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反思
有人主張讓學生自主學習就是“學生上臺,老師下臺”,“學生在臺上,老師在幕后”。這樣的說法同樣帶有片面性。提倡學生自主活動,不等于放棄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自主學習在倡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并不排斥學生作為教育對象接受教師指導的必要性。更何況,我們要反對那種讓學生站到前臺“表演”教師在后臺所設計和“導演”的內容這種非真實狀態下的所謂“學生自主活動”。
因此,我們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學習。首先,要讓學生實質性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包括參與提出并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的質疑;學會修正;對同一問題的多元理解;自主規劃和調控學習的進程;參與設計評價指標;以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總結。(《基礎教育參考》2003年第11期肖川文“學生實質性參與教學過程的途徑”)其次,要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時間和廣度、參與水平的深度(是否開展了高水平的思維活動)、參與過程中的情感投入程度以及生生間、生師間的合作程度作為衡量學生自主學習是否有效的依據。此外,每位教師應為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而規范自己的行為:激發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動機;和盤托出教學設計,凸顯活動的目的性;為學生基本能力的“天然”養成費盡苦心;引導學生思維和課題的走向,使討論焦點化;對學生進行融入血液的鼓勵性評價;充分關注差異,關鍵時刻給予特殊的幫助;真心實意營造寬松、安全的氛圍。(《人民教育》2004年3~4期付宜紅文“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中教師該做什么?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