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教學片斷設計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4《水鄉歌》教學片斷設計
柏廬實驗小學 姚建芳
《水鄉歌》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歌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點,給讀者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秀美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又使人如聞勞動的愉快歌聲,感受生活的美好、幸福。語言文字優美,讀來讓人浮想聯翩。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二年級的孩子讀進文中,走進畫一樣的詩中,放手讓孩子去品味、欣賞、誦讀。
本片斷選擇這首詩歌的第一小節,把低年級的孩子帶到文字前,激發閱讀的動機,點撥學生想像畫面,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最后鼓勵學生朗讀背誦。《語文課程標準》中寫的清楚:“老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同時也是閱讀課堂上學生的另一個主要對話對象與合作伙伴,創設一種學生要讀、愿想、搶說、樂背的良好氛圍,大膽放手讓二年級的學生去自讀自悟這段話,讓學生獨自走進文中,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各自構建起自己獨特的閱讀表象,產生了富有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是閱讀的主人,閱讀是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體驗與理解。在這一片斷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盡職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牽手”,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與空間,在與教師、文本之間不斷的對話過程之中,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
教學片斷(一)設計如下:
出示第一段文字:水鄉什么多?水多。千條渠,萬條河,池塘一個連一個,處處綠水蕩清波。
師:讓我們走近水鄉,來欣賞水鄉的水。好好讀讀這段話,老師相信小朋友們自己一定能讀懂。(生自讀。)
師:水是水鄉最突出的特色,小朋友看——(出示水鄉圖)
剛才讀這段話時,你們的腦海中也出現了一幅幅水鄉的畫面吧!
師:請小朋友們再圖文對照著讀一讀、想一想,然后說說水鄉的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自讀(讀得很投入)
生:我仿佛來到了水鄉,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水。
生:我也仿佛來到了水鄉,我睜大眼睛,想數一數水鄉有多少條水渠和小河,可是我怎么也數不過來。啊,水鄉的水太多了!
生:我看到了水鄉的小河,河水很清很清,連河底的水草我都能看到,有時水草旁還會有小魚蝦游過呢。
生:我看到的水鄉小河的河水是碧綠碧綠的。一陣微風吹來,河面上就蕩起一層一層的小水波,太美了!
……
師:假如現在小朋友們就站在水鄉的渠邊、河邊、塘邊,你們最想去做什么呢?
生:我想畫一幅畫,畫下“千條渠,萬條河,池塘一個連一個,綠水蕩清波”。
生:我想彎腰,捧起水鄉的清水喝一口,嘗一嘗它的味道是什么樣的。
生:我想照張相片,把水鄉美景留在照片中。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老師什么也沒說,你們就自己讀進文中去了。水鄉的水是這么多,這么美,像畫一樣。讓我們來夸夸水鄉的水,指名讀。(指導感情讀)去掉文字看圖讀。背誦。
教學片斷(二)設計:指導書寫
師:(過渡語)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到水鄉去游玩,學習了《水鄉歌》這篇課文,已經會背誦了,收獲可真大呀!我們還學會了8個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