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 板書課題,直入新課。
1.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一個有趣的成語故事《狐假虎威》,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2.通過題目猜一猜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哪兩個動物之間?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成語的意思)
3.你了解狐貍嗎?你了解老虎嗎?
4.這個故事中的老虎正在尋找食物,一只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老虎撲過去,把狐貍逮住了,(出示老虎逮住狐貍圖)孩子們猜猜看,狐貍的結果會怎樣?(欲擒故縱,為孩子們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出人意料做好心理儲備。)
二、初讀課文,理解字詞。
1.讀課文,圈畫難讀的字。
2.出示文中生詞,以詞帶字。
(1)爪子 違抗 走一趟 茂密的森林
(紅字為生字,注意“違”的讀音)
(2)狡猾的狐貍 骨碌一轉
神氣活現 搖頭擺尾
(指導“骨”的讀音,出示字典中骨的兩個讀音及意思,引導理解:
gū 指花蕾。如:花骨朵;也形容快速轉動的樣子,如:骨碌碌。
gǔ 指人和脊椎動物體內起支撐身體、保護內臟作用的堅硬組織。如:骨頭、肋骨等。
順勢指導“骨碌一轉”的意思;用表演的方式引導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的意思。引導孩子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詞語,促進理解。)
(3)老虎的威風 多大的膽子
半信半疑 東張西望
(讀詞語后,指導學生理解“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的意思,邊表演邊有感情地朗讀,促進理解。)
3.歸類詞語,回歸故事內容。
狡猾的狐貍 骨碌一轉
神氣活現 搖頭擺尾
這組詞語是描寫狐貍的。
老虎的威風 多大的膽子
半信半疑 東張西望
這組詞語是描寫老虎的。
透過兩組詞語,你發(fā)現了什么?(通過狐貍的化險為夷引導學生體會故事情節(jié)的生動曲折)
4.多么有趣的故事,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余學生用不同的讀書符號標畫狐貍和老虎說的話。
三、抓住對話,感悟故事。
1.狐貍被老虎抓住了,狐貍是怎么說的?出示狐貍說的話:
狡猾的狐貍眼珠子骨碌一轉,扯著嗓子問老虎:“你敢吃我?”
(1)教師扮演老虎,學生表演狐貍,讀出“扯著嗓子問”的感覺。
(2)教師采訪讀的投入的孩子:你為什么這樣扯著嗓子跟老虎說話,你不怕它把你吃掉嗎?
(用角色體驗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故事,感受狐貍的狡猾)
2.老虎聽了狐貍的話怎樣了?理解“一愣”的意思。
3.狐貍又是怎么說的?出示:
“老天爺派我來管你們百獸,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爺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
(1)狐貍用什么來欺騙老虎?“老天爺”是誰?
(2)如果老虎違抗了老天爺的命令吃掉狐貍,會有怎樣的結果?
(3)老虎敢吃掉狐貍嗎?
(4)“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意思是說?(我看你沒有這么大的膽子!體會語言的不同表達方式。)
(5)此時狐貍的內心一定非常?讀出狐貍的鎮(zhèn)定與狡猾。(通過一步一步有感情的朗讀,學生漸漸走進了故事中,理解故事內容便很容易。)
4.聽了這些話,老虎被?松開了?緊接著狐貍又?出示:
狐貍搖了搖尾巴,說:“我?guī)愕桨佾F面前走一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