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為本 讀中感悟──《葡萄溝》教學設計
1、以讀入境:
⑴ 通過剛才的讀,我們知道葡萄溝出產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九十月份還有人們最愛吃的葡萄,既然人們最愛吃葡萄,那么我們就一起去葡萄園玩一玩好嗎?請學生觀賞圖片(課件出示)。
學生在觀賞的同時對梯田、山坡、涼棚、陰房、碉堡也有了形象的了解,而不是空洞的理解。這時在黑板上帖出教師制做好的教具涼棚似的葡萄架,課件出示“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讓學生想像在涼棚下的感覺,然后將這種感覺讀出來。
⑵ 出示教具各種顏色的葡萄,請學生上前來說出葡萄的顏色,并親手“掛”在葡萄架上,課件出示“到了秋節,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在請學生自由讀后,教師出示“五顏六色”請學生與“五光十色”進行對比,并說出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顏六色”。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繼續讀,并提醒學生注意標點的停頓,使聽者感受到葡萄的顏色很多,葡萄長的很好。
2、讀中體驗:
⑴ 到了葡萄溝,不但能觀賞葡萄溝的美景,而且熱情的老鄉還要請你在葡萄架下品嘗葡萄,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總之一句話,課件出示“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指導學生讀這段重點在“夠”字上,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才算是“夠”了。引出“夠” 字,看一看夠字的結構是左右結構,又是左寬右窄的字型,在書寫時要注意“句”字中的“口”的位置,此時教師再進行范寫,學生臨寫、仿寫,再將寫的好的學生把字拿上投影臺展示,請學生做出評價,最后學生進行修改。
⑵ 再觀看課件,感受葡萄架下熱情的老鄉和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激起學生的興趣。此時教師裝扮出維吾爾族老鄉請學生一起在新疆民歌《甜甜的歌兒迎賓客》的音樂聲中跳一跳新疆舞。說一說在你眼中新疆老鄉是怎樣的?
3、讀中體會:
⑴ 從葡萄架下走出,老鄉們帶我們一起來到了陰房,此時課件提出問題“陰房里的葡萄干是怎樣制成的呢?”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此部分。學生先試著說,然后讀此部分,最后再請一名學生這部分匯報讀給全班。
⑵ 知道了葡萄干的涼制過程,我們就要吃一吃這葡萄干,教師分發準備好的葡萄干,在分發的同時,問學生,應該是“大口大口的吃,還是嘗?是嘗還是品呢?”學生在師的提醒中品嘗葡萄干。吃完后將自己看到了葡萄干和吃進嘴中葡萄干的味道說出來。使學生在吃之后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就是葡萄干真是“色鮮味甜”。再一次讀該部分加深體會。
4、口語交際,拓展練習:
在本課即將結束時,我加入了口語交際的訓練,就是請學生在要離開葡萄溝時給我們可愛的熱情好客的老鄉及美麗的葡萄溝說一說心里話,最后將你想說的一句話以留言條的形式寫下來。
三、小結
在離開之前讓我們再大聲地說一次“葡萄溝真是好地方!”請同學們不要忘了這個美麗的地方,并把葡萄溝的美告訴給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吧!在結束部分,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華,并對葡萄溝的印象加深,有一定要去葡萄溝看一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