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心有他人天地寬》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知識點總結
1.什么叫寬容?
寬容指的是寬大有氣量,原諒和不計較他人。
2.為什么要寬容?(寬容的原因或重要性)
①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尊重彼此的個性。 “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②“人非圣賢”,生活中難免無意間傷害別人。這時,我們要體諒、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誠地賠禮道歉,請求他人原諒;
③我們也可能受到別人無意中的傷害,對別人的“對不起”也要真誠接納、理解、原諒而不能得理不讓人,更不可冤冤相報.
3.寬容應堅持的原則是什么?
(1).寬容并不意味著我們是非不分,愛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寬容,是有原則的,不是盲目的。寬容要講究策略。
(2).要善于寬容別人的過錯。以我們的寬容感化當事人,使其改過。寬厚待人,與人為善。
(3).決不遷就“壞人”、“惡人”,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讓步。(道德和法律)
4.寬容的意義?(作用)
(1)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寬容,就能夠解人之難,補人之過,諒人之短,我們為人寬容,就能夠贏得朋友,贏得友誼。
(2)寬容是一種境界。一個人學會了寬容,他就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3)善于寬容,利人利己。寬容能使對方從中吸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寬容能使自己遠離煩惱、仇視、體驗到寬容帶來的心靈的安寧和滿足。
5.怎樣做到寬容自己?
(1)寬容自己就是接納自己、悅納自己。即實事求是地面對真實的自我,既不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慚形穢;既不妄自菲薄,全盤否定自己,也不妄自尊大。
(2)寬容自己意味著承認“人無完人”,容許自己犯錯誤,給自己留下改過遷善的機會,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6.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1)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同樣,自己喜歡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在人際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
(3)采取什么方式對待他人,先要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對方,是否愿意受到這種對待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實質:
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說明了什么道理?
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
9.怎樣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①在謀求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同時,也要幫助別人生存與發展。
②我們不能只顧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視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代價來謀求自己的利益。
③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也就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10. 什么是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或什么是諒解?
(1).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就是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2).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要學會諒解他人。諒解是理解的一方面,也是一種寬容。諒解是一種愛護、一種體貼、一種寬容、一種理解。
11. 怎樣做到諒解?或者是怎樣做到換位思考?
(1).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和大到辱沒人格的錯誤,都是可以諒解的。
(2)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
換位思考的實質是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注,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