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源于生活,回歸與生活
《課標》指出: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書本內容的聯系,要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交流,豐富和提高,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和學習的樂趣,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取決于他們對呈現材料的興趣,選取他們身邊熟悉的例子現身說法,喜歡玩的游戲,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較持久地保持,以便深入理解。再講《比較》一課時,我以“搶椅子”的游戲引入。首先六個人五把椅子,游戲結果有一人沒有椅子,提問:“為什么有一人沒有椅子呢?”學生很快說出:“人比椅子多,椅子比人少。”從而認識理解了“多與少”。再通過增加一把椅子繼續游戲,使學生認識“同樣多”。在學習《長、短、高、矮》時,通過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比高矮,利用手邊的鉛筆、尺等來比長短,使學生理解長短、高矮是相比較而言的。這些事例是學生身邊的,學生看的見、有體驗、說的出來、易于理解的。因此,學生學起來容易,而且能夠正確的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