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就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
由于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先天生理素質,也會有差別,所以,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就要尊重他們的個性。那就要求教師不能因學生內向寡言而冷落;也不能因學生外向、開朗而偏愛;更不能因學生愛跟老師唱對臺戲而反感,限制他,而應創設條件讓內向生大膽說話質疑;給外向開朗者以顯示魅力的場合;讓敢唱對臺戲的學生有展示觀點的機會。在這方面,愛因斯坦小時的一個故事給了我很大啟示。愛因斯坦上小學時,一次數學老師講“加法”,師拿出蘋果問:“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是幾個蘋果?”“兩個”,學生齊聲回答。師又用別的實物做類似演示,邊說邊在黑板上寫出1+1=2。此時,小愛因斯坦眨著眼,產生質疑,并舉手站起說:“老師,1加1也等于1”。師被說愣了,只見他從口袋里取出兩塊糖,一只手拿一塊,然后把兩塊用力地捏在一起,舉起說;“老師,您看,這不是1+1=1嗎?”同學們感到很有趣,開心地笑了。師和藹地說:“兩塊軟糖粘在一起,是變成了一塊,但那是一大塊。大1也是1啊,”反應敏銳的愛因斯坦又作這樣的回答。師攤開雙手,好像不知應如何向他解釋,只是輕輕重復:“對,大1也是1……大1也是1”在愛因斯坦身上不正是有種東西在跳躍,在閃爍嗎?他的老師也并沒認為他是在搗亂,而是對他的回答和藹地加以肯定。這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具體體現。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尊重學生個性,可以建立起平等、民主、信任的師生關系,只有在和藹的氣氛中學生會大膽質疑,大膽實踐,勇于創新,使每個學生朝有利于社會的方向發展。師就可在學生對知識的大膽質疑中,在學生動手實驗中,在學生的有理有據地向師提問,發表觀點中,欣賞到學生的進步和素質教育的成就。反之,如不尊重學生的個性,生硬地以一個模子塑造學生,就會扼殺個性,長期下去,就會扭曲人性,扼殺創造性。試想,愛因斯坦的小學數學教師,如對他的回答進行生硬地貶損,認為1加1就是等于2,等于1就是不對,那么,人類發展到今天,可能就沒有《相對論》的問世了。
在今天,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作為師者,要培養素質全面的學生,必須從培養學生自尊心開始,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這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動力,也只有尊重了學生的個性,才會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