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②種葫蘆的人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他是怎么想的?“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幾個蟲子沒關系;有幾個蟲子,不怕)
③種葫蘆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什么叫“盯著”“自言自語”“賽過大南瓜”?
④種葫蘆的人自言自語說的話應該怎么讀?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各人小聲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小組討論:
①“一個鄰居看見了”,看見了什么?(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看見種葫蘆的人只知道看葫蘆,不想法子治蟲)
②鄰居是怎樣勸他的?什么叫“別光盯著葫蘆”?(就是不要只是盯著葫蘆看,不干別的事)什么叫“快治一治”?(就是趕快想辦法消滅蚜蟲)
③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話是怎么說的?“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有個問號是問別人嗎?(不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
④種葫蘆的人為什么說葉子上的蟲不用治?他不知道蚜蟲會吃葉子,是害蟲嗎?(他知道,但是他想,他不要葉子,要的是葫蘆,所以葉子上有蟲沒關系)
⑤鄰居說的話和種葫蘆人說的話應該怎樣朗讀?(鄰居的話要讀出著急的語氣;種葫蘆人的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3.練習分角色朗讀這一自然段。先同桌練習,再指名分角色朗讀。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鄰居勸種葫蘆的人治蟲,種葫蘆的人聽了沒有?(沒有聽,他沒能治蟲)結果怎樣呢?看看圖,再把講結果怎樣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2.學生讀第四自然段。
3.學生小組討論:
①這段有幾句話?(兩句)
②第一句講什么?“更多了”是什么意思?
③第二句講什么?什么叫“變黃了”?(小葫蘆原來是綠顏色,后來變成黃顏色了)為什么說“慢慢地變黃了”?(小葫蘆不是一下子變黃的)“都落了”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一個一個都落了”?(因為幾個小葫蘆不是同時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所以說“一個一個都落了”)
④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的原因是什么?(小葫蘆要靠葉子提供養料。開始時葫蘆藤上長滿葉子,小葫蘆長得很可愛。后來葉子上生了許多蚜蟲,葉子被蚜蟲吃了,就不能給小葫蘆提供養料,小葫蘆就一個一個都落了)
4.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多可惜啊。齊讀第四自然段。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指導認讀二、三、四段中出現的生字:言、語、鄰、居、奇、怪、更。
七、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想一想,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我們上節課認讀了剩余的生字朋友,現在哪個小組能正確認讀呢?
找小組代表認讀二、三、四段的生字
2.分別識記這些生字,教師指點,“語言、鄰居、奇怪、”都可構成詞語。“鄰”和“都”的右半部分相同。“言”字的第二筆橫要寫長了。當堂練習書寫。
二、討論: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1.先討論鄰居對他提的意見正確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
2.小葫蘆開始長得多好呀,后來都落了多可惜呀!種葫蘆的人會怎么想?(怨自己不聽勸告不治蟲子。)
3.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了呢?
葉子上生了蟲他不馬上治。
鄰居告訴他要治蟲他不聽。
(他不知道葉子和葫蘆是有關系的,只顧葫蘆不管葉子,結果葫蘆都掉了)
4.葫蘆一開始長的好的時候,它的葉子是什么樣的?后來又是什么原因葫蘆沒有結果呢?(葉子與葫蘆生長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