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實錄
師:好,想編的都可以試著編編,編不出來的也沒有關系。你可以把課文有感情地多讀幾遍。
(齊霽同學還把補充的五種天然指南針都編進了詩中。)
師:你們可真是大詩人,大作家,大文豪,沒有機會發言的也別灰心,可以把你的大作寫進日記中。
這部分教學將整節課推向高潮,生從對知道的理解升華到掌握了一種能力,孩子能力的構建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學生不僅對作詩感興趣,而且作品也很出色。
今天,我帶孩子們上了一節語文公開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感覺第3、4小節的指導朗讀和課后擴展兩部分處理的比較成功。欠缺的是在自學第2、5小節時沒有明確要求,有些流于形式,下面就這節課談些體會。
像《要》這樣的常識性的課文,學生很容易理解,但由于它沒有鮮明的感情色彩,所以朗讀是難點,怎樣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悟后升華讀是值得教師精心設計的一個環節。在備這節課時,可以說走了很多的彎路,出現了貪多嚼不爛的情況。反復研究教材后,把教學重點定在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中達到背誦,并在學文的基礎上擴展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讓學生重點朗讀第2~5小節。這時,有意識的創設兩種閱讀情境,使學生掌握第3、4小節的學習方法,達到自學第2、5節的目的。
這節課也存在不足,如第2、5節讀得不夠,主要由于是一節公開課,所以對課堂調控的不及時,有些孩子完成即定的任務就說話或下座,沒有及時地指出或加以引導,以后還需在課堂上多巧妙運用語言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