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新年
第課:15、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通過了解家鄉和各地過新年的風俗以及今昔變化,激發和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和態度。
行為與習慣:通過開展班級元旦游藝活動,融個人于集體之中,培養樂于參與、樂于合作、熱愛集體生活的行為和習慣,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
知識與技能:增長學生的社會生活常識,了解民風民俗。利用做新年賀卡培養學生勞技制作能力和創作能力,分享活動成果。
過程與方法:通過了解、收集有關材料的活動過程,讓學生體驗如何用不同的方法來獲得信息。
【學情分析】
課文提供的各地過新年的照片,是一種示例。其目的一方面是引導學生能自己動手去收集各種能反映各個地方過新年時場景和風俗的圖片,特別是本地區的圖片,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發現,多了解自己家鄉有特點的事物,知曉家鄉,熱愛家鄉。另一方面,對搜集資料有困難的學生,利用本課的圖片也能較好地了解相關的民風民俗。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一)——新年新景觀
1、學生分小組活動,交流各自收集的圖片和資料,并進行分類和整理。
2、小組作專題展示介紹。如:
(1)新年里的“吃”:吃年夜飯、吃湯圓、吃餃子、吃年糕……
(2)新年里的“玩”:舞龍、舞獅子、打腰鼓、放煙花爆竹……
(3)新年里的“文化活動”:貼春聯、貼窗花、掛燈籠、猜燈謎……
(4)新年里的“市場”:趕廟會、逛商場、辦年貨……
(5)新年里的“走訪”:拜年、賀歲、守歲、壓歲錢……
3、家鄉新年故事多
收看本地新年期間的新聞故事的錄像,交流學生收集的有關“過年”的信息資料,感知祖國和家鄉的發展與變化。
活動(二)——新年老傳說
1、學生根據課前向祖輩、父輩了解到的有關新年的老傳說、舊故事,開展“新年老傳說”一分鐘演講賽。
2、討論:“老傳說”讓我知道了什么?
通過這一活動,一方面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新年的民風民俗及其來歷和演變;另一方面從不同時期的“過年”,感知祖國的變化、家鄉的變化和人文生活的變化。
活動(三)——“家鄉的新年”圖片展覽
利用學生和老師共同收集的圖片等資料,共同討論和做出分工,在課后舉辦“家鄉的新年”圖片展覽,使這一活動向課外延伸。
第二課時
活動(四)——班級元旦游藝會
1、游藝會的組織工作:由班干部和任課教師共同策劃,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
2、游藝會的環境布置:由學生分工負責。
3、由學生民主推選游藝會主持人和各游戲活動的工作人員,制定游戲活動要求。
4、師生同樂,開展如玩套圈、貼鼻子、猜謎語等游藝活動。游藝活動的各種節目都由學生自己去設計完成和組織進行。
5、互贈“新年賀卡”。游藝會的最后一個節目是互贈“新年賀卡”,學生可以把自制的“新年賀卡”贈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并送上一句新年祝愿的“知心話”,也可以送給老師。老師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賀卡”贈送給學生,鼓勵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游藝會推向高潮。
6、同一首歌:師生共唱一首《新年好》,在歌聲和歡樂中結束本次活動。
板書設計:
15、過新年
圖片里的故事
祖國各地的新年
智慧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