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意豐 啟迪深深——童話故事《小馬過河》之解讀
獨立和自由是一對孿生姊妹,獨立需要民主平等的土壤,獨立需要自上而下的氛圍。在一個專制和獨裁的社會里,是無論如何也培養不出獨立公民的。而西方社會講究民主講究人權講究獨立,當然它也有自己的淵源,西人信仰基督教,而在教會中,除了上帝耶穌之外,每個信教者不論官大官小都是平等的,直屬于宗教團體,破除了家長家族之間隔。梁漱溟先生說“根本上中國是無數家族藉倫理聯鎖以成之社會,縱然增加武力成分,亦還變不成階級統治之地緣國家。它藉禮教維系一消極相安之局,就在這一瞬間,一面有幾分民主,一面卻斷送了政治。”東方和西方民主獨立之特點都源于各自先天的成分,在各自政治文化背景的影響下積淀而成。
而不論何種體制,不論何種文化背景,對于一個人來說,獨立是他的成長標志,是衡量成熟與否的重要表征,是邁向崇高境界的必由之路。所以,獨立與奴性無緣,與流俗無關,獨立不是獨斷,獨立不是專橫,它更重要的是與精神和思想緊緊聯系在一起。小馬的行為和思考無疑給人留下了關于獨立的啟示——做一個獨立的人。
啟迪之三: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真是獨立的前提,獨立是有思想的前提,只有人格獨立了,才有自己的主見,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小馬面對眾說紛紜的建議,行為上不知所措,思想上似是而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小馬的失誤在于沒能對各種意見進行深入分析,沒有進行換位思考,沒有多問幾個為什么,最后在媽媽的點撥下才豁然開朗。或者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或者“應當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小馬在非常謹慎的情況下,既沒有輕信也沒有盲從,從這點上說,“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其錯誤是一樣的。”這是富有哲理的論斷,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的道理。
讓思想成為一泓活水,時常激蕩在心頭,翻涌在腦海。世俗的金錢、名譽、地位都可以沒有,卻不能沒有思想。卑瑣匆忙平庸可以絆住人的身體,卻不能桎梏思想之泉的流淌,心靈生活沒有思想,就好比人的身體沒有脊梁骨一樣,思想的卑躬屈膝精神的庸俗不堪,這種人充其量只是生物的人。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思想可以讓你挺起胸膛走路,可以讓你厚積而薄發,可以讓你的心靈永遠年輕,讓你的生活永遠的鮮活下去。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正是靠著生生不息的思想,實現了亙古存在的生命,超越時空的界限回蕩著遙遠的絕響。學者周國平給思想者一個很好的定義,所謂的思想者是指:“第一,擁有既具有根本性又真正屬于自己的問題。第二,擁有既具有哲學性又真正屬于自己的眼光。”第一是宇宙的關懷,第二是哲學的觀照,這兩點若能在一個人的身上體現,就是不折不扣的思想者。
而現實中很多人只是人云亦云,說話拾人牙慧,寫文章抄來抄去,不斷的重復別人的思想,惟獨沒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只是隨波逐流,很少在生活中掀起浪花創造旋律,呆板的生存平淡的過活,墨守成規而逍遙自在;他們做慣了順民對叛逆而異常冷眼,堅守習慣程式和秩序,自己沒有膽識卻反對別人的勇敢。有思想的人,即使處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紛繁世界,卻能清醒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思想的領導能培養善思想的下屬,有思想的教師能培養敢思想的學生,有思想的老板則能帶動產品的不斷創新和更新換代。托爾斯泰說“思想,就是推動自己和全人類的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