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我的朋友多》教案(精選3篇)
大班數學《我的朋友多》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能按群目測數群。
2、能把兩部分數量合起來看,學習按群測數。
二、活動準備:
1、教具:5、6、7、8、9、10的實物卡片共6張。
2、學具:幼兒用書,鉛筆每人一份。
三: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2、(目測數群,感知10以內的數。
3、教師分別出示實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教師帶領幼兒一一點數,并說出物體的總是。
4、學習按群測數。
5、教師啟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個x x?說一說:你們覺得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方法最快?為什么?組織幼兒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帶領幼兒看5的實物卡片,啟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教師引導幼兒觀察6——7的實物卡片,鼓勵幼兒自己用這種辦法說出總數。教師借助手勢,啟發幼兒用手畫圈表示總數。
操作活動。
(1)看實物和圓點連線。(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實物和圓點的數量,說一說,圖上有什么?每張卡片上的數量是多少?啟發幼兒用連線的方法,連接數字和相應的卡片。
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請你給多的一組打√,再寫上數字。
(2)統計活動。
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哪些動物?請你將同類的動物圈在一起。啟發幼兒按標記在格子里寫上相應的數字。
活動評價。
(1)重點評價:“看圖連線”和“按標記寫數字”,請幼兒自己講述操作過程。
(2)對操作正確以及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給予表揚。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班數學《我的朋友多》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能按群目測數群。
2、能把兩部分數量合起來看,學習按群測數。
3、敢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過10以內的數量,教具:5-10的小朋友圖片6張。
學具:《幼兒用書》(P1.2頁),幼兒人手一支筆、印章等。
活動過程:
1、我的朋友教師:小朋友你的朋友是誰?數一數自己有幾個好朋友?
2、朋友真多
(1)、教師:這兒還有許多朋友呢,看看一共有幾位小朋友?教師分別出示實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上有幾個小朋友?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師幼共同一一點數,并說出物體的總數。
(2)、教師: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個小朋友?引導幼兒復習目測接數的方法,并啟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分別看聚在一起的兩個數,然后將兩個數合起來說出總數。
3、小組操作活動。
(1)、看事物和圓點數量連線相應的數字。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事物和圓點的數量,說一說,圖上有什么?每張卡片上的數量是多少?啟發幼兒用連線的方法,連接數字和相應的卡片。
(2)、比較數量。先目測兩組物體的數量,然后給多的一組打√,再印上相應的數字。
(3)統計活動。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哪些實物?請將同類的實物圈在一起,并在圓圈中印上相應的數字。
4、活動評價重點評價"連線"活動,請幼兒自己講述操作的過程。
對操作正確以及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給予表揚。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我們在選擇活動主題時必須緊緊圍繞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從幼兒的興趣點來確定活動。在本課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我本著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為主要目的進行教學,讓學生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去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系,來引導學生去認識數字,發現數字,學習數字,會運用數字。
在尋找數字寶寶的.環節中,當孩子自己發現的數字時,他們會恍然大悟,原來在我們身邊藏著這么多的數字朋友啊!此時孩子們的熱情被初步激發,趁熱打鐵,我又帶領孩子們揭開數字的面紗,探尋深層的奧秘。讓孩子們了解到數字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發現數字變化的奇妙。最后在孩子們對數字有了充分的感知時,讓孩子們再次進行探索,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數字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從討論中了解數字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在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游戲《開火車》的這個過程中,這一環節非常吸引幼兒,使幼兒充分地參與到游戲中來,在學中玩,玩中學。
整個活動,環節安排緊扣,師幼互動好,孩子們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通過觀察、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說看到的數字等形式,發現了周圍世界中處處有數字,知道了與自己生活有密切關系的數字。由于有了興趣這個基石,孩子們完全投入到活動中,自己去找,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玩。整個活動室都充斥著孩子們自主探究的勃勃生機。
大班數學《我的朋友多》教案 篇3
半日活動一:
一片紅楓葉(語言)
活動目標:
1、知道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
2、體驗有朋友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一片紅楓葉》。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教師有表情的講故事《一片紅楓葉》,幼兒閱讀故事:
------“當青蛙需要紅楓葉的時候,誰幫助了它?”
2、理解故事內容:
出示圖片講故事:
------“青蛙為什么不拿走紅楓葉?”
“蜥蜴是怎么知道青蛙喜歡紅楓葉的?它是怎么做的?”
幼兒表演這段故事:
------“蜥蜴為什么要幫助青蛙呢?”
3、假設想象:
------“如果你是蜥蜴你會怎么做?”
4、交流分享:
--------“聽了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你有沒有好朋友?”
“它是怎么幫助你的?”
“你優勢怎么樣幫助它的?”
5、動態表達:
--------“誰能把好朋友互相幫助的事情表演給大家看?”
上午活動二:
活動名稱:我的朋友多(藝術)
活動目標:
1、能初步表現好朋友的臉型特征。
2、感知朋友多的快樂。
活動準備:
記號筆、蠟筆、幼兒用書《我的朋友多》。
活動過程:
1、說說我的好朋友:
-----師:“我們大家都有許多的好朋友,說說你的好朋友的名字和臉型、五官等特點”。
(1)幼兒介紹、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在黑板上演示不同的臉型,提示幼兒要將好朋友的頭畫的大才漂亮。
(2)請1~2名幼兒嘗試畫自己朋友的臉,讓大家猜是誰。
2、畫畫我的好朋友:
幼兒作畫,教師觀察知道(用記號筆勾線,蠟筆圖背景)。
3、數數我的好朋友:數數誰的朋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