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案例
(生討論后,情緒高漲,爭著發言)
生:它看到綠油油的草地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有紅的、黃的、藍的、紫的真美啊!還有幾只可愛的小雞在捉蟲子呢!
生:它看到池塘里,碧綠的荷葉上蹲著幾只大青蛙呱呱叫個不停。它問“喂!你們在干什么?”一只大青蛙說:“我們正在練習唱歌呢!準備開個歌友會,你也來參加吧!”
生:小青蛙看到清澈的河里,鴨媽媽帶著小鴨子一邊快活的游著一邊捉魚吃》
生:他看到果園里掛滿了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還有咧著嘴傻笑的石榴。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他都陶醉了。
(反思:當我看到孩子們的情緒高漲,舉著小手爭著發言。當我聽到孩子們把平時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結合在一起,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我想此時的課堂已成為孩子抒發心靈的天空。)
師:這么美的景色,小青蛙以前為什么不知道呢?
生:因為他天天坐在井里哪兒也不去,所以他什么也不知道。
生:因為青蛙從來沒跳出過井口,他以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所以他看不到這美麗的世界。
師:你愿意象小青蛙這樣什么也不知道嗎?
生:我可不愿像小青蛙那樣整天呆在家里什么也不知道, 我想像小鳥那樣到處飛翔,可以看到許多美麗的景色.
生:我覺得青蛙每天都呆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井外的事什么都不知道太沒意思,而小鳥每天到處飛,看的多、聽的多知識多豐富啊!
生:我希望大家都不要學青蛙,都應像小鳥那樣到處走走、看看,作個見多識廣的人.
(反思:瞧!孩子們說的,不就是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嗎?雖然他們沒有說出“不要做目光短淺、狹隘的“人”但他們的話語中不難看出,孩子們已有所感悟。盧梭說過:“在達到理智年齡以前,孩子們不能接受現念,而只能接受形象。”我想:豈止是孩子?形象的東西,誰都接受得快,記得牢。)
師:瞧!小青蛙來了。它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它說:“……”(師演示手偶)
青蛀:小朋友我知道錯了,可是我怎樣才能想小鳥一樣見多識廣呢?快幫我出出主意吧!(生討論后)
生:我建議你多看書,因為書是最好的老師,比如《監貓淘氣三千問》、《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么》那里就有很多知識。
生:你可以每天7:00整收看新聞聯播,這樣你不出家門也可以知道許多國家大事和國外大事。
(師板書:看、聽)
生:希望你能多交朋友,多聽別人的意見。但是也不能完全相信別人的話,自己還要想一想對不對。
(師板書:想)
生:我建議你多出去走走、看看,并帶個小本子把你聽到的、看到的知洲z—f來。
(師板書:做)
生:我可以把我的《少兒百科全書》借給你,而且我還建議你仔細看昆蟲篇,這樣你就能捉到更多的害蟲。
師:對,就橡同學們說的這樣多聽、多看、多想、多做,今后你們一定能成為一個見多識廣、知識豐富的人.
(反思:學語文與生活實際應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揭示寓意后我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聯系生活實際,溝通課堂內外,互相交流學習方法。從而。拓寬學習的空間,在學習知識與掌握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本課教學較好地體現了閱讀教學的要求。將識字、寫字、 學詞放在重要位置上,體現了識字、寫字和閱讀教學的結合,并 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定教,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主認字,有的放矢地進行寫字指導。思維的發展是從問題開始的,在課堂中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中,根據課題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學生的一個個“?”激活了他們潛在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成了一個主動的探究者。讀對、讀順、讀好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讀中積淀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