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說課
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趣的奇石,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它不僅具體形象地介紹了文中三塊奇石,而且在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l知識與技能方面
(1)學習文中生字,理解“陡峭、聞名中外、形象逼真”等詞語。
(2)看懂圖意,能抓住“奇”字欣賞奇石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們都是什么樣的。
(4)熟讀課文,為背誦課文打基礎。
l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時,同學們還要進一步體會黃山風景區的景色秀麗神奇,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本課根據上述目標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一、品味詞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小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通過想象,才能了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從詞句的比較中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
二、想象訓練,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在重點學習2——4自然段的基礎上,學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維中語言表達的順序,即先介紹景物形狀特點,再根據形態頸形式當聯想。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讓學生先了解更多有關黃山奇石的文章資料,然后再讓學生大膽地對黃山的其它巖石展開豐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獅子搶球和仙女彈琴等巖石進行再造想象,續編新內容。
學生在大量閱讀了相關的黃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腦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就這樣,學生把這節課對語文的學習感悟最終生成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使創造性思維與信息化技術有效地整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體現了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在閱讀和創作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一文主要講了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中的一絕——怪石。課題“奇”,就已向學生交代清本文所講內容,使我們知道課文要寫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與眾不同,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感受祖國大好河山,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的同時,還要通過文本使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之情。
一、讀課文,體會石頭之奇。從課題入手,先讓學生理解“奇”,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有哪些奇石?他們分別奇在哪兒?讓學生在說與讀中感悟,并展開想象,以學生運用文本知識充分感受黃山奇石的奇特。
二、讀通句子,理解全文 。對于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能將課文中的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但要做到有感情誦讀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于像《黃山奇石》這樣既有趣又優美的散文來說,能讀出感情就困難了。通過朗讀體會文中描繪的各種石頭的形狀,小中見大,從而感受整個黃山的神秘,產生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