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按物體大小排序》說課稿
一、說教材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排序:衣服上的花紋、飾品上的排列、環境上的裝飾••••••這些排序都能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一絲美意。而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排序現象,如:房間瓷磚上的花紋排序,裙子花邊圖案排列等。而我們小班的孩子雖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對新鮮事物強烈的探索欲望,可是由于他們年齡特點的局限,讓他們無法更深一步的體會到排序的規律和作用。
本堂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學習按大小排序。小班的孩子對大小物體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并能很好的區分物體大小,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讓孩子對多個物體進行從大到小或是從小到大的排列,這樣不僅鞏固了孩子的原有經驗,還初步了解到了序列間的傳遞性、可逆性。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游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并鼓勵幼兒將之應用于生活。”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并結合《綱要》精神,我為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為“按物體大小排序”。
二、說活動目標
(一)活動目標
1、教幼兒能夠對大小區別較明顯的4-6個物體,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序。
2、能說出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序列。
(二)重難點
1、重點:教幼兒能夠對大小區別較明顯的4-6個物體,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序。
2、難點: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序,并能說出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序列。
(三)分析
目標1為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比較物體的大小,發現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即難點部分。
目標2是在排序的基礎上能夠準確的說出自己的排序方法。因為小班孩子的年齡小,孩子沒有從左往右數、看的概念,很多時候能夠排序而并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排序方式,因此我把這個目標也定為了難點之一。
三、說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能夠比較三個以上物體的大小。
材料準備: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圓形塑料片一組5張,每人5組 塑料片粘貼板 不同大小的木頭積木
四、說環節
環節一:觀察:教師出示教具,引導幼兒積極性,并發給每個幼兒大小不同的圓形塑料片各5個,先讓幼兒擺弄觀察,然后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塑料片是什么顏色。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節起到引題并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節二:引導幼兒按大小進行排序
1、先請幼兒把一組塑料片找出來放在一起。
2、依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