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物理復習課教學的實踐反思
出現,使上課流于形式,又要防止不切實際地給學生講評過難過偏的習題,不能激發(fā)學生再學習的積極性,達不到復習的效果。鑒于以上情況,我在進行復習課的教學設計時,決定采用讓學生自己進行復習,整理復習提綱、提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問題,再在課上進行交流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復習、整理、歸納,并提出問題,再在課上相互進行交流和質疑,按照二期課改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從本節(jié)的展示課及4月18日下午的參賽課的效果來看,這種設計是比較成功的,基本上達到了預先的設計要求,特別是在教案的設計方面、師生和生生之間互動方面、多媒體的制作方面、選題方面、學生小老師的表現方面,觀課老師均比較滿意。當然,也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在4月18日下午參賽課后,我們物理組專門進行了評課活動,組內教師在肯定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中肯建議。特別是得到區(qū)物理兼職教研員,學校校長劉志勇老師的充分肯定,具體評價如下:(1) 通過自制桿秤引出杠桿,再引出“簡單機械”本節(jié)課的課題,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引入復習課比較自然。(2)引導學生發(fā)揮自我作用,并對學生進行自我意識、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形式比較新穎。(3) 充分發(fā)揮學生小老師的作用,這樣復習可以避免老師的簡單重復,使學生具有新鮮感,另外,同伴互助的效果很好。(4) 授課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的身份舉手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解釋。這樣學生、老師交換角色,師生之間建立充分平等、融洽的新穎關系。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內得到充分體現。(5)引入新課的情景,作為例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并用實物演示的方式將結論展示給學生,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使情景承上啟下,以物說理的效果。(6) 教師對例題是精心設計的,具有針對性,通過設計一些學生認為比較簡單而容易輕視的例題,讓學生嘗試錯誤,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習慣;即“認真審題”、“理解題意”、“冷靜思考”;效果較好。(7) 整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對二期課改中三維目標的落實。(8)希望教師在利用多媒體復習知識時能改變展示方式,避免跟學生展示的知識結構發(fā)生重復。建議用動畫形式,針對重點知識,用動畫進行展示,主要目的還是通過教師的再設計、再創(chuàng)造,使學生達到再學習。
5月18日的展示課是集中了我校物理組的智慧,在綜合各位物理老師的建議后,我在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作了較大修改。(1)在用多媒體展示知識結構時,采用出示動畫復習知識點代替僅僅知識結構的展示。這樣做避免了跟學生展示的知識結構重復,發(fā)揮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例如,用運動的汽車復習動能,用樹上的蘋果復習重力勢能,用天上飛行的飛機復習機械能,用下落的成熟蘋果及上下跳動的籃球表示機械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等。在展示例題的課件背景上也作了一點修改。例如,在展示“神舟五號”這個例題時,將背景更改為“神舟五號”成功發(fā)射返回時的照片,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解題時具有直觀的感覺,并且又可以讓學生看圖說話,“神舟五號”在打開降落傘勻速降落時,可以得到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少、機械能減少的結論。(2)在課的最后增加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利用最后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求學生當堂完成一個小練習,并利用實物投影對部分學生的練習當堂進行反饋。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體現復習課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活動發(fā)展為根本,又能檢查本節(jié)復習課的效果。
展示課結束后,學校組織了說課、評課、研討活動,區(qū)研修中心專家曹云奎老師為本節(jié)課作了精辟的點評。他認為本節(jié)課具有以下幾個亮點:(1)復習課比較難上,學生缺少新鮮感,執(zhí)教老師采用讓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復習,整理提綱,并在課上進行交流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不是創(chuàng)新,以前就有,但將老方法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使用,效果還是非常好的。(2)整節(jié)課在以下三個方面體現了二期課改的新理念!诮虒W設計方面,教案中有三維目標,說明執(zhí)教老師不但有了二期課改的新理念,而且已開始滲透在教案及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谌绾温鋵崱耙詫W生發(fā)展為本”方面,本節(jié)課中有了充分的體現。整節(jié)課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始終圍繞“能”這個主題展開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質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