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譯文
| ||||||||
|
| |||||||
[1/4] | ||||||||
欽差大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林公既已向皇上拜辭,即將離京,禮部主事仁和人龔自珍特獻上本文,陳說必須堅持的主張三點,供參考的建議三點,回答責難的建議三點,和歸結的建議一點。 |
欽差大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林公既陛辭,禮部主事仁和龔自珍則獻三種決定義,三種旁義,三種答難義,一種歸墟義。 | |||||||
中國從夏禹、箕子以來,各代都把糧食和財物兩者并重。明朝初期開采銀礦,到現在四百多年,國家所有白銀,并沒有增加一厘,現在流通的白銀,都還是明朝初期的白銀。地底下銀子是多的,地面上銀子愈來愈少。假如不被流到海外去,人為消耗和自然災害,每年大約要耗去三四千兩,何況要流向海外去呢!這是決定性的事實,沒有什么可懷疑的。 |
中國自禹、箕子以來,食貨并重。自明初開礦,四百余載,未嘗增銀一厘,今銀盡明初銀也。地中實,地上虛。假使不漏于海,人事火患,歲歲約耗銀三四千兩,況漏于海如此乎!此決定義,更無疑義。 | |||||||
漢朝的陰陽五行家,他們把飲食中出觀的怪異、服裝中出觀的怪異來推測天下將發生變化。鴉片煙,是飲食中的怪異。抽鴉片的人,疾病進入靈魂與身體,白天黑夜顛倒過,凡抽鴉片的人,應該處以絞刑!販賣和制造鴉片煙的人,應該殺頭!兵丁抽鴉片煙的,應該殺頭!這是決定性的事實,沒有什么可懷疑的。 |
漢世五行家,以食妖、服妖占天下之變。鴉片煙則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晝夜,其食者宜繯首誅!販者、造者宜刎脰誅!兵丁食宜刎脰誅!此決定義,更無疑義。 | |||||||
[1/4] | ||||||||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
| ||||||||
|
| |||||||
[2/4] | ||||||||
殺是殺不盡的,不可不斷絕它的來源;來源斷絕,那末外國人不服輸,奸刁的百姓不服輸;有這兩等人不服輸,沒有武力,怎么能壓服他們?大人駐節在澳門,離廣州城很遠,那是外國人居住的地方。六人以文官孤身進入外國人住的地方,這怎么行呢?這次前去,應該隨帶大量的兵丁,這正是皇上親授印信,要大人有權調動水師的本意。這是決定性的事實,沒有什么可懷疑的。 |
誅之不可勝誅,不可不絕其源;絕其源,則夷不逞,奸民不逞;有二不逞,無武力何以勝也?公駐澳門,距廣州城遠,夷蓽也。公以文臣孤入夷蓽,其可乎?此行宜以重兵自隨,此正皇上頒關防使節制水師意也。此決定義,更無疑義。 | |||||||
吸鴉片煙這種飲食的怪異當然應該禁絕。此外,還應該禁絕呢毛紡織品進口。把外國的呢毛紡織品禁絕,那末中國的絲綢就可賺錢,棉布就可賺錢;絲綢和棉布都可賺錢,中國就會富裕。另外,那些鐘表、玻璃器皿、燕窩之類的洋貨,都是京城里的少爺們所喜愛,而換去了許多白銀,這些都不是急需的東西,也應該禁止進口。這是一個參考意見。 |
食妖宜絕矣,宜并杜絕呢羽毛之至。杜之則蠶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蠶桑、木棉之利重,則中國實。又凡鐘表、玻璃、燕窩之屬,悅上都之少年,而奪其所重者,皆至不急之物也,宜皆杜之。此一旁義。 | |||||||
應該勒令限期洋人遷往澳門去,廣州不準留住一個洋人。廣州只留一所房子,給洋人做生意來到時暫時居住。這是又一個參考意見。 |
宜勒限使夷人徒澳門,不許留一夷。留夷館一所,為互市之棲止。此又一旁義。 | |||||||
[2/4] | ||||||||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
| ||||||||
|
| |||||||
[3/4] | ||||||||
要研究制造槍炮。京師的火器營,乾隆時攻金川地區的時候曾經用過,不知道能夠用在海戰中嗎?廣州有沒有能工巧匠能制造槍炮?明朝抗倭名將胡宗憲所著的《籌海圖編》中記載的各種新式兵器,其中有仿造時可參考的嗎?應該把這事交給手下官員討論。如果帶兵到澳門去,要多帶些巧匠,以便隨時修理武器。這是又一個參考意見。 |
火器宜講求,京師火器營,乾隆中攻金川用之,不知施于海便否?廣州有巧工能造火器否?胡宗憲《圖編》,有可約略仿用者否?宜下群吏議。如帶廣州兵赴澳門,多帶巧匠,以便修整軍器。此又一旁義。 | |||||||
于是,有個提出責問的儒生說:“中國糧食比財物更急要!彼脻h朝劉陶的議論來抵制我。話固然不錯,似乎有道理,但是我難道是愛惜白銀,而把糧食置之不顧嗎?這種議論,放在開銀礦的朝代,可以說它是中肯的;放在禁止白銀流出海外的朝代,要說它是不切合現實的。糧食是第一位,財物就是第二位,夏禹、箕子都已這樣說過了。這是第一點答復責問者。 |
于是有儒生送難者曰:“中國食急于貨!币u漢臣劉陶舊議論以相抵。固也,似也,抑我豈護惜貨,而置食于不理也哉?此議施之于開礦之朝,謂之切;施之于禁銀出海之朝,謂之不切病。食固第一,貨即第二,禹、箕子言如此矣。此一答難。 | |||||||
于是有個海關官吏責問說:“不許呢毛織物、鐘表、玻璃器皿這類東西進口,關稅收入將會減少。”中國和洋人做生意,最大利益在輸入其大米,除此之外,都是次要的。應該嚴肅地對這個人說:國家每年關稅收入的定額,將要申請逐步降低,想來皇上不致于不批準。國家絕對不能只靠關稅收入作開支,何況減少了稅收而不使白銀外流,損失小而得益大?這是又一點答復責難者。 |
于是有關吏送難者曰:“不用呢羽、鐘表、玻璃,稅將絀。”夫中國與夷人互市,大利在利其米,此外皆末也。宜正告之曰,行將關稅定額,陸續請減,未必不蒙恩允,國家斷斷不恃榷關所入,矧所損細所益大?此又一答難。 | |||||||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