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 斷 題 的 妙 用(精選2篇)
判 斷 題 的 妙 用 篇1
判斷題是數學課最常用的題型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判斷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下面談談我在平時教學中的兩點做法:
一、預設性列錯--------防患于未然
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預設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此為重點進行教學,但僅僅靠反復強調、講解是不夠的,我們可以將可能出現的錯誤呈現出來,讓學生通過專門進行“嘗試錯誤”的活動,引導他們比較、思辨。從而在“錯誤”中尋找真理。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我在備課時預設到學生在學習圓錐的體積中可能出現以下幾個錯誤:1、圓錐和圓柱的關系中的等底等高問題。2、圓錐體積計算中的“÷3”的問題。3、已知圓錐的體積和底面積(或高)求它的高(或底面積)的問題),我沒有靠自己的講解去反復強調,而是在鞏固練習中精心設計了這樣幾道判斷題:
(1)、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 )
(2)、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削去的體積是圓錐的2倍…………………………………………………………………( )
(3)、如果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那么它們一定等底等高。……………………………………………………………………( )
(4)、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12平方米,高是5米,它的體積是60立方米。……………………………………………………………………( )
(5)、一個圓錐的體積是75立方米,底面積是25平方米,它的高是3米。……………………………………………………………………( )
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辨別,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成性列錯--------亡羊補牢
教師在課堂上無論如何的注意,學生在作業或測試時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對于這樣的“生成性”錯誤,我們該如何處理?發下去讓學生自己訂正?訂正的獨立性得不到保證;集體講解?針對性不強。因此,這時我們可以采取生成性列錯的方法來“亡羊補牢”,由于錯誤來源于學生當中,他們的興趣會更濃,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如在學習《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后,從學生的課堂作業反饋中發現了以下幾種具有普遍性的錯誤:1、用乘數的十位去乘時的對齊問題:2、計算的粗心問題(主要是進位問題);3、被乘數中間有0時的問題。于是我將這幾種錯誤列出來,編成判斷改錯題 :
下面是三位小朋友做的作業,比一比誰做的最好?
小明做的: 小芳做的: 小剛做的
3 0 7
× 2 6
2 2 2
7 4
9 6 4
2 4 8
× 3 7
1 6 3 6
6 4 4
8 6 7 6
2 4
×5 3
7 2
1 2 0
19 2
以次作為下一課的復習內容,由于這些錯誤來源于學生 本身,從而充分的利用了判斷題這種形式,有效的提高了復習環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判 斷 題 的 妙 用 篇2
關系中的等底等高問題。2、圓錐體積計算中的“÷3”的問題。3、已知圓錐的體積和底面積(或高)求它的高(或底面積)的問題),我沒有*自己的講解去反復強調,而是在鞏固練習中精心設計了這樣幾道判斷題:
(1)、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 )
(2)、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削去的體積是圓錐的2倍…………………………………………………………………( )
(3)、如果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那么它們一定等底等高。……………………………………………………………………( )
(4)、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12平方米,高是5米,它的體積是60立方米。……………………………………………………………………( )
(5)、一個圓錐的體積是75立方米,底面積是25平方米,它的高是3米。……………………………………………………………………( )
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辨別,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成性列錯--------亡羊補牢
教師在課堂上無論如何的注意,學生在作業或測試時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對于這樣的“生成性”錯誤,我們該如何處理?發下去讓學生自己訂正?訂正的獨立性得不到保證;集體講解?針對性不強。因此,這時我們可以采取生成性列錯的方法來“亡羊補牢”,由于錯誤來源于學生當中,他們的興趣會更濃,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如在學習《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后,從學生的課堂作業反饋中發現了以下幾種具有普遍性的錯誤:1、用乘數的十位去乘時的對齊問題:2、計算的粗心問題(主要是進位問題);3、被乘數中間有0時的問題。于是我將這幾種錯誤列出來,編成判斷改錯題 :
下面是三位小朋友做的作業,比一比誰做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