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思想品德簡明教案(精選2篇)
八年級思想品德簡明教案 篇1
八年級思想品德簡明教案(山東版)五華縣華強中學 吳定侃第一單元 讓愛駐我家 教學要求:1、 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克服“逆反”心理。2、 能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和長輩。3、 掌握與父母溝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認同民族文化、繼承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學重點:1、 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和長輩。2、 我愛你,中國3、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教學難點 :1、 學會與父母溝通。2、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教學方法:探討式、啟發式、案例分析法、自學輔導法教學時數:4課時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家,溫馨的港灣教學要求:1、 認識家的含義,家的幸福所在。2、 懂得父母對子女所起的作用,不忘父母養育恩。教學重點:認識我有一個溫馨的家教學難點 :懂得怎樣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教學過程 :一、 閱讀孟杰和他的伙伴們的故事。二、 轉入新課。1、 學生朗讀引言,體會家的溫馨。2、 板書:家,溫馨的港灣3、 板書:一、我有一個溫馨的家4、 學生看課文P3—4圖,體會圖中的含義,寫出一些描述家庭溫馨場面的美妙詞匯。5、 把你認為最能體現自己家庭溫馨的一件事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6、 師生共同歸納家的含義。7、 朗讀小詩《可愛的家》三、 板書:二、不忘父母養育恩1、 閱讀P5故事,討論:在大增成長的道路上,母愛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2、 學生代表發言。3、 共同歸納: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教誨和影響,每一步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4、 閱讀P6材料,思考并討論: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怎樣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呢?5、 分組回答。6、 共同歸納: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7、 說一說:自己在家里為父母做了什么?8、 完成P8《我可以這樣孝敬父母》四、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懂得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如何回報父母,今后要努力去做。五、 作業 :回家做幾件孝敬父母 的事。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學會與父母溝通教學要求:1、 認識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2、 理解如何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教學重點:了解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教學難點 :懂得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的方法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二、講授新課。1、 板書:一、學會與父母溝通2、 閱讀訪談錄,聯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形,歸納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有哪些?3、 板書:心理因素,矛盾、誤解,生活經歷不同等。4、 板書:二、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5、 閱讀P11材料,思考練習。6、 學生代表發言。7、 共同分析歸納:理解,尊重,掌握技巧和方法。8、 看12圖,說一說,漫畫中的中學生是通過哪些方式與父母溝通的?9、 討論:我們怎樣才能與父母進行更好的溝通?三、完成P13練習。四、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學習了與父母溝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以后能學以致用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五、作業 :閱讀理解課文。在家做一個好孩子。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我愛你,中國教學要求:1、 認識祖國壯麗的河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2、 了解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育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教學重點:認識祖國壯麗的河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教育學生自覺維護民族團結。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二、 講授新課。1、板書:我愛你,中國 一、可愛的祖國2、看圖P14,完成練習。2、學生互相交流。3、閱讀課文,完成P15練習。4、名回答。5、閱讀P16材料,討論:通過中華文明的世紀回眸,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6、 共同歸納。7、 讀課文,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文字、藝術、科技。8、 板書:二、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9、 齊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歌曲,感受樂融融的民族大家庭風采。10、 閱讀課文。11、 討論:熱愛祖國,我們應該如何做?12、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對祖國的歷史、文化、民族團結有何認識?學生共同總結。13、作業 :熟讀理解課文。 第四課時教學內容: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教學要求:1、 懂得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海外華僑華人心系祖國。2、 理解我與祖國共命運。教學重點:認識中國臺灣與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的關系。教學難點 :理解我與祖國共命運。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二、 講授新課。1、 板書: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一、炎黃子孫一脈相承2、 閱讀P21材料,討論:我如何理解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這種民族情結?說一說自己的看法與同學分享。3、 閱讀課文。4、 各組代表發言,列舉史實,說明中國臺灣海峽兩岸人民是骨肉兄弟。5、 朗讀課文,歸納: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6、 互相講一個海外華僑華人心系祖國的感人事例,看誰講得好。7、 板書:二、我與祖國共命運8、 閱讀P23材料,討論:是什么精神不斷激勵著中國人民勇往直前?9、 朗讀課文,共同歸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10、 今天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什么?11、 討論并回答。12、 閱讀P25材料,討論:這位中學生為什么會被稱為“合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13、 師生共同歸納。14、 面對當今世界,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做?三、 小結:我們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四、 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五課時實踐活動課教學內容:你是怎么想的?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教學要求:通過學生的反思加強自我教育,增強學生孝敬父母的自覺性。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過程 :一、 圍繞調查反映出來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有許多同學連自己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這說明了什么?二、 學生回答。三、 思考:我們應如何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四、 閱讀材料,討論:他們身在國外,為什么還時刻惦念著祖國呢?他們的言行對自己有哪些啟示?我們如何看待海外華人和學子這份報國心?五、 作業 :1、開展一次“我為父母削蘋果”的活動,向父母獻上一片孝心。2、開展一次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的征文比賽,凝聚愛國心,增進愛國情。
八年級思想品德簡明教案 篇2
第二單元 學會交往天地寬
教學要求
1、認識人生活在社會中必須與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禮儀的原則,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
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際交流與溝通的技巧。
教學重點
1、 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2、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學難點
1、由“內圈”向“外圈”發展。
2、交往講藝術。
教學方法
探討式學習法、啟發式、自主式、案例分析法
教學時數 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交往伴一生
教學目標
1、懂得人生離不開交往。
2、認識如何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教學重點
認識人生活在社會中必須與他人交往。
教學難點
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 閱讀《孟杰的故事》。
二、 引入新課。
三、 講授新課。
1、板書: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一、人生離不開交往
2、學生看P32圖,思考:我們在學生活中能離開交往嗎?結合實際說說。然后討
論:一個人,如果離開社會交往,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
3、舉列說明離開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長的真實案例。如“狼孩”的故事。
4、 歸納: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學會交往,廣交朋友,對中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5、 完成P34“填一填”
6、 各自發表看法,互相交流心得。
7、 板書:二、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8、 說一說:文中兩幅圖中你喜歡哪邊的情景?圖中人物分別是什么樣的心情?
9、 共同歸納:通過交往,我們能夠實現心靈的溝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擺脫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10、閱讀《雁南的故事》,討論:雁南的變化得益于什么?雁南在元旦聯歡活動中獲得了什么?
11、各小組發言。然后歸納:在交往中不斷完善自我。
12、朗讀蕭伯納的名言。然后完成P35填空。學生互相交流各自做法。
13、師生共同歸納:交往中我們的朋友會幫助我們克服困難,戰勝挫折;交往對我們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但要謹慎擇友,多交益友。
14、參加“人在旅途”模擬活動。活動后請想想:
A、蒙住眼睛被人攙扶著走過障礙物時,心里有些什么感受?
B、 當自己處在孤立無助的境地時,心里有什么想法?
C、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過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
四、 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么?學生歸納總結。
五、 作業 。熟讀課文,認識人生離不開交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教學要求
1、朋友圈的范圍,“內圈”和“外圈”的不同。
2、懂得內圈向外圈發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認識朋友圈的范圍,“內圈”和“外圈”的不同
教學難點
懂得內圈如何向外圈發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一、交往的“內圈”和“外圈”
2、看圖4幅,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交往對象有哪些?交往范圍有多大?
歸納:從范圍看:家庭→ 鄰里 → 學校→社區 → 社會
從親近看:知心朋友 → 一般朋友 → 點頭之交
3、閱讀材料,了解內外圈的區別。認識青少年時期朋友圈的范圍、性質。主要屬于“內圈”,應當廣朋友。
試想一想,自己的交往范圍有什么變化:
幼兒園:
小 學:
中 學:
將 來:
二、由“內圈”向“外圈”發展
1、看組圖,閱讀材料:交往能力是衡量現代人能否適應開放社會的標準之一,。近期,專家們在對北京市一些初中、職校學生的抽樣調查中發現,被調查者中80%的學生的朋友圈子在4人左右;近70%的學生其朋友大朋友大多來自一個班級;只有30%的學生朋友圈超越了班級甚至學校的范圍。然后討論:
自己的交往圈有多大?我們可通過哪些方式擴大交往范圍?
2、閱讀小鵬和小亮的故事,然后思考并討論:
小鵬和小亮分別通過什么方式擴大和自己的交往范圍?自己準備通過哪些方式擴大交往范圍?
學生回答,共同歸納:A、參加公益或社會活動,是最好的方式;B、正確使用互聯網。
三、小結: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應該懂得多交朋友,謹慎擇友,而且要不斷擴大范圍,通過朋友的幫助讓我們成長起來。
四、作業 :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文明交往禮為先
教學要求
1、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2、認識交往的原則
教學重點
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學難點
理解交往的原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板書:文明交往禮為先 一、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1、閱讀材料,然后思考并討論:
小男孩的舉動為什么會讓李醫生的心情舒暢了好幾天?
對后一位患者的行為作何評價?
對比李醫生的兩次經歷,對我們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啟發?
學生回答,然后歸納:講文明、有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與人友好交往的必備素養。語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諧,為人際關系增色;態度親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禮貌的重要內容。
2、朗讀“禮貌用語”。
二、交往禮儀三原則
1、閱讀蕭伯納的故事,討論:這個故事對我們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平等侍人是交往禮儀的重要原則。
學生閱讀《山谷的回答》,思考:這則故事使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師生共同歸納:尊重他人是交往禮儀的另一條重要原則。
2、閱讀小材料《三國演義》,分析:周瑜不抱成見,寬容地對待程普的故事,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總結發言,歸納: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交往禮儀的重要原則之一。
3、完成P46填空,然后互相交流。
三、閱讀相關鏈接“文明禮儀常識”。
四、小結:各小組發言,班長總結。
五、作業 :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按要求規范自己的儀態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