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過河教學設計
小馬回家問媽媽,媽媽怎么說的?
讀第7小段(分角色讀)
媽媽問小馬,小馬什么表情?
什么叫難為情?(不好意思。)
媽媽問了小馬幾次話?(三次話)
讀第一次指導讀“我……我過不去。”
讀第二次理解反問句的意思。
讀第三次指導讀“沒……沒想過!
小馬聽了媽媽的話怎么做的?(低下了頭)
為什么低頭,說明了什么?(認識自己錯了。)
媽媽最后怎么說的?讀媽媽的話。
媽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河水是深是淺,親自實踐就知道了。)
光是什么意思?(只、就)
小馬過河了嗎?怎么過的?(在媽媽的教育下,親自實踐。)
實踐的結果如何?(水既不淺……也不深)
為什么結果是這樣?(因為小馬既不象老牛那么高,也不象松鼠那樣矮,實踐中認識到自己可以平安過河。)
4、分角色朗讀
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小馬、老馬、老牛、松鼠之間的對話,在讀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會故事的寓意。
學習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 水淺 高大
水深 矮小
不深不淺
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敘述了小馬為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說明了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進行分析,勇于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我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于創新。如:在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想一想課后的思考題:“過河后的小馬從磨坊回來,會對媽媽說些什么?”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積極思考,有的說:“小馬從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媽媽幫小馬把面放下來,小馬低著頭很不開心,媽媽摸摸小馬的頭親切的問:‘孩子,你怎么了?’小馬抬起頭委屈地說:‘媽媽,我太笨了,面對一條小河的問題還要回來問媽媽,這樣既耽誤時間,又費很大的力氣。’媽媽聽了小馬的話后,說:‘孩子,媽媽覺得你今天長大了,很了不起呀!因為你沒有被困難嚇倒,媽媽相信你今后一定是個堅強的孩子!●R聽了媽媽的安慰后,覺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說:‘媽媽,從今天這件事中,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聽別人說,只有自己親自做過了,才會明白!像R高興地點頭稱贊:‘好孩子,經一塹,長一智,你的收獲可真大呀!’小馬又趕快說: ‘媽媽,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讓我去做吧,讓我多體會成功的快樂吧!’”這時,我班的另一位同學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緒了,索性站起來說:“老師,再來聽聽我的故事吧。”“小馬馱著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回來了,面磨好了。’媽媽稱贊說:‘你真是個能干的好孩子!●R這時又忍不住對媽媽說:‘媽媽,今天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親自去試一試,才會找到正確的答案。’老馬親了親自己的孩子,點點頭!边@位同學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樂的小馬!澳愕南胂罅μS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錯!蔽仪椴蛔越刭潎@道,同學們也熱情地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