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課堂實錄(精選3篇)
《看一看》課堂實錄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二、教材分析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節所要觀察的是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在第一冊學過“位置與順序”,已經知道長方體有前后、上下、左右6個面;在第二冊的“觀察物體”中,對“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形狀不一樣”也有所體驗。在這個認知基礎上,本節課要在觀察長方體的活動中,體驗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個面,發展空間觀念,同時,會辨認長方體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為今后從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方向觀察物體打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重點實驗小學,教學設備比較先進,有多媒體教室。本班學生絕大部分來自城區。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說話有條有理。這節課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類課。學生已經學會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本課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上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所提供的情境,讓全體學生參與觀察和探索。
四、課堂實錄
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么物體呢?
(有的學生說電視機,有的學生說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說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師:同學們學習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上課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大家觀察這張講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臺。(學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師指導這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陽志江同學繞過桌子的側面,一下子就鉆進了講臺下層的格欄里躺下了。
師:你在干什么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臺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我贊許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臺,先在小組內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匯報?請說一說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么?
(學生的小手舉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里看(他指了指講臺桌的左側,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說:這是側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生1:我認為左側面好,因為桌子有兩個側面。站在講臺桌的左側,我看到了講臺桌的左側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筆盒。
師:喔,看到了兩個面。
生2:我們組的同學站在講臺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講桌的兩個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講臺桌的一角觀察,可以看到三個面:上面、側面和前面。我們組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臺桌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師:你們小組真能干,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生4:我們組看到的講臺桌的形狀和生1是一樣的,不過,我站在這邊,(指了指講臺的右側,又想了想)就是右側面。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生2:我們組有的同學是蹲著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個面,蹲在側面就看到側面一個面。我們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臺桌的面的個數也不一樣。
生3:我們組的同學還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個面。我們覺得最少可以看到一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面。
生5:我可以看到5個面。
師: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個面?你示范一下,行嗎?
(生站到桌子上)
生5:我只看到了一個面。(他不好意思地撓了撓腦袋。)
師:你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錯。通過實地觀察,發現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對于長方體來說,最少可以看到它一個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個面。
師:(打開書本第26頁)圖中老師、淘氣、笑笑分別看到講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連一連,做完后把你的想法與同桌進行交流。
生6:我認為淘氣看到上面和側面,與第三幅圖連起來。
生7:不對,他站在桌角,還能看到前面,應該與中間的圖連起來。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生8:笑笑可以看到側面和上面,連第三幅圖,老師站得高一些,只能看到上面,連第一幅圖。
……
片段三
師: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不論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現在每人都拿出一個自備的長方體,看看這個結論是不是正確的,然后,再打開書本第26頁,找一找怎么稱呼所看到的三個面。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面、側面和正面。
生9:老師,我們倆的牙膏盒一樣,為什么同一面有的同學叫它側面,有的同學叫它正面呢?(生9豎著拿,同桌橫著拿。)
師:誰能幫他解決問題?
生10:朝上的是上面,兩邊的是側面,牙膏盒放的位置不同,名字就變了。
生9:我明白了。
五、教學反思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牽著學生走。實際上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堂課學生興致盎然,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識的活動之中,學得有聲有色。他們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研討,終于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
以前,上課總是要求學生雙手疊放,身體筆直坐好,這樣做既禁錮了學生的個性,又壓抑了他們的思維。這節課我嘗試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放開手腳參與學習。如學生觀察物體時,自由選擇觀察的角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觀察,有的同學站著觀察;有的同學蹲著觀察;有的同學趴著觀察;還有一位同學鉆進桌子里面觀察。他們積極參與活動,開展激烈討論闡述自己的理由,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如果教師看見調皮的學生就板著臉,看見站到桌子上就認為行為不端正而批評,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挫傷。寬松的學習環境,能讓學生的思維自由翱翔。觀察講臺桌后,學生交流觀察結果,大家各抒己見。最后總結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物體形狀不一樣。學生經歷了探究的過程,這些知識是通過他們自己主動構建起來的,改變了以往教師單一傳授的局面,注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的體驗。
一堂數學課沒有疑問是不正常的,如果學生能發現問題,說明學生在傾聽在思考。如學了三個面的名稱后,有一位學生提出:為什么同一個牙膏盒相同的面卻有不同的名稱。我沒有直接告知答案,盡可能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表達能力也在交流、爭論中得到提高。
六、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了以下特點。
1創設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環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兒童年齡特征,自始至終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學習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觀察,用自己的語言交流;既有獨立思考,又有互相借鑒,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整堂課教師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學習環境寬松、學習興趣濃厚;學生在課堂上樂學、敢學;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思維方式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同時,教師還為各層次學生創設了充分展示自己,表述自己見解的平臺,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3體驗了一種“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情感。教學中緊緊圍繞數學與生活這一主題,讓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4營造了一種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圍。如:教學面的名稱時,利用小組合作探究方法,互相補充,把自己認為正確的各種情況逐一說出來,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充滿生機與活力,培養了學生合作、創新的意識。
點評人:李正梁(湖北省潛江市教研所)
七、編者點評
片段一中的分組觀察講臺桌的活動安排不夠合理,當一個小組的學生觀察時,其他四個小組的學生在干什么?這樣組織數學活動很有可能造成時間不夠用,完不成教學任務。建議在設計數學活動時要考慮到活動的有效性,要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充分活動,以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如這個地方教師可以準備5個粉筆盒(每組一個粉筆盒),將粉筆盒放在學生課桌上,讓學生同時進行觀察,效果可能好一些。
用“猜一猜要觀察什么物體”引入新課,不如開門見山:“今天我們要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有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呢?”并請學生“指一指、說一說,自己文具盒的前后、上下、左右6個面(這是第一冊第5單元‘位置與順序’的一道習題)”。再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如果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然后再進行觀察,通過實踐檢驗各自的猜想。
《看一看》課堂實錄 篇2
《看一看》(一)是一節觀察課,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對從各個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不同形狀有所了解,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物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一玩的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
優點:
1、能夠引導學生觀察身邊常見的事物,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輕松獲取知識。
2、在學生的觀察過程中,教師善于給學生以積極的情感支持,增加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3、能借助事物以不同方法講解同一數學概念,使學生形成形象而深刻的認識。
4、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缺點:
1、聯系實際,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力度略顯欠缺。
個別學生在口述時說話不完整,應加強訓練。
《看一看》課堂實錄 篇3
教學內容:
看一看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的前、后、左、右幾個面,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實際操作,判斷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初步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積極參與觀察活動,在觀察活動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的前、后、左、右幾個面,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通過實際操作,判斷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初步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
教學難點: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是小紅生日,媽媽帶她到公園照相,她可高興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卻不高興了。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這些照片為什么沒有照到小紅的臉呢?)
你能幫她解答嗎?
說得真不錯!因為人或物體都有各個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觀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怎樣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二、觀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請來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錢罐),請大家按自己現在的位置來觀察,說說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請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學說一說。
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存錢罐的哪一面?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觀察?
誰跟他一樣的?請站起來。為什么觀察到的面是一樣的呢?
2.換位觀察。
下面,請同桌之間各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觀察存錢罐,看看你們看到的與剛才看到的一樣嗎?同桌間說一說。
對!我們要仔細觀察物體,因為觀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體的面也不一樣。
下面我們試一試,四個人一組來觀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請你們四個人先從同一個方向觀察,然后再換不同方向觀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來說一說你們的觀察結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剛才我們觀察了玩具,下面看看書本中的淘氣和笑笑在觀察什么?
出示“練一練”第1題圖。下面哪幅圖是淘氣看到的?為什么?
小組內說一說,然后集體訂正。
四、多種練習,鞏固知識。
1.比比誰的反應快。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后快速說出來。
2.課件出示校園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
五、課堂小結
回憶下,本節課我們一起學了些什么?你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