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能干什么》說課稿
(二)實踐感知
1.一分鐘有多長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數心跳”這一活動,再次體驗到一分鐘的長短,強化學生的感知。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聽一遍會忘記,只有自己做一遍才能永遠的記住。在課堂中通過拍一拍、讀一讀、寫一寫、數一數、做一做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對于一分鐘的長短有了深刻的印象,為后面的估計打下了基礎。
2.分與秒的關系
在我們體驗完1分鐘脈搏的跳動之后,讓我們靜靜地看鐘面,一起來認識1分。觀察鐘面,上面有兩個我們的老朋友,最短走地最慢的是時針,這根長一點的走得比時針快的是分針,鐘面上還有一根又細又長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針,它可記錄比一分還短的時間,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請同學們觀察鐘面,動腦筋思考,一秒有多長呢?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
學生說出不同的辦法,同時選擇拍手的方法邊觀察鐘面邊體驗1秒,5秒,10秒,60秒的長短,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一看、數一數、分針與秒針的走動情況,學生發現了分與秒的關系。強調學生一定要把分與秒的關系記好,1分=60秒
我從“1秒鐘是多長”這里尋找切入點,讓學生拍手做,分別觀察分針和秒針的變化,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總結能力的培養。在認識秒針時,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鐘面,區分時針、分針、秒針,然后總結出分與秒的關系。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和總結,比老師的講解更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使學生在經歷了觀察、總結、推斷的過程中體驗了觀察——思考——推斷——總結——歸納——運用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活動體驗
1.鐘能干什么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四個活動(做計算題,讀三字經,畫太陽,拍球),學生分小組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學習活動,集體計時,匯報結果。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增加他們的成就感,讓他們感覺到在一分鐘里能做這么多事情,很驕傲。同時體驗1分時間的長短,建立一分鐘的概念。
學生通過四種活動對比談感受, 讓學生明白感覺時間的長短有時還與心情和喜好有關,并不失時宜的進行熱愛學習的思想教育。簡單的練習,為學生提供了體驗時間的機會,增進了同學之間或者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時,把課本上所學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加深了學生對一分鐘的體驗,培養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2.一分鐘有多長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聽著音樂在一分鐘之內做自己喜歡的活動,這是對學生估測能力的訓練,有了活動已做基礎,先叫同學交流估計的辦法,然后跟隨一段歡快的音樂跳起來,估計一分到了就回到座位。
這個環節為學生創造了充分的機會實踐一分鐘的體驗。新課標中倡導從孩子們身邊的生活中擷趣素材,聯系生活學習數學,將數學還原于生活,指導于實踐。我讓學生在通過大量的活動感受到了一分鐘后,再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來估計一分鐘長短
4.幾分鐘的長短
在這一環節請學生選一首歌,估計一下大約需要幾分鐘,再全班一起唱唱,看看自己估計的對不對。新課標中倡導從生活中學習數學,還原于生活,指導于實踐。讓學生在通過大量的活動感受到了一分鐘后,再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來估計一分鐘以及幾分鐘的長短。在設計上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在學生有了一定時間的基礎上馬上讓學生進行估算練習,促進知識的進一步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