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科學(口語交際)(1篇)
《身邊的科學》教學設計一
教學設計: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延奎小學 趙 軍
設計意圖:福建省廈門市海滄投資區初等教研室 黃達綏
【教學準備】
1. 學生提前儲備(身邊常見易懂的)科學小常識;
2. 多媒體課件與實驗用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設情境,激發興趣──進入“科學樂園”
1. 談話導入:今天我們要去科學樂園走一走,同學們帶上了準備好的科學知識,我們的“科學樂園”一定會非常有趣。
課件:藍貓提示語“科學世界真奇妙!歡迎同學們的到來,首先請主持人趙博士為大家變個有趣的魔術。”
2. 演示激趣。
旋轉兩個雞蛋,一個旋轉,另一個卻不轉。(制造懸念,引導學生動腦思考)
1)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稍做討論,得出結果。
2)指名回答,引導了解知識獲得的渠道。
二、提供案例,交際熱身──進入“智慧之門”
1. 看一看,找一找,科學就在我身邊。(課件出示“智慧之門”藍貓提示語)
2. 情境設置。(課件播放生活片段)
(1)剛煮熟的雞蛋放在冷水中浸,蛋殼容易剝。
(2)用濕淋淋的手拔插頭,危險。
(3)操場上烈日炎炎,穿黑色襯衣大汗淋漓。
(4)劇烈運動后沖涼水澡。
3. 引導觀察,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1)同桌自由討論。
(2)指名發言,其他學生補充、評點。
三、聯系生活,展開交際──進入“知識碰碰園”課件出示“知識碰碰園”(課件藍貓提示語)
1. 小組交流
(1)組內同學或自愿組合互相交流。
(2)教師參與、點撥。(時間要充足)
(3)小組推薦準備充分、介紹精彩的同學當“小博士”。
2. 明確要求,分工合作。
課件提示匯報形式,如下:
● 大家提問,或大膽接受挑戰,回答同學們的問題──“藍貓問題組”
● 自己知道的科學知識告訴大家──“智慧少年組”
● 小小的實驗,說明科學現象──“小小科學家組”
● 們還可以……
3. 自主選擇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課件:藍貓提示語“同學們交流得真熱烈呀,下面就請大家進入精彩‘展示臺’”
(1)組內確定匯報形式,分組匯報。
(2)小博士做主要發言,組內成員補充。
(3)其他同學根據介紹進行評價、質疑或補充。
四、競賽,拓展──進入“智力挑戰園”
1. 分組競答,從圖片、動畫片中發現科學。
2. 小組之間互相出題。(出題或答題都可以在小組內討論。)
3. 宣布競賽結果。(以激勵為主)
4. 學生互相自由提問、對答。(注重評議;良好聽、說習慣的培養。)
5. 小結。
五、結合體驗,課外延伸
1. 課件:播放《藍貓淘氣三千問》主題曲;出示“學科學,用科學,我們從小愛科學”
2.延伸:在音樂聲中,科學問題以字幕形式出現,緩緩上移,激發學生不斷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設計意圖】
本次口語交際通過交流“身邊的科學”,培養口頭表達和傾聽的能力,培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的習慣。
一、以“情境”為依托
一定的情境能形成良好氛圍,產生交流欲望,在自由地無拘無束的參與中,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設計本課時,盡力模擬生活,提供案例:如剛煮熟的雞蛋放在冷水中浸泡后,蛋殼容易剝下來等,這些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多媒體展示后,可以引導學生明白什么是“身邊的科學”,從而激發情感,產生交際沖動;其二,聯系生活,緊密結合學生的已知生活經驗和搜集的資料,引導學生進行交際。使學生有話可說,也易于表達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