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期末檢測復習提綱
第一課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節: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父親節:每年6月第三個星期天。
1.父母對子女愛的表現形式:
集中表現在危難時刻,更多的彌散在日常生活中,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將父母的愛傳遞到我們的心靈深處
2.你怎么看待父母因為整天忙碌而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
與子女相伴是愛;努力工作,為家庭提供經濟保障也是愛;作為多重身份的社會成員,他們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在子女身上;我們期盼父母的愛,同時也應該多一份對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3.為什么要孝敬父母?
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還哺育我們成長,孝敬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孝敬父母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的要求。
4.怎樣孝敬父母?
體會父母的辛勞,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洗衣做飯、拖地等;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努力學習,為父母分憂。
5.我們如何與父母一起共同面對生活?
作為父母,他們不求回報;作為子女,我們也無以為報,只求與他們同呼吸、共甘苦。生活順利的時候,我們一起分享快樂、幸福和溫馨;生活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應該一起坦然面對。
第二課 家庭劇場
1.我們與父母的沖突表現有:父母偷聽子女電話、只關注我們的學習、玩的時間總是限量供應、不尊重我們的隱私……
2.家庭沖突的原因:
進入青春期的我們與父母發生沖突是難免的。一方面,我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應該擁有獨立自主的權利;另一方面,父母還不習慣我們“長大”,不適應我們追求獨立自主的愿望和行為。這是對矛盾,處理不好,就會發生沖突。
3.避免、解決家庭沖突的方法:
認真傾聽,善于體諒,控制情緒,主動道歉,真誠交流,達成協議,承擔責任,善于溝通等。最有效的策略是“小人不計大人過”。
4.家庭沖突的危害?
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損害父母與子女的身心健康;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正常的生活,親情淡化甚至造成家庭悲劇。
第三課閑話家常
1.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孔融讓梨、曾子殺豬教子包含了什么道理?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我們中華民族歷來以重視家庭教育著稱,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形成了許多優良傳統。一個人的世界觀、品質和習慣都與他們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關系。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能夠使家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
2.家有家規:講究家庭秩序:
家庭規則的好處:規范家庭成員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家庭生活更有序,家庭氣氛更融洽。
3.家文化的糟粕:重男輕女,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多子多福;家文化的精華:社會關系——重視家庭、家族等血緣關系;價值觀上——強調集體主義和集體成就;對子女的要求上——尊老愛幼,孝親敬長;祭日——重視紀念死者;中國的家庭結構比較穩定
4.繼承傳統文化的態度: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是值得我們繼承和弘揚的。但由于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糟粕應該被摒棄。簡而言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