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案例
“幼稚”、“不懂事”常常是大人們對孩子的定式評價,其實不然。兒童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他們感官所涉獵之物都能很快珍藏在心中。他們善于想象,有許多奇思妙想,一觸即發。
課例:
孩子們,要是我們在野外迷了路還有什么好辦法?在學習《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首兒歌后我問道。孩子們的回答讓我目瞪口呆。
生:可以看樹樁上的圓圈。圓圈寬的一邊是南邊,窄的一邊是北邊。
師:那圓圈叫年輪。
生:也可以看樹皮,樹皮粗的一邊是南邊,細的一邊是北邊。
生:果子也能告訴我們方向,有一次我吃一個歪梨子。奶奶說大的這邊朝南。
生:還可以看石頭。
師:哦,怎么看?(我驚訝極了)
生:石頭上青苔厚的是南。
生:(搶話)蘑菇也是大自然的指南針......
課后孩子們把他們的這些話整理成一首詩: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萬別慌張,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針,
會幫助你辨別方向。
樹樁是個忠實的向導,
一圈圈年輪能告訴我們,
年輪寬的一邊是南,
年輪窄的一邊是北。
樹皮也是我們的好幫手,
仔細看看樹皮,
樹皮粗的一面是南,
樹皮細的一面是北。
青苔是大自然的指南針,
看看石頭上,
青苔厚的這面是南,
青苔薄的那面是北。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萬別慌張,
大自然有許多天然的指南針,
需要你細細觀察,多多去想。
【反思】
二年級學生能想到這么多辨別方向的辦法?真是不可思議啊!孩子們的求知欲、表現欲、創造欲猶如干柴,一旦賜予火種便熊熊燃燒。這節課如果我視孩子為“幼稚”,懷疑他們的創造力,只求他們讀懂詩歌,會寫生字,組詞造句,孩子們蘊藏的知識怎么可能被挖掘出來,重新組合創造出他們自己的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