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級思想品德第二課:哭泣的自然——沙塵暴
教學目標
知 識
目 標
了解沙塵暴發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認識到人類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
能 力
目 標
培養學生關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衛人類家園的情感,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自然;幫助學生認識到目前環境的破壞帶來的災難性后果;使學生深切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危機,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教學重點
從沙塵暴頻發的現象,認識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教學難點
認清沙塵暴的危害,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分析歸納、總結反思等。
教學時數
一課時
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對于資源、環境問題并不陌生。特別是每年頻發的沙塵暴能震撼學生們的心靈,更能激發學生親近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學生學習這一內容應該不會很困難。但是學生的活動范圍和認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師應及時地給予指導。
課前準備
學習小組課前進行調查研究,收集有關沙塵暴的信息,課前準備好調查的文字、圖片等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1、教師播放1993年金昌發生特大沙塵暴視頻 2、師生小結引入課題給學生以視、聽上的沖擊,引出課題
追根溯源
1、認識沙塵暴:沙塵暴 (sand du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塵暴 (duststorm) 兩者兼有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物質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一百米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 2、學生分組展示沙塵暴的發源地和頻發原因讓學生學會思考、總結
沙塵暴天氣的危害學生總結:沙塵暴天氣是我國西北地區和華北北部地區出現的強災害性天氣,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損失和極大的危害。沙塵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生態環境惡化、生產生活受影響、危害人體健康、影響交通安全、生命財產損失。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沙塵暴的治理和預防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御體系。4.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5.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常識防沙塵暴災應急常識:及時關閉門窗,必要時可用膠條對門窗進行密封;外出時要戴口罩,用紗巾蒙住頭,以免沙塵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損傷;應特別注意交通安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密切注意路況,謹慎駕駛;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損壞的室外物品;發生強沙塵暴天氣時不宜出門,尤其是老人、兒童及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平時要做好防風防沙的各項準備。掌握應急常識,珍惜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