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輕物擲準教學設計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冊教材 小學二年級 《持輕物擲準》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貫徹“健康第一”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本是現在體育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和發展的方向,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參與體育活動,激發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通過學、練過程,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學會生存、創新、實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二、教學內容:人教版教材 小學二年級 《持輕物擲準》
三、單元課次:單元4課次 第1課次
四、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為二年級投擲教材,課題名稱為“持輕物擲準”。本單元教學計劃安排4課次。我校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正對投擲方向投擲,本課所學習的是側向投擲。在教學方法上,自制教具:要求學生自制學具,每人利用廢舊報紙或掛歷紙制作紙球作為投擲物,用小的呼啦圈套上網兜作為可以活動的籃筐進行投活動籃。通過分組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實踐能達使學生積極觀察、思考、探究、自主學習、評價、展示等目的,使學生在課堂上更直觀、更快的、更自覺的練習,讓學生感受體育課的樂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教師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來觀察每個學生對動作的掌握程度,進行個別指導,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與廣度。通過質疑引導,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用投固定標準籃記得分進行簡單評價,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提高自主練習能力。本節課的輔助教材是美化環境(種花),方法是,每人拿紙球作為“花種子”,把呼拉圈作為花盆,進行種花的往返跑游戲,和主教材搭配起來,有計劃地上下肢交替參與活動,利用已有的器材,進行游戲的創新。
(二)學情分析:
我校地處農村,而且是異地辦學,沒有正規操場。二年級90%的學生是借讀生,借讀生的身體素質都明顯強于本地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注意力時間短,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等因素,個性不強心理素質較差,但是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都很高漲。本教材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學習接觸過。在此基礎上學習是提高學生投擲的協調性和連貫性。并且根據活動的強度和兒童身體反應調整好負荷。使學生心理和生理能得到和諧發展。不僅如此,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養成了他們多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不太會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識。因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之一,課堂活動的主流應該向合作活動的方向發展。本課主要就是利用擲準教學中的各項合作運動培養學生之間合作的習慣,激發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興趣,提高與別人合作的能力,分享并展示與別人合作的成果,并在合作中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
(三)本課教學目標設計:
1、認知目標:80%的學生能夠知道持輕物側向投擲擲準的正確方法;背后過肩,揮臂鞭打的技術動作。
2、技能目標:80%的學生基本掌握持輕物側向投擲擲準動作的方法,70%的學生投擲動作的連貫性較好,有較好的出手角度,準確性穩步提高。
3、發展目標:發展學生上肢力量、全身的協調性以及投擲快速出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