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去
(2)此時,你想對李丹說什么
2,為了讓更多的人講信用, 人們寫了不少關于誠信的名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其中的兩句3,你還知道哪些
五,板書設計:
我必須去
李丹——————————敬老院演出
講信用
《我必須去》說課
《我必須去》是北師大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講信用的第一課.課文講的是李丹在去敬老院還是去看馬戲的問題上,經受了考驗,選擇了守信.這樣的選擇在小朋友的生活中帶有典型性,因此也比較貼近學生.
本文語言淺顯,事例典型;人物語言,心理符合兒童的特點,易于為孩子們所接受.
一,復習引入,直奔主題
以李丹必須去做什么,為什么 直插文章的重點.
二,理解課文,讀中感悟
引導學生抓住李丹與爸爸的對話,分角色朗讀,在讀中體會李丹在兩件事不能兼顧時矛盾心情.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自由展開討論:李丹到底該怎么做 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培養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抓住李丹內心想法的句子進行朗讀體會,使學生在朗讀體會中受到教育,明白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講信用,否則就會給別人帶來傷害.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李丹,揣摩人物內心,自主閱讀,產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感悟,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三,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讀誠信格言,使學生從歷史文化中吸取營養,學知識,學做人.
2,交流自己收集的誠信名言,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
反思
這是一篇思想性很強的課文,我扣住誠信教育,通過學文,重在明理.教學中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揣摩人物內心,自主閱讀,產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感悟.最后,通過拓展練習,聯系生活實際,朗讀誠信格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守信的道德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我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訓練.語文素養的提升在積累中形成,在訓練中形成.在課中,注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事情,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環節,正體現一名語文教師的特有素養,學生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語言能力的訓練.
新的教學理念提倡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得到體現.去敬老院還是看馬戲,兩難的選擇交給學生,在這種融情與理,個人與他人,享受與責任交織在一起的矛盾中,學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選擇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態度.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下,學生沒有受外在因素影響,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來選擇,提出不同意見.爭論中,學生提出給人歡樂自己也快樂具有較高價值判斷的結論,實在是精彩之筆.在爭論不下之中,教師引導學生,站在敬老院爺爺奶奶立場上想一想.引導學生從另外角度思考問題,這本身就是思維方法的訓練.接著教師又引導學生思考,有無兩全其美的辦法.這一開放性的啟示,使學生提出不少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最后,教師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 "及時將學生的視野引到課文內容.
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爭論,重在爭論的過程,在爭論中引發思考提高思辯能力.教師不必過于追求統一的答案.另外,拓展應建立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 是課文內容的有機延伸.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掌握,應建立在有效反饋的基礎上來判斷.缺少這個過程,拓展的銜接就缺少自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