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在問題面前卡殼時
問題是構成課堂教學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所謂教學過程,亦正是學生“生疑—辨疑—解疑”的過程。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時,我為學生口述內容:老師這有一道很難解決的問題,想請同學們幫一下忙,我有56.28米布,做一條短褲要用布0.67米,能做幾條短褲?學生很快列式,并嘗試計算,結果出現了0.84條和84條兩個答案。老師問:你能把你的想法、算法告訴大家嗎?學生肯定84條正確,但道理一時說不上來,我乘機煽動:再研究以下,看哪組的理由最充分,最能讓大家心悅誠服。這時,學生的積極性異常高漲,經過一番討論、研究,最后得出:一、把題里的單位改寫成厘米來計算;二、利用商不變的性質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著兩種方法一出現,讓所有的學生心服口服。在總結計算法則時,我們還共同制訂了小竅門,那就是注意“二變,三點”,“一變除數為整數,二變被除數同位數。一看除數小數點,二看被除數小數點,三看商的小數點!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學生在問題面前卡殼時,教師不能過急,更不能包辦代替,給學生時間,旁敲側擊、或略加點撥,問題總會有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