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圓有關的計算》復習課教學案例與教學反思
學生七:當∠C=900時,四邊形DOCE是正方形,其內切圓的
半徑就是以C為頂點的圓的切線長CE,即r=CD=CE=(a+b-c)/2。
學生八:老師,我們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求解。運用面積分割的方法,把△ABC分成三個小三角形,則有S△BOC +S△AOB +S△AOC =(ar+br+cr)/2=ab/2,
得出直角三角形內切圓半徑的又一種計算方法:r=ab/(a+b+c)
師:請你們討論兩種計算方法的異同,分組取直角三角形的三邊加以驗證,進一步理解鞏固。
師:將題3中的直角三角形繼續動畫,使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經過圓心O,兩條直角邊和圓相切,得到一個連續的幾何圖形,如圖所示:
學生可以分組討論,也可以獨立完成,在討論的過程中會發現,該題很自
然就把直角三角形、圓、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和相似的知識聯系在一起。
(步驟二旨在通過圖形的旋轉,變化功能,動畫演示直線和圓的各種不同位置關系,從而引出一組不同的變式訓練題)
3、學習Z+Z中的動畫演示。學生動手演示本節課中一組習題的變化過程。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于基礎知識點的復習還是掌握的比較好,但在運用知識整合的過程中,部分同學不能獨立的完成變式訓練中的習題,特別是綜合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時,出現的問題比較多。比如在列方程組求切線長的時候,不能優化方程組的解法;在變式訓練三,求圓的面積的過程中,尋找解題的途徑很多,但能很快找出思路的同學不多,而且在運用相似的知識選擇比例式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同的錯誤。因此在復習課中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還有待加強。在運用Z+Z軟件演示圖形動畫的過程中,部分同學不能很清楚的觀察到圖形的動畫過程,主要是因為課件中有幾個圖形的顏色設置不是很好,投影在屏幕上的時候由于教室內的光線太強,圖形看上去就就顯得有些模糊。
七、給同行的建議:
在復習本節課的內容之前,最好先引導學生復習一下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的有關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引導學生動手動腦,相互探討交流,集思廣益,收集歸納并整理學生的解題思路,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把每一種思路都展現出來。在變式訓練二中,運用面積法求半徑,思維跳躍較大,可能學生要思考一會兒。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不用提示,但如果整班基礎較差的話,教師可以在超級畫板上提示一下輔助線的畫法。
在使用課件的時候,要注意有幾個順次隱藏和顯示按鈕,在處理完問題一后要隱藏,再展示問題二,后面操作一樣。在動畫的過程中,一組習題是按序排列的,
演示圖形變化可以把速度放慢,也可以重復演示,還可以邀請學生演示,這樣讓學生能清楚直觀的感受知識的變化發生的過程。
對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還是要以探索歸納,動手練習為主。既要復習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要在復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