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及反思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活動:1)學生自讀(初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學生自讀后質疑不懂的讀音,老師帶領學習“疑”字。2、)同桌自讀古詩。學生給古詩找停頓處“|”,重音處“。”老師范讀,通過范讀,幫助學生確定停頓處及重音處。3)同桌互讀,老師巡視指導,給有困難的學生予幫助。4)指名讀古詩,學生讀后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2、能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活動:1)學生匯報預習成果,學生抓住對字詞句的理解說自己已經學會了什么?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引導學生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點。2)學生質疑,老師組織解疑,幫助學生體會瀑布的磅礴氣勢。
3:體會大自然的美。活動1)聯系已經學過的課文《廬山的云霧》,用富于吸引力的語言引出廬山瀑布,學生帶著向往的心情欣賞瀑布圖片。看后說初看廬山瀑布給你怎樣的感覺。2)小結時,讓學生有感而發。引導學生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及對大自然的神往。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師:廬山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本學期我們學了一篇和廬山有關的課文《廬山的瀑布》,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令人流連忘返,有誰知道廬山還有哪些景物也吸引來了四方游客。
生1):廬山的瀑布。
生2);廬山還有幽谷。
生3):廬山的溪流也很吸引人.
2、師: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下廬山的瀑布,看后說廬山的瀑布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廬山的瀑布讓我感受到“飛流直下三千尺”。
師:對,“飛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唐代詩人李白欣賞廬山瀑布時寫下的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望廬山瀑布》中的一句。
老師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師:為什么不是“看廬山瀑布”而是“望廬山瀑布”?
生:“望“是從遠處看瀑布,瀑布很高,所以是“望”。
師:“望廬山瀑布”中的“望”為什么要讀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遠處看瀑布,而不是隨意站在一個地方看,所以“望”得讀重音,讀出瀑布的高、大。
二、初讀課文
1、自讀古詩(要求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字音多讀幾遍。(生投入、認真地讀古詩)
2、師:有不認識的字嗎?
生:(指著“疑”字問)這字怎么讀?
是組織學生學習“疑”字的讀音、書寫、和理解“疑”在這首詩中的意思。
三、精讀古詩
師:從昨天的預習中,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許多學生都高高地舉起了手,想把自己預習的知識與大家分享)
生1:“日照香爐升紫煙”中的“香爐”指香爐峰;“煙”指云煙;這句詩的意思是太陽光照在香爐峰上,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煙霧。
生2、“飛流直下三千尺”并不是瀑布有三千尺高,二是夸張的寫,意思是瀑布很高、很長。(老師板出“高、長”)
師:從“飛流直下你可看出瀑布水流速度很——————?
(眾人搶答道“很急、很快”。師隨機板書;急、快)
生3:疑是銀河落九天,指懷疑瀑布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
師:我們知道廬山的于霧的特點是千姿百態,瞬息萬變,那廬山的瀑布的特點是什么呢?你能從那些詞句看出來。
生很快從板書中總結出瀑布的特點是高(長)、急(快)。并抓住“望飛流直下“落九天”“三千尺”“遙望”來說明瀑布的急、高。
四、質疑、解難。
師:學了這首古詩,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生:“掛前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