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教學案例與評價
師:如果你劃著這么美麗的小船來到水鄉,你最想去干什么?
生:我想去撈魚……
師:無論你想到水鄉來捕魚撈蝦,還是旅游觀光,開上你的小船出發吧!
生:上臺貼畫
師:你們能給這幅圖配上朗讀嗎?呆會兒我們來選出最佳配音員。
先在四人小組里練一練,可以一個人讀,也可以幾個人合作讀,還可以加上動作讀。
生上臺表演。
生評議。
(評:學生在品悟了上一小節后,在潛移默化中積累了不少朗讀方法,提高了品悟能力。在這一小節中,教師通過啟發想象,通過“貼畫”“配音”“表演”,既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又通過合作學習將所學方法不斷內化,學以致用,真正做到以讀促悟,讀中見悟。很好地達到了“讓學生想象船上人們的勞作情況”這一目的。)
3、學習第三小節
……
師:讀完這一小節,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1:歌怎么能裝在籮里呢?
生2:水鄉的新生活是什么樣的?
生3:……
師:你們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生1:小組討論
生2:到課文里去找答案……
師:那就請我們一邊讀書,一邊解決這些問題。
……
師:如今的水鄉,房子高了,環境美了,魚兒肥了,交通便利了,通訊發達了,水鄉人心中也裝滿了幸福的歌,能通過你們的朗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嗎?
個人、男女比賽讀。
(評:質疑質在有疑處。思維的激活,起于對問題的困惑和探究,對問題的思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質疑問難,但也不是漫無邊際地提問,教師能抓住課文的難點,讓學生在真正有疑問的最后一小節去質疑,并通過讀書、討論自己解決。讓學生在和文本、教師的互相對話中,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
四、拓展
1、你想給水鄉的小朋友介紹一下你的家鄉嗎?(課件出示:大余什么多?)
2、你們能學著課文的樣子,也來寫一首小詩嗎?
(分四人小組討論)
3、展示交流。
五、總的評析
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具體體現。
整整一堂課里,孩子們的小臉都充盈著驚奇和喜悅。因此,在新課程中的課堂教學里,不僅能聽到讀書聲,還有笑聲、歌聲、擊掌聲;不僅讓孩子們學的快樂,還能讓孩子們玩的快樂。當然,新課堂教學不但應該充滿生命活力,還應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我們教師,既要教書,更要育人;既要重視孩子們認知發展,更要重視孩子們情感的發展;既要重視眼前的教學成果,更要著眼孩子們未來終身的發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課改中的新課堂教學要引領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維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而這些新課改理念,在韓老師執教的《水鄉歌》里得到了很好地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