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3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25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3篇)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1

  教學時間:

  累計節數: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二、教授新課

  1、防止燙傷

  燙傷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被熱水、熱油等燙傷。如何防止燙傷呢?

  (⒈)從爐火上移動開水壺、熱油鍋時,應該戴上手套用布襯墊,防止直接燙傷;端下的開水壺、熱油鍋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⒉)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擾,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溫下會燃燒,做菜時要防止油溫過高而起火。萬一鍋中的油起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該盡快用鍋蓋蓋在鍋上,并且將油鍋迅速從爐火上移開或者熄滅爐火。

  (⒋)家里的電熨斗、電暖器等發熱的.器具會使人燙傷,在使用中應當特別小心,尤其不要隨便去觸摸。

  2、安全使用高壓鍋

  用高壓鍋做飯,節省時間和能源,許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壓鍋在使用時,鍋里的溫度高、壓力大,所以安全問題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壓鍋之前,首先要檢查鍋蓋的通氣孔是不是通暢,安全閥是不是完好無損。

  (⒉)在使用中,不要觸動高壓鍋的壓力閥,更不要在壓力閥上加壓重物或者打開鍋蓋。

  (⒊)飯菜做好以后,不能馬上拿下壓力閥或者打開鍋蓋,要耐心地等待鍋里的高壓熱氣釋放出來后,才能拿下壓力閥,打開鍋蓋。

  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臵

  生活中發生燙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⒈對只有輕微紅腫的輕度燙傷,可以用冷水反復沖洗,再涂些清涼油就行了。

  ⒉燙傷部位已經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圍涂擦酒精,用干凈的紗布包扎。

  ⒊燙傷比較嚴重的,應當及時送醫院進行診治。

  ⒋燙傷面積較大的,應盡快脫去衣褲、鞋襪,但不能強行撕脫,必要時應將衣物剪開;燙傷后,要特別注意燙傷部位的清潔,不能隨意涂擦外用藥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給醫院的治療增加困難。正確的方法是脫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潔凈的毛巾或床單進行包裹。

  三、總結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整理、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用兩位數加、減整十或一位數。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口算方法。

  (1)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加“世博會”的各班人數)

  (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3)提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計算,列式:35+34。

  (4)這個算是如何計算?互相交流算法。

  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通過觀察我們知道35+34中的兩個加數沒有一個是整十數或一位數,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習過的加法然后進行計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計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拆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1: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口算方法。

  (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列式計算:39+44

  (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經學生自由討論,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D、70+13=83

  3、比較算式,發現規律。

  師: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是兩位數加兩位數。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相加不進位,后者個位數相加進位。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節小明用壓歲錢買一個玩具汽車39元,買一個天線寶寶75元,問他一共用去多少錢?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在小組內互檢。

  四、課堂小結

  1、在這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利用這個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你還有哪些疑問的地方?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后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不是一個實在的數,去掉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后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另外一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24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其豎式的簡便寫法,能正確地計算這類算題。

  2.在研究算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合情推理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的簡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出示:3×2=7×2=13×2=3×20=7×200=21×4=

  口算后討論: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⑴出示例題插圖問:你從題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⑵指名說出口算方法和結果。問:你是怎樣由4×12=48想到4×120=480的?

  ⑶小結。

  2.教學“試一試”

  ⑴讓學生在書上計算,指名板演。

  ⑵指名板演學生說說計算過程。

  ⑶問:第一題中乘數250末尾有一個0,積1500的末尾為什么有兩個0?第二題算過7×9得63后,為什么積的末尾要添寫2個0?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獨立完成在書上,并進行評講。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獨立完成。組織討論:每組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計算方法有什么區別?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組織學生口算,體會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幾百幾十和幾相乘的口算方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引導學生讀題。問:你能看懂表的內容嗎?讓我們計算什么?學生填表。問:觀察這張表,你有什么發現?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你是怎樣掌握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

  五、作業:完成“想想做做”第2.5.6題。

  教學反思:

  (略)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會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二、教學過程:

  1、創設學習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組織學生對所提問題小組討論。

  4、交流結果,小組一:12+12+......+12=288(24個12相加)

  小組二:12x4x6=288

  小組三:12x3x8=288

  小組四:12x20+12x4=288

  小組五:用豎式計算

  5、方法歸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連加,第二類連成,第三類是把其中的一個乘數拆成兩數的和或差。

  6、總結出方法

  7、研究筆算方法

  8、鞏固法則

  9、總結所學內容,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知識點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評移,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3、進一步體會平移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教學重點: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位置教學難點:正確畫出平移后圖形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來說說怎樣判斷物體或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板題:圖形的平移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二、出示學習指導

  三、

  1、認真看書例3,弄清題意后,思考怎樣移,注意順序,重點看黃色字體。

  2、認真看例4,思考:這四個圖形能一次移到圖(2)嗎?應該怎樣移,有幾種移法?

  四、先學

  師:看書時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開始看書自學。

  (四)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

  師:看完的請舉手,下面老師要來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效果出示檢測題2名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完成

  (五)做一做

  練習六第3題

  要求:要看清題中黃色字體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獨立完成

  五、后教

  (一)更正

  師:認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和你的答案不一樣的請舉手。(指名上臺用紅筆糾錯)

  (二)討論

  1、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平移圖形?師強調:(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前,先要確定圖形中某一點的位置,畫新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長度與原圖形每條線段長度要相等。

  2評正確率、板書

  3、師:對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在方格紙上畫評移圖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做作業,比誰的課堂作業做得又對又好。

  六、當堂訓練

  練習六第4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7

  單元內容:

  教材第1—14頁的內容

  單元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和分米度量物體的長度。

  2、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3、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會換算質量單位。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并牢記它們之間的進率。

  單元難點:

  1、能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和表示物體的質量

  2、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課時安排:

  7課時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言

  二、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估計實際測量數學書的長

  數學書的寬

  數學書的.厚

  生1:數學書的長大約是21厘米、寬大約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為1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么厚。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么?

  3、舉例子說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鞏固發展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并且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還知道1厘米=10毫米。

  (2)分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4—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1、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厘米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3、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4、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五、鞏固發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一條褲子長9分米(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小結: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課本第4至5頁例3和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4至6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2、通過實際測量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使學生識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教學難點: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準備:

  一把米尺、1米長的小棍、一盤卷尺。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二、導入新課

  教師請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現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

  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板書課題:認識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認識米。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

  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把自己的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1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認識米與厘米的進率

  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2、用米量。

  (1)、教師出示一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一盤卷尺,用它可以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或校長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指名兩個學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長度是幾米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做課本練習一第4題第

  1、3兩小題。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5米=( )厘米200厘米=( )米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米的認識和用米去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還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六、作業設計

  1、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 )作單位。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

  3、5厘米+30厘米=( )厘米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里填上米或厘米。

  (1)電線桿高8( ) (2)教室長8( ) (3)鋼筆長15( ) (4)小紅從家到學校要走100( ) (5)量籃球場的長度用( )作單位(6)一張課桌長1( )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7頁例三和練習二的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汕頭到廣州有幾千米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你是否知道從哪到哪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跑5圈體會1千米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題和第4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2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長度,還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10

  單元內容:教材第2-8頁的內容。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閏年。

  2.記住每個月和平年、閏年的天數,初步學會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3.在探索過程中,培養觀察、對比、概括能力,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記住每個月的天數,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難點:理解平年、閏年的判定方法。

  教學準備:

  不同年份的年歷、自學感悟、制月歷的表格

  教學設計過程:

  導入環節

  (師生談話并出示地震和奧運會圖片)

  同學們,剛剛過去的xx年有許多日子讓我們難以忘記。還記得這是哪一天嗎?這一天呢?

  (生述)

  剛才敘述時間時用到了比時、分、秒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關于年、月、日,你們知道什么?

  (生述)

  同學們說了許多,是不是你們說的這樣?這節課我們詳細研究一下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板書:年月日)

  自學感悟環節

  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張年歷,下面我們對它進行仔細觀察并獨立完成自學感悟表上提出的問題。(生觀察并獨立完成)

  匯報:誰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觀察結果?(生述師板書)

  預設:

  生:一年有12個月

  生:1、3、5、7、8、10、12月每個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

  師:你觀察的是哪一年的年歷?

  生:xx年的。

  師:誰觀察的不是xx年的?(生舉手)

  師:那你們發現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說的是不是一樣?

  生:一樣。

  (師隨即介紹大月和小月)

  生:2月有28天

  生:2月有29天

  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

  (師介紹平年和閏年)

  生:一年有365天。

  師: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師: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學都是這樣列式的嗎?

  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

  師: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

  生:不是。還有366天。

  師:因為平年閏年2月天數不同,所以平年閏年全年的天數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

  師:我們做個舉手游戲:聽到大有舉左手,聽到小月舉右手。(師生共做)

  師:我發現總有出錯的`同學,誰有什么好辦法能讓我們很快記住每個月的天數?

  生:拳頭法。(生并做介紹)

  師:書上也介紹了這種方法,和你說的是不是一樣?打開課本48頁,看誰看得最認真。

  (生看)

  師:會數了嗎?

  (師生共同看大屏幕數一次)

  師: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兒歌法。

  師:(師課件出示)每人讀三次,看誰先讀完。

  師:“臘”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

  自學檢測環節

  師:下面檢測一下大家對剛才內容的理解。

  (課件出示練習題:)

  重難點突破環節

  (課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數統計表)

  師:同學們,從這個表中你們能發現什么?

  生:每相鄰的4年中有一個閏年。

  師:平年和閏年為什么會這樣有規律地出現?

  (出示小資料并請一個同學讀一讀)

  師:根據這一規律,有人發現平年和閏年的出現與4有這樣的關系:(課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

  師:通過這些算式看誰能找到平年和閏年的秘密?

  生:年份除以4有余數的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沒有余數的這一年就是閏年。

  重難點檢測環節

  (課件出示練習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12

  “加強估算”是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來的一項明確要求。在實際教學中,估算教學教什么?怎么樣教?在一次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會上,我有幸聽了一節特級教師吳正憲執教的《估算》。課堂教學實錄如下:

  師:你們二年級經歷過估算嗎?

  師:這節課,咱們一起學習估算知識。(板書:估算)

  師:在學習估算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1:怎么去估算?

  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

  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4:估算有什么用?

  生5:估算用在哪里?

  師:你們遇到過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確計算?

  課件:

  生:選A。

  課件:師:你能估計出這頭大象多重嗎?

  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

  匯報并板書:

  生1:300×6=1800小估

  生2:400×6=2400大估

  生3:350×6=2100中估

  生4:300×7=2100大小估

  生5:300×6+300=2100湊、調估

  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

  問:生1你是怎么想的?

  生1:這六個數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

  師: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小估。

  生哈哈樂。

  師: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小估。

  問:生2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師:你是往大里估的,對不對,你也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2:大估。

  師:大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大估。

  問: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一位數同整十、整百、整千數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和類推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口算一位數同整十、整百數相乘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2、填空:

  (1)6個十是,12個十是,12個百是、

  (2)40是個十,800是個百、

  (3)表示,結果得、

  3、師列式 ,同時問:這幾個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都是整十、整百數同一位數相乘)師明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位數同整十、整百數相乘的乘法口算、(出示課題)

  二、學習新知、

  1、主動參與學習例1、

  (1)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書 ,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猜猜得多少?說說你怎樣想的?

  問:我們用小棒來驗證一下,這個答案是否正確、

  教師出示1捆小棒,說:這是10根小棒扎成的一捆,表示幾個十?(1個十)

  師:怎樣表示 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

  學生分組,動手擺小棒,然后匯報: 表示3個20是多少,用小棒表示就是兩捆小棒為一份,擺這樣的3份,共6捆、

  隨著學生的匯報,教師出示動畫“口算乘法(例1)”、

  問:看圖說說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還可以怎樣列式?(板書:)

  說明: 表示把3個20合并在一起,就是6個十,所以得60、

  師板書:2個十 個十

  齊讀算式及結果:20乘3等于60、

  (2)嘗試討論,掌握算法、

  ①讀算式,寫得數,然后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②出示:

  要求全班動筆把得數填在書上、再觀察討論:分別觀察每組題中因數和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口算算法:當一位數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相乘時,只要用一位數乘“0”前面的數,再看因數中國共產黨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師:請你用這一方法,口算

  2、遷移類推學習例2、

  (1)看圖列式并口算得數、

  出示動畫“口算乘法(例2)”、問:這幅圖表示什么?該怎樣列式?(表示4個300是多少,列式為)、板書:

  問:你是怎樣想的?板書:3個百×4=12個百=1200

  追問:還有更快的方法算出得數嗎?(先算出 的積,因為300的3后有兩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兩個“0”、

  (2)鞏固算法、

  ①讀算式說得數、

  ②出示:

  討論:怎樣做題迅速而準確地寫出得數?(每組都先算好第一題的得數,后兩道題的積添上相應的數的“0”;

  ③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要求學生獨立填寫)

  三、鞏固練習:

  1、看卡片寫得數,比比誰最棒、

  2、填空:

  (1)讀作乘,想:個乘7是個,是、

  (2)3乘600得個百,就是、

  3、列式解答下面各題、

  (1)幼兒園買來6箱水果,每箱30千克、一共買來水果多少千克?

  (2)果園里栽了40棵蘋果樹,梨樹的棵數是蘋果樹的在8倍、梨樹有多少棵?

  4、游戲:小猴摘桃(詳見探究活動)、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怎樣口算一位數同整十、整百數相乘?還有什么問題?

  五、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節課是在表內乘法和萬以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學時,先讓學生通過實物演示、動手操作、觀察討論來理解算式的含義和算理,再通過鞏固練習來使學生領悟算法、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并發現規律,探索得出簡便算法并加以運用。

  教師注意以基本概念為核心,抓住新舊知識聯系、運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遷移類推掌握新知識。

  教學中,還注意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尤其是口算算理的推導過程、為學生探求問題創設了寬松愉悅的氛圍。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案模板(精選9篇)

    教學時間1課時(40分鐘)學情分析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有關知識,會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本節課也通過學生拼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來觀察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進而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篇)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轉折點。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 小學三年級數學《有多重》教案范文(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小學三年級數學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教案(精選3篇)

    設計說明《數學課程標準》中引導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將解決問題與計算有機的結合。在本節的教學中,注重情境圖的運用,在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同時,讓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小學三年級數學《乘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系》教案模板(通用8篇)

    教學目的:1、記住求總價和總產量的數量關系。2、能正確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3、通過培養學生自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4、通過歸納揭示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具準備:投影儀、幻燈片。...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育教案(通用2篇)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 小學三年級數學《有多重》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體驗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感知輕重游戲...

  • 小學三年級數學日記《有趣的購物》(精選2篇)

    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媽媽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來。等到晚上8點多,媽媽回來了。吃蛋糕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媽媽來考考你,如果答對了就可以吃一塊,好嗎?我說了聲沒問題就開始答題了。...

  • 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精選4篇)

    一、計算:帶▲要驗算485 5 = 94 56 =▲498 6 = 0.6 + 4.7 =二、估算:49 21 ( )92 31 ( )66 98 ( )830 9 ( )三、應用題:1、 奶牛場每天賣奶48桶,每桶奶重45千克,每千克奶售價1元,奶牛場每天賣出多少元?2、在一塊長42米,寬35米的菜地...

  •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

    寫好教案是上好課的前提,所以老師在上課之前要好好準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學期開學第一課教案教學目標:1、回顧上學期知識。...

  • 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練習題(周長篇)

    一、填空。1、長方形的對邊( ),四個角都是( )。2、長方形的周長=3、正方形的對邊( ),四個角都是( )。4、正方形的周長=5、正方形是特殊的(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 )里。(1) 一個長方形的長是12厘米,寬是8厘米,計算周長是( )。...

  • 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

    一、計算:帶▲要驗算485 5 = 94 56 =▲498 6 = 0.6 + 4.7 =二、估算:49 21 ( )92 31 ( )66 98 ( )830 9 ( )三、應用題:1、 奶牛場每天賣奶48桶,每桶奶重45千克,每千克奶售價1元,奶牛場每天賣出多少元?2、在一塊長42米,寬35米的菜地...

  • 2019年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及答案

    小學三年級暑假就是準四年級的學生了,下面是提供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暑假作業及答案,歡迎閱讀。一、填一填.(22分)1.(3分)一年中是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考點:年、月、日及其關系、單位換算與計算.專題:質量、時間、人民幣...

  •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5~8課時教案

    開發區小學 三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課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本課初備課時共 11課時,本課第 5課時個人復備欄教學目標: 通過操作,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系,基本掌握首位除時有余數的除法筆算。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除法教案

    三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整十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本課初備課時共11 課時,本課第 1課時個人復備欄教學目標: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 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黄色激情视频 |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a |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 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 | 91免费版视频| 91操操操| 日日摸夜夜添狠狠添欧美 | 人妻少妇无码中文幕久久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播放 |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插 | 午夜少妇性开放影院 | 婷婷99|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综合久久 | 凹凸世界第三季免费 | 在线成年人视频 | 伦乱天堂| 欧美精美视频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 色综合色欲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r | www.com香蕉 | 中文字幕国产区 | 113美女写真午夜一级观看 | 老司机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特黄毛片在线观看 | 动漫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偷窥日本少妇撒尿Chinese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 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小 | 视频在线国产 | 色香蕉在线 | 亚洲成人黄色片 | 青青草97国产精品麻豆 | 正在播放91视频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麻豆 | 绝顶潮喷绝叫在线观看 | 九色丨porny| 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