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攀爬》教學反思
教學片段:師:你們知道這個鐵家伙叫什么嗎?
生:一片茫然。
師:他叫肋木,那你們能用肋木進行體育活動嗎?
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最后結論:爬、鉆等)
師:那我們就來試試你們的方法。組織學生分組,并提出了要求:這肋木比較高,我們要注意安全,我們第一次練習只能到第三格。
生:在教師組織下,安全有序的進行活動。(有爬的也有鉆的更有吊在上面的)
師:我們小朋友都喜歡比賽,可那么多方法,怎么比啊?
生;學生展開了討論,結果:吊在上面;看誰時間長;爬到第三格再下來接力……那還不如先爬三格后鉆過去,再鉆回來接力好玩。
(好辦法,大家一致認同。于是我組織學生先練習了攀爬,然后將攀爬與鉆相結合,進行了接力比賽,學生興趣高漲,教學效果令我十分滿意。)
教學反思一:體育課堂是動態生成的。
“體育新課程標準”指出:體育教學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在這堂課后,我發現,我們的體育課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指引下,開始教學方式的變革,強調了教學是師生的交往、互動、發展的過程;強調了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教學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資源的過程;體育課堂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學生在體育課堂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越來越多的資源在學生的動態交往中生成,我們的體育課堂開始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機,我們深深感受到,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求知欲越來越強烈、思維越來越活躍,感受到孩子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教學反思二:教師要善于捕捉、應用學生生成的資源。
在自主探究教師提出的問題時,學生一定會生成許多教師意料之外的資源,教師要多一份心,用心觀察,善于捕捉和選擇學生的回應中對完成教學目標有幫助的創新資源,對這些新資源進行整合提煉,產生一些新的體育游戲與活動方法,來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本節課中,我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杠間穿梭,大膽在肋木間穿越,發展學生的協調、平衡能力,同時鍛煉學生大膽、細致的品質。說實話在制定目標時我想學生肯定能達到,但是怎樣通過學生活動來實現教學目標卻讓我著實為難了一陣子,鑒于前幾節課中,我的問題往往能引發學生無數的奇思妙想,就大膽的設計了一個善意的“圈套”,沒想到還真把難點突破了,我真得感謝學生。
確實,我們只要在教學中創設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再難的問題也能在學生的創新中迎刃而解。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教育智慧,善于捕捉和整合學生的生成,使我們的體育課變得更豐富、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