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溝》教學案例及反思
《葡萄溝》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內容。課文以新課標的思想為指導,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葡萄溝的物產和景色有所感悟,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產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
案例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去的一個地方是哪兒呢?
(出示:秋天,葡萄溝的葡萄成熟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下掛著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關極了。人們把收下來的葡萄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運到陰房制成葡萄干。維吾爾族老鄉用最大最甜的葡萄招待客人們。)
生:我們要去的地方是葡萄溝。
師:葡萄溝在哪里?
生:葡萄溝在新疆的吐魯番。
師:誰能從地圖上找到吐魯番?
(出示地圖,學生找出吐魯番)
師:接下來我們要去課文中欣賞葡萄溝的風土人情,感受它的獨特魅力。請大家自由朗讀全文。
(學生大聲自由地朗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談談對葡萄溝的總體印象。
生:葡萄溝出產水果,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
生:那里的葡萄最受人們喜愛。
生: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師:我們現在就去葡萄園看一看。
師:葡萄種在哪里?
生: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
師:這是什么?
(看圖:讓學生看見梯田開在山坡上,一層一層的,上面種滿了葡萄)
生:梯田。
師:我們又看到了什么?
(再看圖)
生:我們看到了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師:在這樣的涼棚下感覺怎樣?
生:涼快,舒服。
師:請同學們讀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出示句子這句話)
師: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生:葡萄很大、很多。
生:還知道葡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師:把“五光十色”換成“五顏六色”或別的詞,感覺怎樣?
生:“五光十色”這個詞講葡萄顏色多,有光澤。句子用這個詞更合適。
師:讀了剛才的句子,你想說什么?
生:葡萄溝的葡萄真多、真美、真想吃。
師:這兒的葡萄又多又美,這里的老鄉怎樣呢?
生:這里的維吾爾族老鄉熱情又好客。
生:我喜歡這里。
生: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師:同學們,優美動聽的新疆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伴著這動聽的音樂,帶著我們對葡萄溝的喜愛,一起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這么多的葡萄收下來后怎么辦呢?
生: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運到陰房里制成葡萄干。
師:什么是“陰房”?請看段落,看后說一說。
生:“陰房”修在山坡上,四壁有小孔,里面有木架子和掛鉤,鉤子上掛著一串串的葡萄。
師:葡萄干怎樣制成的呢?
生:掛鉤上葡萄的水分慢慢被蒸發掉,就成了葡萄干。
師:葡萄干的顏色、味道如何呢?請大家邊吃邊觀察。
(教師發葡萄干)
生:葡萄干的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師:課文學到這里,你想說什么?
生:葡萄溝真是好地方。
教師總結:同學們,葡萄溝的確是個好地方。有機會我們一定要到葡萄溝,親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親口嘗一嘗盛產的水果和甜美的葡萄,親自感受維吾爾族老鄉的熱情好客。同時希望你們把查閱的各類資料相互交流,辦一次板報,組織一次演講,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