有一首歌,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許許多多的人為之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這首歌就是為這場不動槍炮、不見硝煙的戰斗而作。一起來聽。(ppt打出字幕)
2、“你是誰”?
“為了誰”?
3、出示第6小節 再讀“銘記”
四、一句話
1、畫出文中令你感動的句子,選取一句有感情朗讀(配樂)
五、一首詩
1、(布置)寫一句話,將組成一首詩
【反思】
1、第一課時課時特點不夠突顯。
2、“怎樣戰”挖掘不夠到位。
【對策】
在構思這課的教學方案時,就隱約覺得如果兩課時連上可能會更流暢些,聽了眾老師的隨感,深受啟發,想嘗試連上兩課時,等待修改中。
本資源轉載于網絡。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4
作者:楊曉冬
教材簡析: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習生字新詞,會用“驚心動魄”造句。
3、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三個富有典型意義的材料,敘議結合,以情動人,從三個不同側面體會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課前準備:
1、歌曲《為了誰》
2、收集抗洪搶險的有關感人資料。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通過朗讀短句訓練,感受長江遇特大洪水時萬分危急的形勢。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為了誰》,進入情景
2、揭示課題,簡介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詞
。1)字詞:兼 嶙 峋 虐 墜 爍
。2)詞義:
a、日夜兼程
b、驚心動魄
c、錚錚鐵漢
d、搖搖欲墜
e、劈波斬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脈絡
第一段(1)長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響了大江保衛戰。
第二段(2—50)部隊官兵在與惡浪的決戰中表現神勇,涌現出了許多動人事跡。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三、學習第三段
1、范讀第一段
2、這一段寫了幾層意思?(災情危急,奔赴戰場)
3、畫出反映災情危急的語句。
4、第一層的句子較多地使用了短句,詞組,感嘆號,為什么?并指導朗讀。
。1)連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異常嚴重和情況的十萬火急。
。2)短句、詞組等形式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交代了背景,把讀者一下子就帶入了那非常情況之中。
。3)朗讀時聲調要高亢,語速要加快。
5、畫出子弟兵奔赴戰場的詞語,讀出英雄氣概。
四、指導書寫。
1、肩:“月”的首筆為豎,而不是撇。
2、嶙:右下部不是“牛”
3、墜:上部的“人”要寫得開些。
五、課堂作業
1、看拼音寫詞語
lin xun kuai jie xiong yong ri ye jian cheng
( ) ( ) ( ) ( )
shi ji bao nu shan shuo pi bo zhan lang
( ) ( ) ( ) ( )
2、在文中摘抄含有“驚心動魄”和“閃爍”的句子,并各造一句話。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5
在上《大江保衛戰》前夕,我試著在網上去找有關解放軍戰士與洪水作戰的錄像,沒想到,居然被我找到了別的老師剪輯好的《大江保衛戰》的錄像。
點下了“播放”,我便看到了一組組令人感動的鏡頭,再配上《為了誰》這首曲子,我的眼中當時就噙滿淚花。好!真好的視頻!我不能錯過這次讓學生感動的機會!我要讓這段視頻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于是我就思考,究竟在什么時候插入這個視頻起到的效果最顯著呢?這篇文章中的第五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而且是描述了戰士們如何拯救群眾的,與視頻的內容較符合,就放這里吧,感情到位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到學生對這一段文字的記憶呢。
課堂上,我從戰士們搶險保堤過渡到拯救群眾,在讓他們自由讀完第五自然段后,我對他們說:“讀完了這一段,戰士們的身影一定浮現在你的腦海里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夏天!苯又曳懦隽四嵌我曨l。孩子們望著片中的解放軍戰士,沉默了,被他們大無畏的精神所震撼。視頻結束后,在我一句“片中,哪一個鏡頭感動了你?”之后,孩子們各抒己見起來。他們看到了組成人墻的戰士們浸泡在水中,他們看到了肩頭抗著麻袋的戰士們,身上泥濘不堪,他們看到了為了讓群眾脫險,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跳入水中……其中有個孩子的發言我極其欣賞,她說:“每個解放軍都有他自己的爸爸媽媽,說不定他的家鄉也在遭受著洪水的襲擊,可是他并沒有選擇回去照顧自己的父母雙親,而是選擇留在了這里,因為在這些戰士心中,國家的財產,老百姓的生命是比什么都重要的!睅е@樣的感情,孩子連讀了兩遍第五自然段,感情一遍比一遍到位,有的女孩子甚至用紙巾拭擦著眼角。這一課就在孩子們的朗讀中結束了。
1998年的夏天確實是個難忘的夏天,在那個時候,班上的孩子也就四、五歲大,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娃娃。今天的這一課,我希望他們能明白,課文中的這些戰士們才是這世界上最可愛的人。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8
批注式閱讀——《大江保衛戰》
《大江保衛戰》一文主要贊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衛大江、救助人民群眾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在教學此文時,我主要從審題入手,引導學生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圍繞研讀的主題,開展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即讓學生進行批注式的閱讀,取得了較好的閱讀效果。
要進行批注式的閱讀,需先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從研讀主題入手開展有針對性的、有重點的批注閱讀,避免出現學生不著要領,在課文的“外圍”上轉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從而導致閱讀效率的減低!洞蠼Pl戰》一文的研讀主題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下得以確立,即“人民子弟兵們是怎樣保衛戰的?表現了人民子弟兵們的一種什么精神?”學生根據研讀的主題開展批注式閱讀。
教師根據學生批注閱讀的進展情況,可安排學生先進行同桌間的相互交流或小組內的相互交流,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獲,探求別人獨到的見解等。
最后,安排學生就研讀主題進行批注閱讀的情況進行全班匯報,在匯報中引導學生感悟文本,閱讀文本并指導朗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一步地深入。如在匯報“在這危急關頭,幾十萬……”時,學生分別說出了自己的批注情況有的說“說明解放軍叔叔不畏艱險,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有的說“生命解放軍叔叔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著趕路,日夜兼程,多么偉大呀!而我們呢,只要是略微晚了點睡覺,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來,白天上課的時候甚至還打瞌睡!薄
可見,批注式閱讀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其學習是高效的,課堂是充實的,活躍的。
。羲疾┛驮瓌撀暶鳎何唇涀髡咄,不得用于任何紙媒體,網絡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日志鏈接地址:
本資源轉載于網絡。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7
《大江保衛戰》一文主要贊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衛大江、救助人民群眾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在教學此文時,我主要從審題入手,引導學生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圍繞研讀的主題,開展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即讓學生進行批注式的閱讀,取得了較好的閱讀效果。
要進行批注式的閱讀,需先確立課文的研讀主題,從研讀主題入手開展有針對性的、有重點的批注閱讀,避免出現學生不著要領,在課文的“外圍”上轉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從而導致閱讀效率的減低!洞蠼Pl戰》一文的研讀主題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下得以確立,即“人民子弟兵們是怎樣保衛戰的?表現了人民子弟兵們的一種什么精神?”學生根據研讀的主題開展批注式閱讀。
教師根據學生批注閱讀的進展情況,安排學生先進行同桌間的相互交流或小組內的相互交流,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獲,探求別人獨到的見解等。
最后,學生就研讀主題進行批注閱讀的情況進行全班匯報,在匯報中引導學生感悟文本,閱讀文本并指導朗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進一步地深入。如在匯報“在這危急關頭,幾十萬……”時,學生分別說出了自己的批注情況,有的說“說明解放軍叔叔不畏艱險,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有的說“解放軍叔叔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著趕路,日夜兼程,多么偉大呀!而我們呢,只要是略微晚了點睡覺,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來,白天上課的時候甚至還打瞌睡。”……通過班級交流,使他們共享學習成果,讓他們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學習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可見,批注式閱讀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其學習是高效的,課堂是充實的,活躍的。同時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搜集資料,促進了語言的積累,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8
作者:陳瀅 轉貼自:南京煉油廠小學 點擊數:288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十四
第二課時
南京煉油廠小學陳瀅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
2. 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從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
[教學手段及輔助活動]:
1、多媒體課件
2、組織學生上網查閱98年抗洪救災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災中涌現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讀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1998年由于連日來的大暴雨,洪水泛濫,長江沿岸的許多地方都發生了險情。昨天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已經了解到,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奔赴災區,和當地的群眾一起,共同打響了大江保衛戰。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指名回答課文第二段(2-4自然段)主要寫了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衛中的哪幾個典型事跡?
教師隨機板書大堤搶險(或保衛大堤)
黃曉文
勇救群眾(或救助群眾)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習事跡之一:大堤搶險(或保護大堤)
下面先讓我們通過錄像,看一下大堤搶險中的一些真實的場面。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子弟兵的英勇和無畏,一起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瀆課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哪些句子你感受比較深,用筆劃下
、傩〗M交流,相互補充
②全班交流、體會、指導朗讀。
☆“四百多名官兵聞訊趕到。支隊長一聲令下:“上!”頓時,一條長龍在崩塌的堤壩下出現了。(體會到子弟兵救援神速)(體會到子弟兵把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不顧危險)
☆“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體會到戰士們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精神。)
☆狂風卷著……堤岸(體會環境惡劣,險情嚴峻,大堤隨時都有被沖垮的危險)
☆“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體會英勇頑強,可用哪些成語:臨危不懼、奮不顧身、舍己救人、舍身忘死……)
☆戰士們高聲喊:“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電腦出示句子(體會到樂觀精神、大無畏英雄氣概)
☆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賓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保w會戰斗艱苦,持續時間較長,戰士付出血的代價)
。2)抓對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解放軍官兵的英勇和無畏
☆“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好像看到……
(在惡劣環境,奮力搶險;看到頂著風雨,跳入巨浪滔天的洪水中用身軀筑成人墻;看到戰士肩扛沉重的沙袋來回穿梭在堤壩上的情景……)
滿懷激情朗讀
從同學們的發言中,從大家的朗讀中,我的心也受到了震撼。其實在這次抗洪搶險中,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他們生動的事跡。我們書上就介紹了這么一位抗洪英雄他叫“黃曉文”
讓我們認真讀課文3-4自然段,共同走進黃曉文高尚的內心世界
2、學習事跡之二:黃曉文事跡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說說課文主要講了黃曉文的什么事跡?
。2)你有什么感受?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哪些詞可以看出他在搶時間?指導朗讀
(3)其實在抗洪前線像黃曉文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你從哪里能讀出來?
。āㄔ谀菐资畟……有多少……事跡。。
。4)交流自己查找的相關事跡
。5)放錄像(有關李向群資料)這位年輕的戰士,他把自己的生命永遠凝固在大堤上。他用生命譜寫了人生的壯麗篇章,他就是為民獻身、舍生忘死的李向群。其實在抗洪前線,像李向群、黃曉文……這樣的抗洪英雄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課文中那個詞最能突出他們的形象。板書:錚錚鐵漢
。6)指導讀好第三自然段(讓我們懷著對英雄的敬佩之情齊讀)
3、學習事跡之三:勇救群眾
師過渡:在大江保衛戰中,子弟兵們除了保衛江堤,還要救護遇險的群眾,這方面的感人事跡也是數不勝數。
。1)請速讀第五節,把你感動的句子找出來,自己多讀幾遍
①同桌先交流,說說你感動的原因。
、谠偌w交流。(可聯系文中的句子談)
☆“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桿!保w會到群眾正在危險中,戰士們迫不及待地進行營救。)
☆“……”(體會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數不勝數。)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保w會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給人民,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們無愧于“軍旗”、“軍徽”,他們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能否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也許你有更深刻感受
☆“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保w會到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軍民魚水情。)
三、師總結,引讀第三段
是啊,多么可愛的戰士,為了保住大堤,為了救援群眾,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他們舍生忘死沖在最前面,真是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不愧為人民子弟兵。有一首歌《為了誰》,唱的就是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讓我們一起來聆聽,永遠記住這群英雄,
☆聽錄音看圖片
1、齊讀最后一段
四、作業寫一篇讀后感
大堤搶險
李向群
[板書設計]: 9.大江保衛戰 黃曉文
錚錚鐵漢 永遠銘記
……
永救群眾
本資源轉載于網絡。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9
一、讀題,導入新課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這將是一場怎樣 ( )的大江保衛戰呢?(加問號)
過渡: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讓人刻骨銘心。
二、學習最后一段
課件出示句子:大江,永遠銘記著1998年的夏天,銘記著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指讀。
2、銘記就是……
3、大江為何要永遠銘記1998年的夏天?這年夏天發生了什么?上一節課我已經學過了,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感受這次災情的危急。
。R讀暴雨——九江告急。
是啊,一雙雙眼睛都關注著98年的那個夏天,不僅僅是你、我、他,所有人都不會忘記,
4、大江為何要永遠銘記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呢?
這篇通訊稿,記者及時地向我們真實地報導了發生在抗洪一線上三個典型的事例。課前已經布置同學們進行了概括,誰能說說你知道了文中講了哪幾個事例?
板書:大堤搶險 錚錚鐵漢 勇救群眾
過渡:在這場大江保衛戰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搶險救人的感人場面,讓我們跟著課文,我們先隨記者去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去親身體驗當時的情景。先來看一看九江賽城湖大堤驚心動魄的搶險畫面吧。
三、學習“大堤搶險”
1、本節中有一句的話集中概括了這次大提搶險,請找出來。
“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簡單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以小組為單位,研讀這一節,想一想九江賽城湖大堤驚心動魄的搶險畫面中,你感受到了: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ㄗx書要讀出個性,讀出屬于自己的結論。)
學生補充,教師隨時指導朗讀。
救援神速☆“四百多名官兵聞訊趕到。支隊長一聲令下:“上!”頓時,一條長龍在崩塌的堤壩下出現了。(體會到子弟兵救援神速,為什么說他們神速,你從那兒看出來?能讀一讀嗎?子弟兵行動敏捷,救援神速,支隊一聲令下長……)
奮不顧身☆“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體會到戰士們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精神。)們全然不顧,他們不顧的僅僅是片石割破了腳趾嗎?有沒有同學知道他們還可能受到了怎樣的傷痛?
奮不顧身☆“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賓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為什么說他們奮不顧身?他們會遇到怎樣的危險?引讀:可他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個個……)
樂觀☆“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
這是在狂風暴雨之中啊,在滾滾怒濤之中啊,這樣的聲音早就被怒濤吞沒了,又怎么能鼓舞人心呢?再有力一些!
戰士們的喊聲鏗鏘有力,而且同學們都說戰士們是在用血肉之軀在筑起了一道人墻,我們想象一下,這洪水連卡車都抵擋不了,更別說人的身體了,這僅僅是一堵人墻嗎?這應該是一道——生命之墻!再讀!
師介紹:戰士們不僅喊出了這樣樂觀的口號,他們還立下了其他令人感動的誓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
(站著是根佇立的樁、倒下是袋攔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與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
3、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激烈而艱苦,這句對聯就是對這場鏖戰最好的概括。再讀!
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一個個英勇子弟兵展現在我們面前。他們不僅勇敢而且樂觀,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搶險場面恍若就在眼前。
下面老師請大家觀賞九江賽城湖大堤驚心動魄的搶險場面。
。ɑ蛘,沒有錄像)這樣的人民子弟兵,人民能忘記嗎,祖國能忘記嗎?讓我們一起記住他們。R讀第二節)
四、學習事跡之二:錚錚鐵漢
1、面對肆虐的洪水,更顯示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本色。
2、如果大堤搶險寫的是子弟兵的群體形象,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本色就是一個個體形象大特寫。在你眼中錚錚鐵漢應該是怎樣的人?
3、速讀這一節,找一找文中什么地方能讓你感到黃曉文是一個鐵漢。
師:真是輕傷不下火線,黃曉文忘記了疼痛,可我們的心在疼啊,你能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4、出示: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唵谓榻B自己所知道的子弟兵。是啊,黃曉文只是幾十萬解放軍官兵中的一個典型,在那難忘的幾十個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啊。
課后同學們也搜集了不少這樣的例子,你能說一說嗎?聽了你們的介紹,他們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閃爍,你覺得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五、學習事跡之三:勇救群眾
師過渡:在大江保衛戰中,子弟兵們除了保衛江堤,還要救護遇險的群眾,這方面的感人事跡也是數不勝數。
(1)輕聲讀第五節,戰士們的身影出現在什么地方?
②再集體交流。
☆“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桿。”
能將這三個“飛向”字改成“駛向”嗎?
。w會到群眾正在危險中,戰士們迫不及待地進行營救。)
☆“……”(體會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數不勝數。)
☆學生交流不出,及采用引讀: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蔽覀兊淖拥鼙比嗣袼保焉南M艚o人民,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哪里——
☆“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體會到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高度信任,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濃濃的(板書)軍民魚水情。)
六、小結
1、這里沒有淚水,只有汗水;這里沒有柔軀,只有鐵骨;這就是我們的子弟兵,這樣的子弟兵,你們會忘記嗎,人民會忘記嗎,祖國會忘記嗎?
2、在98年的大江保衛戰中,犧牲了許多子弟兵,讓我們牢牢記住他們的名字。
(出示):
“98抗洪”那驚天動地的一幕:簰洲灣,1998年8月1日晚,廣空高炮某團225營官兵在這一夜與滔滔洪水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高建成、楊德勝、馬斐、惠偉為、岳福勇等17名官兵英勇犧牲。他們用年輕的生命在浪尖上鑄成了17座永久的豐碑。
描述:那些為了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流血奉獻的英雄們,就如同一座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是啊,一雙雙眼睛都關注著98年的那個夏天,不僅僅是你、我、他,所有人都不會忘記,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最后一節) 七、欣賞歌曲《為了誰》
人民不會忘記他們,有一首歌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想聽嗎?老師有一個要求:邊聽邊抒寫你對戰士們想說的話,來贊美一下我們的子弟兵或表達一下你的敬佩之情。
交流:寫得多好啊,相信你們有許多話要說,這樣,請大家寫一封信給我們的抗洪英雄,把你們想說的話寫給他們。
板書:
大提搶險
大江保衛戰 錚錚鐵漢 軍民魚水情
勇救群眾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10
《大江保衛戰》反映的是在1998年的抗洪戰斗中,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為了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頑強奮斗,不怕犧牲的感人事跡。其間事感人,景感人,情感人……抗洪力排萬難,救人驚心動魄,文也寫得鏗鏘有力,激動人心!
對這一課的教學,執教采用了“同題作課”的形式,通過集體備課,一人執教,小組聽課,共同磨課而進行的多輪回的教學研究與實踐。聽后,想了許多,綜合整個“流程”,現談幾點感悟。
一、智慧的集合性。顧名思義,集體備課就是以一個年級或一個年段的人員一起參加對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有建設性的分析研究,依據“標準”的要求,依據課改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設計出最為合理可行的教學方案。在此其間,發揮了所有相關人員的智慧和見識,集思廣言,各抒己見,并在其中產生思維的交融,理解的共鳴,哪怕是矛盾的沖突,以達成目標與操作的共識。
二、探究的群體性。一人上課,小組成員聽課,然后磨課,為“一課三磨”式。主教老師在聽取與吸收了組內老師的意見后,執筆編寫教學設計,然后選擇時間進行教學實踐,如此的“磨”有幾點是可行的,一是由聽課轉換成了磨課,由“局外”進入到了“局內”,增強了研究的主體性;二是磨課的時段向兩頭拉伸著,改變了研究的形式,增加了研究的時效;三是因為人的增加為全體性和時間的擴展性,提高了研究的密度和效度。
三、效果的“再生”性。教學有著“遺憾“的特質,無論哪一堂課,也無論是誰的課時教學,其在反思的過程中總會發現與發覺或多或少的“遺憾”,也所以,讓教學的研究永無止境。而對此,我們需要的是如何使其在原本的基礎上“再生”出新的“萌芽”,讓其變得更加生機勃勃!耙徽n三研”是個比較好的形式,它的“再生”性具有“土壤”性,具有“固枝”,而“磨”的過程,給其灑下的就是陽光和雨露。
四、理念的操作性。新的教學理念是我們進行課改實踐的方向和基石。立于這樣的基石才能堅實自己的腳跟,行于這樣的指向中才能方向明確,而理念的操作化,就必須有研究的氛圍,有實踐的經歷,有“磨”的意志力。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把握課改,朝對發展學生的素質,為提升學生的生命內涵與價值意義而為,乃是教學的真諦所在。所以,我們要把宏觀的理念要求,化作微觀的操作行為,只有在實實在在的動化的過程和行為之中才能起到“微觀”操作的“宏觀”化效果,也使“宏觀”化的內涵,變為可視可感的“微觀”化“建筑”。
運用以上的理解與感悟,來說兩位老師(沈老師和張老師)上的同一篇課文《大江保衛戰》的效果,也感覺到了其中的變化與提高。一是環節的微調,是之更具有主體性的意義;二是課件的微調,使之與教學的過程更匹配;三是教學語言的微調,使之體現出了其的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對此,關于對朗讀的量數、形式、時機、目的、評價等,還有好多值得研究與探索的價值。其次,許多相同的環節與要求的運用,是對教學要求的保證,使其教學的路徑的變化和對象的不同,也沒有改變其目標的達成與目的的實現。
總之,如此的過程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不光探究了教學,也溝通了教學者的思想,或遷移了“有無”。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11
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執教的是蘇教版第十冊的課文《大江保衛戰》,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解放軍幾十萬官兵與長江特大洪水進行頑強戰斗的情景,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對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戰士的贊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無窮、震撼人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語言品味、人格影響的好教材。
我們多數教師對98年的那場洪水記憶猶新,讀著文章,那些解放軍官兵與洪魔奮戰的鏡頭便會重現在腦中,便會再次動情,教師與文本的對話便水到渠成。但是,學生沒有這種情感體驗,那如何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呢?我便借助了多媒體,一開始,我就播放一段洪水泛濫,沖垮房屋的錄象,并配上音樂,再輔以老師聲請并茂的導讀。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境中去。此時再讓學生讀第一段中描寫洪水的句子,學生就把那中萬分緊急,危在旦夕的感覺讀出來了!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闭n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是情!針對本文的特點,我在課堂上努力指導學生經歷如下的情感體驗。
一、 抓“全然不顧”,感悟大堤搶險這幅群英圖
如果說教師充滿感情的語言對學生的情感是一種激發、引導,是一種熏陶感染,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的話,那么促使學生對課文入情入境,對課文的語言評賞玩味,則是引導學生親自去體驗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腦去思言之妙。首先,我讓學生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戰士們光輝形象的詞。學生很快地找到了“全然不顧”這個詞,再指導他們讀好這個詞。緊接著,我又出示了“ ”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這樣一個說話訓練。學生們經過仔細的品味后,有了答案。有的說:“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有的說:“他們渾身上下已傷痕累累,但全然不顧!贝藭r,再讓他們體會,你從中看到了一個個怎樣的戰士時,學生的語言已變得豐富起來。他們透過語言文字看到那震撼人心的場面,那一個個高大的形象。學生都沉浸在畫面中,此時,我就讓學生盡情地誦讀,讓他們的激情在讀書中飛揚。
第二、抓典型,感悟“錚錚鐵漢”
在三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我抓住了“錚錚鐵漢”這個詞。先讓學生讀,初步理解什么樣的人才是錚錚鐵漢。這時,學生對這個詞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接著,讓學生仔細品讀第四段,讓學生在感動中“潛心會文”,與文本對話。在這里,我還補充了抗洪英雄李向群在搶險中犧牲了自己生命的錄象,學生的心靈被震撼了。他們在感動的狀態下思維和情感積極活動。此時,他們對“錚錚鐵漢”這個詞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對這群錚錚鐵漢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內化積累
課文的第五段寫的是戰士們勇救群眾,這段文字很有特點,書上也要求我們背誦,因此,我讓學生自由讀,劃出令你感動的詞語、句子,甚至可以是一個標點。再交流體會,在其中補充了周運蘭,小江珊這兩個人物獲救的資料,并扣住“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吹搅思t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進行回環朗讀,他們的情感達到了高潮,我再出事填空式的句子,讓學生積累,他們很快地記住了。
最后,我還安排了聽歌曲《為了誰》這一環節,這首歌就是為這次大江保衛戰寫的。再次目睹那烈的場面,學生的激情在歌聲中飛揚!
課堂中還有許多沒到位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12
楊麗執教 常國龍評析
【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輕聲讀讀小黑板上的兩句話,細細體會,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1998年的夏天,一場接一場的大暴雨,使江水暴漲,肆虐的江水沖擊著江堤。
2、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著千里江堤。
生:輕聲朗讀、思考。
師:請把你的感受與同桌分享。
生:同桌間相互交流。
師:把你閱讀的體會與同學分享。
生:第一句中的“一場接一場大暴雨”這句話,讓我了解到那年夏天暴雨之多;文中的句子強調了暴雨不但大,而且一場接一場,下個不停。
生:文中把長江比成暴怒的巨龍,形象地告訴我們洪水兇猛、江堤告急!
生:同樣是寫雨大雨多,但第二句話讀起來更有節奏感,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有身臨其境之感。
……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體會洪水的兇猛,情況的萬分危急!
生:……
【評析】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比藗冋J識事物,往往受到自身水平和客觀條件的制約,表現出膚淺,而不能走向深刻。學生學習語言更多體現出這一特征!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引導學生潛心會文,對文中精妙的語言進行品味、咀嚼,以培養和增強語感呢?楊麗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學范例。首先,設疑激趣,引導思辨。教者在出示意思相同而表達迥異的兩句話后,提示學生細讀慢品,捕捉感受。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整個身心都沉浸在思想之中。其次,組織交流,分享成果。教者要求學生先把思辨的成果與同桌交流,再與其他同學分享。因為思維的狹隘性和個人經驗的限制,學生的感受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同學間的交流、合作可以讓學習者共享學習的成果,啟迪思維,發展并深化對學習材料的認識。最后,朗讀外現,積累內化。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者帶領學生放聲朗讀文本中的內容,把抽象的思維成果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外現出來,達到積累和內化的目的。事實證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比較法是培養學生評、品語言能力,增強語感的有效途徑,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13
作者:毛亞紅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52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二
作者:毛亞紅
教材分析
《大江保衛戰》是蘇教版第12冊的課文,這是一篇洋溢著時代氣息的通訊,記敘了解放軍幾十萬官兵與長江特大洪水進行頑強戰斗的動人情景,熱情贊揚了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表達了子弟兵與人民的魚水深情。本文遣詞造句生動形象,敘事后適時的議論抒情,使全篇情思飛揚。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第1、2兩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戰”等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準備
歌曲《為了誰》的錄音帶、解放軍官兵搶險的錄像
教學過程
一、揭題
。ㄉ险n前播放《為了誰》,聲音漸低)
1、大家聽到的這首歌,歌名是《為了誰》,這首歌唱遍了祖國大江南北,許多人為之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歌中唱道:“你是誰?為了誰?”你們聽懂了嗎?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眾一起打響了:大江保衛戰(出示課題)
3、通過預習,你知道這是怎樣的大江保衛戰?(氣壯山河、驚心動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讓我們一起讀好課題
4、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大家一起看!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大江滾滾)的錄象
誰能說說你看到的情景。
看著這波濤滾滾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語?(洶涌澎湃、一瀉千里、驚濤駭浪、驚濤拍岸、排山倒海、萬馬奔騰、濁浪排空……)
[精煉、深刻的成語如顆顆珍珠熠熠閃光。學生多讀、多記、多說,對他們的語言發展大有好處。我們應鼓勵學生多積累。]
書上怎么寫洪水的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著千里江堤。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
(1)請大家再讀讀這段話,看看你能讀懂些什么?
。ㄓ甏、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許多地方出現了災情)
(2)你能通過朗讀來告訴大家災情的危急嗎?試一試
指名讀、評價(緊張嗎?再緊張些。
。3)現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員,你該怎樣向全國觀眾播送長江險情呢?指名再讀(先跟觀眾打招呼)
(4)齊讀(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緊張的氣氛來)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是一種理解、鑒賞。這兒,教師充分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語感。]
3、引讀:
。1)是呀,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
出示: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著大江挺進。
讀準:日夜兼程
。2)你能想象一下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嗎?先說給同桌聽聽,再說給大家聽
。3)指導讀:子弟兵為了戰勝洪水,保衛長江,他們日夜兼程,讓我們讀出子弟兵迎戰洪水的英雄氣概。(齊讀: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大江保衛戰)
。4)過渡:在這場保衛戰中發生了許多動人事跡,請大家讀讀2—5自然段,看看文中寫了哪幾個典型事例?
學生讀課文,概括:大堤搶險
錚錚鐵漢
勇救群眾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讓我們先回到九江賽城湖的大堤(看搶險錄象)
看了錄象,你最想說什么?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了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讓學生欣賞具體、形象、可感的錄像,他們仿佛身臨其境,走進了九江大堤。學生思維被激活了,話匣子打開了。]
2、是呀,子弟兵為了抗洪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課文是怎么具體描寫的呢?
(1)請大家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畫出你最感動的句子,多讀一讀體會一下
。2)與小小組同學交流一下你感動的原因
[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他們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增強合作意識。]
(3)全班交流
[通過班內交流,使他們共享學習成果,讓他們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學習中達到學習目的。]
*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來回穿梭……全然不顧……保住大堤
你能談談你的感受嗎?
從“穿梭”“奔跑”“全然不顧”等詞中,你又能體會出些什么?(戰士們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可貴精神)
引讀:子弟兵為了保住大堤,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也……因為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你能讀好這句話嗎?試讀、指名讀
[先談感受,再讀課文,釋放情感,符合“以人為本、以情感人、強化語感”的語文學科個性]
*四百多名官兵問訊趕到……頓時……出現了
。狱c)從這兒可看出什么?
部隊官兵一聽到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趕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讓我們一起讀!
*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人墻。
子弟兵面臨的困難是狂風、暴雨、巨浪,但這又算得了什么!多樂觀的子弟兵呀!讓我們一起高喊……
引讀: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官兵們……
這場激烈地戰斗就叫“鏖戰”(出示、讀準)
3、學到這兒,我相信大家一定讀懂了這句話的意思
*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讀讀這句話聯系上文,與小組中的同學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就是講的“暴雨,大暴雨……撕咬著千里江堤”(引導學生回到上文齊讀)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中,子弟兵們為了保住大堤,流汗流血,不顧個人的安危。(齊讀句子)
4、剛才我們領略了九江賽城湖大堤上動人的一幕,那么就讓我們通過朗讀來表達對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R讀)
5、此時此刻,你們面對可敬可愛的子弟兵,想說些什么?
面對肆虐的洪水,又想說些什么呢?我們可以借助課文插圖,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W生寫后交流)
6、最后再讓我們回到那首動聽的歌(播放《為了誰》)一起跟著唱起來。
四、作業
發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動人故事有很多,課后請大家搜集一下有關的動人故事和圖片,我們下節課再交流。
[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搜集,促進了語言的積累,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
教學點評
語文學習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形象性,學語文重在感受、體驗,在讀書中感受、體會、接受熏陶、感染。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功能充分發揮,他們自行讀文、自主感悟、自由討論,適合了學生的差異性,發揮了學生相互啟發教育的作用,使學生在學語文的過程中,在精神上得到不同的滿足。
課堂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評價,評價同學的發言、朗讀,評價教師的講解、答復,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也有利與從評價中了解學生。
本資源轉載于網絡。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14
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大將保衛戰。(板書課題)
1998年的夏天,長江流域洪水泛濫,沿江幾百萬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災區,感受那里的災情。(定格——走進災區,感受災情)
二、學習第一段
1、請打開書,聽第一段課文錄音,邊聽邊體會。(放課文錄音)
聽了課文錄音,你覺得那里的災情怎樣?(指名回答)
2、大家把感受送到課文中,像播音員那樣自己讀讀第一段課文。
3、你從第一段那些地方感覺到災情十分嚴重呢?(指名回答,回答完再請他讀讀有關句子。)
相機出示: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
指導朗讀,讀出萬分緊急的感覺。
配樂齊讀第一段課文。
4、你們想看看當時真實的情況嗎?出示影片《大江保衛戰》
教師解說:一場場特大暴雨助長了洪水的肆虐,它像一只發了狂的猛獸面目猙獰地沖出束縛它的千里江堤,直撲萬頃良田、繁華都市!工廠、房屋、街道……頃刻間汪洋一片。荊江告急!武漢告急!九江告急!……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我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奔赴這看不見硝煙的戰場,與這只猛獸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決戰。!堵決口、扛沙包、戰洪水、救百姓……軍旗飄飄,軍徽閃閃,綠色的迷彩就是生命的希望!面對肆虐的洪水,更顯出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英雄本色。
三、學習2——5自然段
導語:多么感人的影片呀!文中描寫的戰場更是令人膽戰心驚,現在,就讓我們走上戰場,走近英雄,感受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ǘǜ瘛呱蠎饒,走進英雄)請同學們拿起筆,自己讀課文2、3、4、5、小節,找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或段落,把自己的體會簡單寫在旁邊。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同位交流自己感動的語句,交流自己的體會。
現在誰愿意第一個談談自己感動的地方?(以學定教)
第一板塊學情預設:
第二自然段——
▲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
追問:他們全然不顧,他們不顧什么他們顧不上——顧不上——顧不上——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
因為他們知道,保住了大堤,就意味著保住了——學生答(板書——保住大堤)
憑著鋼鐵般的意志,戰士們以錚錚鐵骨、以血肉之軀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戰的幾個小時里,戰士們付出了多少代價,我們從那累累的傷痕里我們讀到的是官兵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讓我們用敬佩的語氣讀好這幾句話。
▲“四百多名官兵聞訊趕到。支隊長一聲令下:“上!”頓時,一條長龍在崩塌的堤壩下出現了。(體會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保w會子弟兵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與人民心連心的本質。)
指導朗讀。體會戰士們的心情,把自己的感受送到句子中讀一讀。
“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第二板塊預設:
第四自然段:抓“來不及”,體會黃小文受傷的情況下的英勇表現,尤其是他一連串的動作,更能看出他輕傷不下火線的錚錚鐵漢的本色。
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我們的子弟兵獻出的不止是鮮血,甚至是年輕的生命。(放映影片李向群犧牲片斷)
無論是身居高位的將軍,還是普通士兵,他們個個都像黃小文、李向群一樣勇敢
第三板塊設計:
“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飛向……,飛向……。”(體會到群眾正在危險中,戰士們迫不及待地進行營救。)
“……”(體會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數不勝數。)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體會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給人民,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們無愧于“軍旗”、“軍徽”,他們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體會到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軍民魚水情。)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導語:為了保住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子弟兵奮不顧身,舍生忘死,他們為什么這樣做呢?(因為他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他們心中裝著祖國和人民。懷著這種愛,他們用錚錚鐵骨、血肉之軀打贏了這場—指課題學生齊讀——大江保衛戰。
作為這場大決戰的見證者,(出示——大江,永遠……銘記著……)齊讀。
事件就是歷史,瞬間就是永恒,讓我們充滿激情的再讀一遍,把大決戰銘記心中。
五、走出戰場,掩卷深思
有人說英勇是奮不顧身,是舍生忘死。但我們的子弟兵卻有自己的回答。英勇是萬分危急關頭,日夜兼程,朝著大江挺進。
英勇是——
請你用一句話,說說你對英勇的理解。接龍讀話
其實,子弟兵的英勇不止是表現在大江保衛戰中,從東海之濱到帕米爾高原,只要是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里有危險,他們就出現在那里。他們為祖國和人民隨時準備流血犧牲。他們永遠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是我們的保護神。ㄏ抡n)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15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第2、3、4自然段。
2、通過對具體語言文字的閱讀賞析,理解和感悟含義較為深刻的字、詞、句。
3、學習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準備:
1、教學ppt
2、課前播放視頻《為了誰》。
一 導入新課:
1 課前同學們聽的這首歌,歌名是《為了誰》,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許多人為之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2 歌中唱到:“你是誰?為了誰?”你們聽懂了嗎?
3 師感情朗誦第一自然段,揭示課題。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7月27日凌晨兩點,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形勢萬分危急,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戰士們誓死保衛著大堤。(板書:保衛大堤)
1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畫出讓你心靈受到震撼的句子,寫出你的感悟,多讀幾次體會一下。
2 交流:
哪些句子讓你的心靈受到震撼感動?為什么?
學生補充,教師隨時指導朗讀。相機出示圖片、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
生活中手不小心被劃破,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傷口都會鉆到心里疼,我們的戰士們被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這種疼,這種痛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大啊,可我們的戰士們卻——(全然不顧)。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奮不顧身)
他們不顧的僅僅是片石割破了腳趾嗎?想象一下,他們還會受到怎樣的傷痛?
戰士們對這種疼痛為什么全然不顧?(保住大堤)
保住大堤就是保住了(人民的生命財產),這個念頭在他們心中深深扎根了。讓我們一起讀讀他們的心聲。
齊讀:大堤,保住大堤!
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
a 從這句話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b 那呼嘯的狂風隨時會把人墻吹散,那滔天的巨浪隨時會把戰士們吞沒?但我們的子弟兵并沒有害怕,把他們看作是在吶喊、加油、助威,把他們作為了前進的動力,多么樂觀的子弟兵啊!讓我們一起高聲喊到:……。
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
a 從這句話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b 那呼嘯的狂風隨時會把人墻吹散,那滔天的巨浪隨時會把戰士們吞沒?但我們的子弟兵并沒有害怕,把他們看作是在吶喊、加油、助威,把他們作為了前進的動力,多么樂觀的子弟兵。∽屛覀円黄鸶呗暫暗剑骸
戰士們的話語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壯舉驚天動地,誰來把這種豪壯之情讀出來?
c 戰士們不僅喊出了革命的口號,還立下了革命的誓言。
ppt出示:
倒下是袋攔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與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
ppt出示圖片:
這就是我們的子弟兵,他們身上的皮被曬掉了,沒有流淚,繼續奔跑在抗洪的最前線!誓死保衛大堤!
經過幾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兵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
ppt出示:“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這就是人民子弟兵在這場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F在你們感受到了嗎?
三 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面對肆虐的洪水,更顯出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本色。在這場可歌可泣的戰斗中,涌現了許多英雄事跡,黃曉文就是其中一個,請同學們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為什么稱黃曉文是一個錚錚鐵漢?
2、交流:從文中覺出黃曉文是個什么樣的人?(意志堅強)從哪里看出來了?
3、ppt出示句子:
誰來讀一讀?我們來看黃曉文的動作,找一找?
從這些動詞我們體會到什么?(黃曉文壓根沒把自己的傷放在心上。)
4、誰再來讀一讀。
5、指名一生上前演一演。一起讀。
6、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呀?
相機ppt出示:高建成 李向群照片
四 比較2、4自然段的寫法,指導寫話。
1 請同學們默讀2、4自然段,看看這兩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 學生觀察比較交流。
3 師小結:
第2自然段描寫的是人物眾多的群體場面,這是一種面的描寫。
第4自然段描寫的是黃曉文一個人的行動,這是點的描寫。
這種點面結合的寫法,既表現了全體解放軍官兵奮力搶險的感人場面,又展示了典型形象奮勇拼搏的動人場景,全面而深刻地表現了人民子弟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4 下面我們來看那場戰斗中的另一個英雄人物的事跡,注意觀察他的動作。
播放視頻:胡指導員拖麻包堵管涌的鏡頭。
(先播放一遍,讓學生感知,后再播放一遍,引導學生注意動作,師適當解說)
五、總結課文。
總結: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場人與自然的搏斗。這里沒有淚水,只有汗水。這里沒有柔軀,只有鐵骨。在這場戰斗中,我人民子弟兵除了保衛大堤還擔負著搶救災區群眾的重要任務,我們下節課學習。
六、布置作業。
1、選擇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段,盡情地朗讀并摘抄,
2、給在抗洪中犧牲的解放軍叔叔寫一段你最想說的話。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16
1、1998年夏天,我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牽動了數百萬人的心。為了歌頌在這件事中涌現的許多無名英雄,有人滿懷激情譜寫了這樣一首歌,請看——(播放vcd:歌曲《為了誰》)思考:你們知道這首歌是為誰寫的嗎?為什么要歌頌他們?
今天我們學習22課,齊讀課題:大江保衛戰。
2、指課題:解釋“大江”,你知道大江指的是哪里?長江,我國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一、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注意讀通讀順。
2、課文中的生字詞語大家讀好了嗎?過渡:生字我們暫時學到這,現在來看課文。
三、學習1自然段
1、[錄像:電閃雷鳴]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奔騰不息的長江,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著千里江堤,此時,情況真是——危急
2、[課件:出長江流域圖,指長江、荊江、武漢、九江等地理位置]荊江出現險情!武漢出現險情!九江出現險情!長江中下游地區全面告急。[板書:萬分危急]。
a、資料:長江中下游平原區人口密集,工礦企業林立,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是我國工農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由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數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兩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擋洪水,洪澇災害威脅頻繁嚴重。
b、提問:常言道:水火不留情,萬一大江決堤會造成什么后果?(面臨滅頂之災,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頃刻間將淹沒在滾滾而來的滔滔洪水之中,許多人將妻離子散,無家可歸……)
c、如何把這種危急的情況讀出來?
3、過渡: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于是――(點擊課件:出示部隊出發的錄像和文字,齊讀)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著大江挺進。
4、從“日夜兼程”“挺進”體會到什么?(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再讀,讀出“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5、教師深情講述:是啊,此時此刻,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勝利!所以,幾十萬解放軍官兵將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打響一場氣壯山河的[讀題目:大江保衛戰,],他們將與洪魔進行殊死博斗,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
四、學習第2自然段
1、請大家默讀第2自然段,找出官兵搶時間的句子。圈出重點詞。
2、你找到哪一句?[課件出示所有句子]這些句子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官兵搶險的速度快?
3、學生反饋,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用手勢理解“穿梭”。
誰能通過個動作表現“穿梭”的意思?是這樣嗎?師:借助手勢,戰士們有的扛著沙袋跑向大堤,有的正趕回再運沙袋,忙而不亂——這就是穿梭的場面。大家都來做一做這個動作。
5、大家在搶時間、搶速度,腳趾割破了卻全然不顧,因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課件]齊讀:大堤,保住大堤。(加手勢)
人民戰士為人民,正是鋼鐵般的意志,堅定了他們心中唯一的信念,那就是[課件]生讀:大堤,保住大堤。(加手勢)
6、創設情景: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課件](引讀)狂風為我吶喊……”
7、[課件]師:看,洪水肆虐,眼看大堤就要保不住了,戰士們怎么辦?讀課文句子。好,前兩排的子弟兵,請你們站起來,手挽手筑起人墻,讓我們一起抵擋洪水。洪水更猛了,這樣的人墻夠堅固了嗎?來,后面的戰士加入到抗洪的隊伍中來。
8、戰士們,狂風來了怕不怕?暴雨來了怕不怕?巨浪來了怕不怕?對,英勇的戰士們,讓我們一起高喊:[出課件:
9、師:你們的身體難道是鐵打的嗎?你們也是血肉之軀,但是卻有鋼鐵般的意志!這就是一群錚錚鐵漢!辛苦了!請坐 [板書:錚錚鐵漢]。
10、過渡(語調弱):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此時的官兵們怎么樣?一起讀這副對聯。師:盡管傷痕累累,可是他們卻全然不顧。這就是人民子弟兵(指板書)錚錚鐵漢的本色。
11、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搶險后的官兵]此時,你想對這些錚錚鐵漢說什么?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寫在書上。
12、老百姓對人民子弟兵也充滿了無比的敬意:[點課件:出對聯]一起讀。指導:這是老百姓對人民子弟兵的愛呀,師范讀。(讀得再深情些)齊讀。
14、小結:是啊,這副對聯,是對人民子弟兵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英雄形象真實寫照。
15、老師和大家一起讀第2自然段。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如果說剛才描寫的是一組抗洪搶險的群英圖,那第4自然段就是對連長黃曉文的大特寫。
2、讀第四自然段,劃出令你感動的句子?做上批注。3、全班交流。請2、3個回答。
教師相機評價:人物的動作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難怪另人感動。語言描寫也另人物形象動人心弦。點課件)
4、從黃曉文身上,我們再次感受到了錚錚鐵漢的本色,像黃曉文這樣的戰士僅僅是一個嗎?課文怎么說?。在那幾十個難忘……事跡。 蓖ㄟ^課前搜集的資料,你們還知道那些?5、指導朗讀。
五、學習寫法。
1、現在我們來看看,2-4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過渡:同樣是寫搶險,同樣是塑造人物形象,第2、第4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像這樣既有群體的描寫又有個體的特寫就是點面結合的寫法,能全面具體而又生動形象地再現子弟兵的英雄氣概,在我們習作中可以借鑒。)
六、回顧歌曲《為了誰》。
[背景音樂《為了誰》]同學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動體現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用自己頑強的意志,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F在,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為了誰嗎?讓我們在一次深情的贊頌:(出:齊讀對聯)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再一次走進大江保衛戰,去感受他們的感人事跡!
板書:22、大江保衛戰
萬分危急
錚錚鐵漢―――搶險(護堤)
《大江保衛戰》教學設計指導 篇17
作者:亞亞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0
《大江保衛戰》教學談
亞亞 發表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
今天我執教的是江蘇省編教材12冊第8課《大江保衛戰》。下面,我向大家匯報一下教學本課的一些思索。
《大江保衛戰》這篇課文真實的記敘了1998年解放軍幾十萬官兵英勇抗洪的動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體的文章。課文可分為三個版塊:險情危急、保衛大堤、救護群眾。作為教師或許對1998年的那場世紀洪水,還可說記憶猶新,讀著文章,那些解放軍官兵與洪魔奮戰的鏡頭便會重現在腦中,便會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學生沒有這種情感體驗,而且,這是一篇簡潔的通訊報道,如果僅用常規的教學手段,就難以讓學生僅僅依靠文本實現情景的再現,從而完全投入進去,進而影響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呢?針對本文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通過閱讀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運用各種手段,通過激勵、點撥、引導,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之深刻體會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大堤和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課堂上我努力指導學生經歷如下的情感體驗。
一、怦然心動,以情激情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此,課一開始我就播放了當年長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場面,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課堂氣氛。無需多言,立刻就使學生感受到了情勢的危急,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喚起他們探究的欲望,使之怦然心動。
接著,錄像停止,我便深情并茂的引導他們誦讀課文第1自然段中的部分語句。由于先前的實況錄像已經扣動了他們的心弦,再加上激昂的敘述,很容易就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們的意念很快走向了文本,走向了98,走進了那令人心驚肉跳的現場,課堂上學生的誦讀明顯的讓人感覺到洪水的瘋狂,情況的緊急,為下文“險中見英雄”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二、情動辭發,以讀激情
保衛大堤與保護群眾是本文兩大動人的場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場面描寫,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寫。在教學這兩部分時,考慮到六年級的學生已有了較強的學習能力,于是我給了他們較大的學習空間,讓其自讀2——6小節,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場景,并劃出有關語句細細品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讀著課文,腦中便會自覺不自覺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畫面,此時讓他們互相交流一下,理清思緒,是讓其在讀與思中充分的獲得文本信息,這便是文本向“主體”的流動,是用文本去感動學生。
在2、4小節的處理上,我將第4小節作為第2小節,官兵們奮不顧身運沙包的一個補充,這是因為,我細細品讀了文章,翻閱了大量當年抗洪的資料后,感覺第2小節中“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還遠遠不能表現戰士們遇到的艱辛與困難,而黃曉文連長的典型事跡正好是一個有力的補充,不僅是內容的補充,也是情感的補充。學生在感動的狀態下,思維和情感積極活動,所有的積累都被激活,這樣就對文本繼續進行補充,產生出新的信息,在交流了一些搜集的事例后,原有的認識更加“有血有肉”,便能更深刻的體會到官兵們運沙包的不易與艱難。這時學生是用自己的創造進一步感動自己。于是,學生在交流中使感動升級,并通過“言”與“聲”盡情抒發了自己的感情。此時此刻我再讓學生觀看錄像。通過播放解放軍抗洪錄像,以聲和形再現當年氣壯山河的長江保衛戰。學生親眼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在洶涌的激流中,怎樣與洪水搏斗,怎樣在泥水中搶運沙包,怎樣為了保住大堤日夜奮戰甚至犧牲生命的英勇壯舉,不由自主的受到感染和教育,形象地體驗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學生的感情本已在心中激蕩,此時情感的閘門一開,感動便傾瀉而出。
在教學保護群眾一段時,我也是借助學生已有信息的積累,去再現官兵們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的艱難與危險。然后,通過激情引讀使感動升華。
當學生的感動達到一定程度時,他們的思維與感情已完全貫通,一觸即發,但憑借已有語言積累表達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有難度的,因為“所有的語言此時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讀代講”:讓學生盡情地誦讀,讓激情在讀書中飛揚。此刻學生朗讀文章,就會將文中的語言與錄像中的一個個鏡頭聯系起來,這樣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過錄像這一中介再一次傳遞給了學生,使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場面、那一個個高大的形象,因而他們的讀書是投入的,是聲情并茂的。
同時第5自然段也是課后要求背誦的一段。課上我便讓學生嘗試著背誦三個飛向組成的排比句,情動詞發,學生很容易便有感情地背誦了出來。
總之,在這堂課上,我注意了通過體驗鍛煉學生讀的能力、背的能力以及信息處理等多種能力,并且注意通過激勵、點撥,引導學生朗讀,加深學生感悟。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
本資源轉載于網絡。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