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雜談
【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 陳幼敏】學習《宿新市徐公店》時,通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引導學生自瀆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詩中的畫面,然后再看圖,感悟圖文相通的地方,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理解和領會。在讀后充分感受這首詩的情趣,激發學生根據圖和詩意展開想象,編一個小故事,進一步加深了對詩的理解。
【北京市宣武區三義里小學 張 杰】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引導學生運用繪畫法學習古詩〗
在學習《宿新市徐公店》時,教師根據學生對詩句的理解進行板畫,加深學生理解,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繪畫法有助于理解古詩,繪畫時要根據自己對每個詞、每句詩的理解來畫。這樣為學生運用繪畫法奠定了基礎。在自學另一首楊萬里詩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繪畫法學習,為方便學生繪畫,教師為學生提供了畫板、精靈畫筆等繪畫軟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用筆畫,還是用電腦畫,用電腦畫,還可以選擇自己拿手的軟件。教師巡視,加以指導。用電腦畫,學生發現理解錯誤的地方修改起來更加方便。在修修改改中,讓學生輕松的理解古詩,激發興趣。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實驗小學 沈惠勤 徐建青】
〖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古詩閱讀教學·巧妙運用“激勵庫”創設引發學習興趣的意境〗
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是學習古詩的必備條件和關鍵所在。學生由于閱歷少,不可能自覺將思維觸角伸向遙遠的古代和詩人同呼吸共命運。而現代化教學技術可以通過虛擬再現,從而溝通古今。
在教學《宿新市徐公店》這首古詩時,教者先撇開“背景”從“現在”入手,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景色”來激發學生直接進入大自然去欣賞景色的高昂情趣,而后巧妙一轉,在“激勵庫”中調出某一季節的景色讓學生在欣賞中猜測揣摩,待學生已經完全進入了欣賞自然的姿態,才將大詩人楊萬里“引出”。這樣學生已經穿通了時光隧道與楊萬里站在了同樣欣賞的位置,這時教者審時度勢說:“面對如此美妙的景色,宋代詩人楊萬里直抒胸臆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同學們想學這首古詩嗎?”這樣讓學生通過真切感受春末初夏圖,既對詩人產生了一種敬佩仰慕之情,又增強了渴求學詩的興趣和欲望 。
【天津市武清區石各莊鎮中學 朱殿祥】
〖我的形象教學法·形象勾勒法〗
形象勾勒法,就是學生在閱讀語言材料之后,在頭腦中將文字符號勾勒成一系列動靜結合的形象,從而完成對語言的感悟與實踐。一般要經過四步:勾靳形象,染上色彩、呈現狀態,使畫面動起來,讓畫面更鮮明、更逼真。
如學習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一詩,可先讓學生在頭腦中放映;籬笆,小路,樹枝,樹葉,樹花,菜花、蝴蝶等靜態形象,然后著染上色彩、呈現狀態;稀疏的籬笆,伸向遠方幽靜的小路,樹枝上綠色的枝葉,粉色的花,黃色的蝴蝶,綠色的樹葉上拋散的黃花。第三,讓畫面動起來:樹花在微風中從枝頭上,從菜葉間像仙女一樣飄飄然落下,兒童在小路上,于菜花間蹦蹦跳跳地追逐著飛來飛去的黃色蝴蝶。第四,放幾個特寫鏡頭:黃色蝴蝶扇動著輕盈翅膀,飛入茂密的花叢,鮮明的菜花上帶著花粉的花蕊。這樣學生在大腦中就構建起了農村田園色彩鮮明,情態逼真的形象系列,從而達到領悟詩句語言之目的,使學生產生對詩人所描畫的農村春夏之交菜花盛開,兒童追捕黃蝶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