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夜宿山寺》教學后記(A版)
平時喜歡讀古詩,對古詩教學也有一份特別的喜歡?蓪Χ昙壍暮⒆訉W古詩,要達到一個什么標準,還真不好把握。按照要求,學生會讀會背,學好生字,能基本理解意思就行了。但就這樣教,實在是有點不甘心。怎么著,也得上得稍有點“厚度”,不能太單薄了。上課伊始,我讓學生來一個背古詩比賽。一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二是給學生一個導向,鼓勵他們平時多積累古詩。雖然才二年級,學生能背的古詩還真不少?上У氖牵瑢W生背古詩時,都背得沒有味道,只是把它念出來而已。
接下來,理解詩題“夜宿山寺”,借著機會,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先理解單個的字詞,再把意思連起來。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把這稱為學習古詩的“秘訣”。在理解整首詩的意思的時候,我就要求學生運用這個“秘訣”,試著去理解其中一句。這首詩比較容易懂,除了幾個學生對“危樓”的“!崩斫獬霈F問題,其余的都沒有什么障礙。在講到“高百尺”的時候,我趁機告訴學生李白其他的詩中也有這樣的寫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讓我高興的是,我一提起來,學生都能背出來。
理解了詩意后,我告訴學生,中國的古詩的一個特點是,詩中有畫。那么,讀了這首詩,如果要你把它畫下來,你會怎么畫呢?一個學生說,我會畫一個高高的寺廟,一個人站在最高層,旁邊還要畫上些白云。說得太好了!我備課時一直在考慮怎么引導學生去體會樓的“高”,這機會不就來了嗎?我趕快接下去追問:“你為什么要畫白云呢?”學生答:“樓高到云中間去了!蔽易匀坏匾龑W生背第一冊學過的一首童謠《電視塔》:鐵塔高,鐵塔尖,高高鐵塔入云天……這是我在備課時就想到了的,聯系學生以前的知識,讓學生體會“高入云端”,為深入體會后面的“天上人”作鋪墊。這兒,本來還可以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的體驗談談登高樓的感受。備課時想到了,但上課時卻沒用上。擔心學生談不出什么名堂。不過也應該試試的。
這時,還有學生說,還要畫樹和草。為什么呢?因為有山。對,寺因為建在高山上才更高,才更接近“天上”啊。我在詩題中的“山”字上畫了一個圈。馬上有學生說,還要畫星星。詩題中還提到了“夜”,詩中也說到了“星辰”。
學生說得差不多了,我說:老師這兒也有一幅畫呢,想看看嗎?這是一個flash課件,還是我XX年在瀏陽學習時帶回來存在電腦中的,想不到今天居然起作用了。這幅畫對幫助體會詩的意境頗有作用。畫面是深色調的,黑噓噓的山,山頂寺中,一點燈火,周圍是閃閃的星星。這種“靜”的感覺,符合詩中“夜”的特點。比教材中的插圖好多了。教材中的插圖簡直就是大白天嘛,很難有“不敢高聲語”的體會。
對照課件,我采用引讀的形式。
師:看這樓,多高啊?
生:危樓高百尺。
師:甚至高到什么程度?
生:手可摘星辰。
師:這個時候,站在這樣的樓上,詩人有什么感受?
生:不敢高聲語。
師:為什么?
生:恐驚天上人。
我喜歡這樣的形式,簡單但效果好。既保持了詩的整體性,又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詩。最怕把一首好詩搞得零零碎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