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第五、六單元單元教案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稠:多而密。在本課指樹的枝葉很多。
渠:人工開的水道,灌溉或排水用。
野外:離居民點較遠的地方。
慌張:心里不沉著,動作忙亂。
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產生的,不是人工制造的東西。
忠實:忠誠可靠。
相關鏈接;、
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
1、 使用有指針的手表〈適用于北半球〉
中北法:將火柴豎在表盤中間,轉動表盤,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針成一直線,則短針與表盤的十二時之間,形成一個小角,小角的平分線所延長的方向,就是北方。
外南法:將火柴豎在時針尖端的表盤上,轉動表盤,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針成為一直線,則短針與表盤的十二時之間,成為一個小角,小角的平分線所延長的方向,就是南方。
2、年輪:年輪較密的一端為北方,反之為南方。它也是與陽光有密切關系,有陽光的一邊長得較快,所以南面的年輪長得疏而松,北面則密而堅。
3、竹子:竹身顏色較為青綠的一面,是朝向南方,較為青黃的一面,是朝向北方,在無風的狀況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
4、青苔:當我們翻動石頭時,有青苔的一邊為北方,反之為南方。因為北少陽光照射。但此法準確率極低。
5、山崖峭壁:山崖峭壁較為光禿之一邊為北方,反之為南方,因為沒有陽光照射,所以植物不易生長。但此法準確率極低。
6、立竿見影: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扦,使其與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陽的照射下形成一個陰影。把一塊石子放在影子的頂點處,約15分鐘后,直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另一處時,再放一塊石子,然后將兩個石子連成一條直線,向太陽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直扦越高、越細、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動的距離越長,測出的方向就越準。
7、南十字星:在北緯23°30′以南地區,夜間有時可見南十字星,由四顆較亮的星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兩星聯機長度的四倍半處(無星)為正南方向。
8、從月亮的圓缺、觀察的時間及月亮的位置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推知陰歷的大概的日期,并可用來判別大概的方向。
9、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門向南開,我國北方尤其如此:
廟宇:通常也是向南開門,尤其廟宇群中的主體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側基部較潮濕并可能生長低矮的苔蘚植物。
語文園地五
我的發現
這項訓練包含兩組句子,它們的共同點是每組句子的文字都相同,但標點不同。目的在于通過觀察、朗讀、體會出陳述句與反問句、感嘆句與反問句的不同。進而認識到標點符號的重要作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朗讀體會,并挖掘學生的語言基礎,豐富學生的語感,在探究與發現中,體驗祖國語言的豐富。
過程建議
1、出示“句號、問號、感嘆號”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對它們的了解。
2、根據學生的理解和學生的語言積累,用三種標點分別說一句話,小組內互相交流。
3、出示教材中的兩組句子,讓學生自主觀察,朗讀,比比誰讀得好。
4、共同討論,每組中的兩個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小組游戲練習:一生說句子,一生點標點。比比哪組說得準確。
日積月累
這次活動安排了“讀讀認認、我會連、讀讀背背”三項內容。其中“讀讀認認”安排了認識十個生字的任務。每組中有一個熟字,一個新字,采用了換偏旁的識字方法,幫助學生識記。是對學生識字能力和識字方法的一次鞏固。由于二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引導學生獨立識字,增進樂趣,體會方法,發展能力。“我會連”是兩組“詞語搭配”練習。由于涉及的詞語都是學生熟知的,因此,要鼓勵學生相互協作,自主完成。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擴展,豐富學生的語言。“讀讀背背”中安排的積累“節氣歌”。節氣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教學中應努力挖掘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對節氣等相關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理解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