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目標:1、直觀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數位對齊和從個位加起的算數,掌握堅式的寫法。2、掌握兩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和筆算加法的法則。3、培養正確豎式計算方法,培養創新能力教學重點:掌握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難點:掌握最優的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一、 導入:1、 示課件:怎樣安排哪兩個班級合乘2、 學生交流不同的合乘方法3、 驗證這些方法好不好:你準備怎樣來驗證4、 選擇例題中的方案先來驗證 二二、解決問題:(一)、教學例11、 請學生獨立思考驗證 36+302、 小組討論3、學生交流驗證方法(1)口算 (2)豎式 (3)擺小棒特別引導豎式列法4、一種方法比較好?請學生保留自己的意見來驗證第一種方案的另兩班乘法,35+343、 驗證得出用筆算比較簡單5、 請學生用筆算來驗證第二種方案6、 請學生交流用筆算驗證時要注意什么?三、鞏固練習1、P13第1題2、學生編2道這樣的加法請同桌計算3、比比誰聰明( )( )+( )( ) 4 3四、課堂作業課后反思對本節課比較滿意的地方:(教學設計、重難點、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 “兩位數加兩位數”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如果只要求正確計算得數并不難,但是要求學生又快又準地用最恰當的方法計算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覺得本節課的難點是: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優化算法。算法多樣化不是一題多解,而是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體現。我們的學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識經驗不同,所以對于相同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這時學生便需要教師的肯定、激勵和引導。最后讓學生自主地去比較、選擇和完善自我。 在教學中我打破了傳統的計算教學,改變了原由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把靜態的情景動態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和實踐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觀察、交流、質疑親歷了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這個數學問題的全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樣化。 課堂中我把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這一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大膽猜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真實的情境再現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現了新課標理念。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們聯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樣,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題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并在交流中內化計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時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多次的驗證,從多種算法中選取學生認為簡便的計算方法。 在動腦筋猜一猜()+()=43,有多少種答案,你能有序地寫出來嗎?學生喜歡猜一猜的活動,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可是由于沒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沒有被充分的激發。整個教學過程,我始終把自己放在 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位置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并及時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了解學習情況,及時捕捉信息,使教與學真正容為一體。 這節課明顯的缺陷:(并分析原因)改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