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15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墻. (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其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他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 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 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主黨組織極積動員群眾為山上送.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濟聯系斷絕.

  綿延:連續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 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 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 戰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嶇" 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看出來("沒想到")也就是戰士們沒有如愿以償.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難. 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首長,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八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

  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 ) 軍( ) 井( ) 肩( )

  戰( ) 士( ) 擔( )

  板書設計:

  戰士們藏扁擔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倩。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朱德、扁擔、會師、封鎖、險要、崇敬、穩健利落、日理萬機”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朱德、扁擔、會師、封鎖、險要、崇敬、穩健利落、日理萬機”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習課文,讀順課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質疑問難,為下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朱德像,簡介朱德。

  朱德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板書“德”,字形右邊是“十、四、一、心”。在課桌上練習書寫“德”

  (2)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板書“扁”,注意下面的里面是一橫,多音字“擔”不同的音組詞。

  (3)課題補充完整,教師示范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學預習課文,讀準生字生詞,讀通課文,大體了解文章內容。

  1 回顧預習情況。

  2 交流預習情況。

  (1)生字詞正音。

  生詞:朱德到達布匹藥材官兵著急毛竹防止甩得老遠

  難讀的詞語:會師增添崇敬敬佩井岡山十分險要日理萬機穩健利落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難讀的句子:

  ①根據地周圍地勢十分險要,上山下山非常難走。

  ②由于敵人的嚴密封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需的食鹽、布匹、藥材和糧食奇缺,紅軍官兵的生活十分困難。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疏通課文。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5)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質疑。

  學生質疑預設:

  a朱德是誰?扁擔是什么?

  b朱德用扁擔干什么?

  c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d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刻“朱德記”。

  三學習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1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2 讀課文,說說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 查字典理解“會師”“記”。

  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記在字典中的含義有:①在腦子里保留著印象。②把事情寫下來。③記載、描寫事物的書或文章:④符號;標志。⑤皮膚上天生的色斑。⑥量詞,用于動作的次數。

  想一想“朱德記”的“記”應取的解釋是:

  這些詞語中的“記”又分別是什么意思?選擇填空。

  記憶日記筆記胎記一記耳光

  過度: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作記號?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課文。

  四.課堂練習:

  1 認讀生字卡片,復習生字。

  2 學習生字:朱、達、岡、匹、材

  3 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 學習課文,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士一起跳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2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回憶質疑。

  (1)朱德用扁擔干什么?

  (2)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3)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刻“朱德記”。:

  二.學習課文,解決問題,指導朗讀。

  1.指導理解第一個問題:朱德用扁擔干什么?

  (1)自由讀課文,分別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言,回答問題。

  提示:課文總共有五處可以說明朱德是用扁擔來挑糧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從課文中仔細地體會,全面的理解課文內容。閱讀教學的讀懂課文內容就要落實到每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內容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中。(詳情見課文)

  (2)指導學生完整、連貫、全面的回答這個問題。

  2 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提示:這是文章的重點問題,也是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從朱德挑糧的樣子,戰士對朱德的敬佩和心疼來理解“藏扁擔”的原因。重點抓住的詞有:地勢十分險要、非常難走、往返50千米、穿草鞋、滿滿的一擔糧、穩健利落、甩得老遠、日理萬機、翻山越嶺等等詞語來體會朱德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以及戰士們對他的崇敬和愛戴。

  3 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刻“朱德記”?讀了文章,你想說什么?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指導書寫有關生字:官、甩、急、竹、防

  (2)課堂作業:

  (1)比一比,再組詞:

  甩( )記( )桃( )防仿

  用( )紀( )挑( )放訪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和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我們( )。

  (3)寫出和下面句中帶橫線的詞語意思相近的詞。

  a 朱德同志仍然走在戰士們中間。

  b 大家很驚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幾分干勁。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及新詞,并學會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和人民同樂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把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體現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上。

  2、通過課文對人物的言行、神態的描述,體會老一輩革命家以身作則、和戰士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課前準備:課件、搜集的有關朱德同志的個人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課前老師先來一個小測驗,放松放松。(出示板凳和扁擔的繞口令)誰認為自己能把它給讀好,請你站起來自己讀一讀。

  這則繞口令提到了哪兩種事物?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扁擔。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展廳中,有一根普通而又珍貴的扁擔,它是我國著名將領朱德同志的。說起這跟扁擔,他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德的扁擔一課。

  二、了解課文

  1、通過課前的預習,讓同學們說說對朱德同志的了解。

  2、初讀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由讀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并在有疑問的地方作上標記。

  (2) 課文幾次寫了戰士們藏朱德同志的扁擔,朱德同志幾次削扁擔。

  3、指名分自然段讀文,及時檢查同學們的讀書情況。

  三、探究課文

  1、通過閱讀課文,你知道文中朱德的扁擔是用來干什么的?戰士們挑糧上山遇到了哪些困難?

  2、而作為軍長的朱德,和戰士們相比又有哪些更大的困難?(年齡大,工作繁忙,經常開會到深夜。)

  3、面對戰士們無數次的勸告,朱德同志并沒有停止挑糧工作,戰士們想的“妙計”是什么?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戰士們對朱德軍長的關心和尊敬,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啊。)

  4、這個妙計對朱德軍長來說有用嗎?戰士們藏了幾次扁擔,朱德軍長共削了幾根扁擔?到最后戰士們為什么不再藏他的扁擔了?(朱德軍長在這根扁擔的正中寫上了“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幾個大字;藏了之后他還會再繼續削一根新的。)

  5、是啊,看著一心為自己著想的戰士們,朱德同志怎么忍心責備他們哪?而朱德軍長這種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的鼓舞了大家。所以,當時在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課件出示: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6、從這首歌謠中你們知道了什么?(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軍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總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讀一讀這首小詩。

  四、總結升華

  《朱德的扁擔》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艱苦奮斗的象征。在1958年72歲的朱德同志還親臨十三陵水庫勞動,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壩。(課件出示圖片)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對朱德同志說些什么?

  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軍長的故事,請課下閱讀《朱德的故事》、《我的父親朱德》、《朱德的非常之路》等課外書。到時,我想朱德同志的高大形象一定會再一次深深的印在你的腦海。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在融入個人情感的基礎上鞏固用詞習慣。

  3、理解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擔寫上“朱德記”三個字的原因。

  教學準備

  1、教師提前藏收學生玩具的用意事例及學生請假的“缺人”事例。

  2、生字卡片。

  重難點、關鍵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事情經過。

  2、聯系課文,自主積累詞語。

  3、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朱德記”三個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前些天,班上xx同學的悠悠球被老師藏收,現在請他講感受。

  2、上周班上另一xx同學因感冒缺席,請學生圍繞他的空位講講那次上課的失落感受。

  3、今天,我們還將認識藏缺事件的另一人、事,出示問題: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二、學生猜答,了解朱德歷史背景。

  三、圍繞“藏”和“做”學習課文。

  1、大家用鉛筆做〈畫〉根扁擔在書上,快說;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

  2、扁擔彎了沒有?〈出示朱德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的投影。〉

  3、組織學生討論:從“彎”、“滿滿”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組織學生思考: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引思句子:“戰士們想朱德同志那么辛苦,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教師指導理解“翻山越玲”。

  5、引導學生擦去書上畫的扁擔,換寫一句“我”把扁擔藏到哪個地方的話。

  6、引導學生體會“山高路陡”,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7、朗讀提示:在想象的基礎上用讀表達出來。

  8、一個“藏”字,讓你談體會到了什么呢?這些也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

  9、小結:真是“藏中見真情”啊!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藏〉

  10、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11、解釋“連夜”、“趕做”的意思。

  12、升華主題:〈1〉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2〉朱德做扁擔又讓你感到他怎樣?

  四、鞏固字詞。

  1、教師一句一句地帶讀一遍,學生再試著背讀一遍。

  2、抽讀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業,鞏固學習成果。

  1、日記一則:寫學生的悠悠球被藏,xx同學缺席,課文朱德的扁擔被藏三件事。

  2、交代隔天上課前老師會提問日記里各件事缺藏后分別要怎樣做。

  板書設計:

  朱德的扁擔

  藏——戰士們對首長的關愛

  做——朱德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0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六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古時候,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分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圍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圍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下黨組織積極動員群眾為山上送糧。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畫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濟聯系斷絕。

  綿延:連續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大事。戰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嶇”?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象,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啊!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課文里的一個“找”字,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首長,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四、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8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1)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軍井肩

  戰士擔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載自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6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因為文章篇幅較長,課文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經歷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學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學起來比較辛苦。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學生對于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我著眼于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告訴了學生朱德是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有關知識,還讓學生查閱十大元帥的資料。上課時,我讓大家把查閱到的十大元帥的資料進行交流。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解決這個重點,在教學時我先提問“朱德是怎樣挑糧的?”讓學生邊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說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由此產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一道”、“一塊兒”這兩個詞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接著,我讓學生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扁擔?藏好了心里會怎么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先讓他們在小組互相說,然后在全班交流。

  總之,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中的《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下面摘錄了兩篇《朱德的扁擔》的教學反思與各位小學語文老師分享。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一:

  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說,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貴品質,難度似乎大了一點。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介紹朱德這個人物以及他在課文中所處的環境,在此基礎上再接著講讀重點段落(第三段)。

  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為其逐步培養的。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并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境的危險。

  第二自然段中介紹區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并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后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第三自然段是重點,“一道”、“一塊兒”兩個詞語其實很能體現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二:

  在教《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正好是二站的樊老師來聽課的時候,雖然事先經過了準備,但還是有喜有憂。

  喜一、這一課,我也從題目入手:這是一根怎樣的扁擔?朱德拿這根扁擔干什么?朱德為什么在扁擔上刻了“朱德的扁擔,不許亂拿”八個字?” 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

  喜二、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憂一、基礎。在指導會寫的字“扁擔”時,僅僅是借助課件讀寫說,而沒有示范寫。主要是我寫字太慢,怕耽誤太多的時間。

  憂二、組織。課堂紀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講讀第二自然段時,由于時間過長(本節課上了50分鐘)需要老師不時地用眼色來維持課堂紀律,這就要求平時嚴格要求學生學會傾聽。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5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古時候,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分南昌起義和湘南*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圍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圍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下黨組織積極動員群眾為山上送糧。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畫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濟聯系斷絕。

  綿延:連續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大事。戰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嶇”?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象,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啊!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課文里的一個“找”字,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四、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8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1)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軍井肩

  戰士擔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8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課題質疑,生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提出問題。

  二.授新課

  1.講解“朱德”“扁擔”的讀音與字體、偏旁。

  2.學生齊讀課文,老師糾正輕聲的讀音。

  3.先點名讀第一自然段,再齊讀第一自然段。

  4.提問:從第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齊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問題:朱德的扁擔是用來干什么的?(挑糧食)

  6.欣賞朱德同志條糧食的圖片,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7.齊讀描寫朱德形象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拓展:你從“滿滿”這個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8.閱讀課文,想一想:

  (1)戰士們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2)從這個“藏”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戰士們對朱德的敬愛)

  (3)后來,戰士們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導學生逐個解決問題,齊讀課文,邊讀邊解決。

  (由朱德同志與戰士一起挑糧,同甘共苦,同時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

  10.總結課文,學生在課前對課題的提出質疑,現在解決:

  (1)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朱德記”?

  (2)朱德為什么要挑糧?

  (3)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帶領隊伍和毛澤東同志會師?

  二、總結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

  2.總結朱德同志身上的優良品質。

  三、布置作業

  回家把朱德的這個故事講給家人和朋友聽。

  板書:

  戰士藏扁擔尊敬熱愛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

  同甘共苦

  我的聽課反思:

  符老師教態很自然,很會引導學生,這篇課文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枯燥,但通過老師設計的精美幻燈片和精心的引導和提問,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生動的課堂上,整堂課都是書聲朗朗,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教學的各個環節之間銜接合理、自然,時間把握非常好。設計的拓展問題相當好,并引導學生作答,既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又使學生訓練了說話、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生字只認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1、生字詞的學習和理解

  2、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掛圖、投影片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的一二兩個自然段。

  3、指導書寫生字:守、攻、必、

  教學重難點: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圈出生字,描紅,并認讀。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教讀:扁擔的“擔”是輕聲

  你見過扁擔嗎?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2)、仔細看這根扁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扁擔上寫著“朱德記”三個字

  (3)、“記”就是記號、標記,現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嗎?

  對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4)、聽了老師的介紹,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么疑問呢?

  (5)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朱德爺爺是一位總司令,他還要扁擔干什么呢?

  小朋友真會提問題,就讓我們來讀課文,從文中來找一找答案吧

  2、聽老師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

  4.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詞,根據學情,指名同學做“小老師”領讀幾個重點詞:

  井岡山根據地、粉碎、儲備、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嶺、勸

  (2)四人小組輪讀課文,同學間互相正音。

  (3)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讀懂的;

  a、我知道因為井岡山上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起去挑糧;

  板書:挑

  b、我了解到戰士們怕朱德累壞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擔藏了起來

  板書:藏

  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

  板書:做

  (5)、小朋友們真能干,通過自己讀書就能獲得這么多的知識!你覺得課文哪一段寫的最有意思、讀下來讓你腦中的問題最多?(引導學生質疑)

  (6)、指名讀第3段,其余人邊聽邊想:讀了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會質疑;a:大家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給藏起來呢?

  b:朱德同志為什么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

  c: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5、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切入口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為什么堅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糧,為什么要在扁擔上作記號?咱們就必須要來仔細讀一讀課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讀第一段,看看讀了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據生的回答,隨機講解“會師”(并隨及簡介背景);

  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這兒就是指朱德同志帶領的隊伍與毛主席帶領的隊伍會合在一起了。這時隊伍壯大了,戰士們多高興呀!

  (3)、引讀第二句:讀了這一句,你看出什么來了?

  (紅軍所處的位置很危險)

  (4)、想象一下:山上的紅軍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指名學生說。

  b、學習第二自然段:

  (1)、邊讀第二自然段,邊用“——”畫出描寫去茅坪挑糧所遇到困難的句子,可在重點詞下做記號。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會有多遠?

  聯系生活:我們去城北公園玩,大約走2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30次城北公園這么遠的路。

  “山高路陡”:師在黑板上畫出“高山”的簡筆畫,讓生體會山的高、險。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會怎么陡峭,紅軍戰士在這樣的山路上挑糧行走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出示想象練習:烈日當空時,紅軍戰士們;下雨天,紅軍戰士們走在山路上,有時;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荊棘遍布,一不小心,紅軍戰士們

  ……

  (4)、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第二句

  (5)、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紅軍戰士怎么樣?(團結、不怕吃苦)你是從哪個字上看出來的?

  對呀,一個“爭”字就告訴我們大家了。

  (6)、齊讀第二段,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6.小結:通過學習這二段,我們知道山高路陡,挑糧路上困難重重,但紅軍戰士們卻無所畏懼。今天,小朋友們通過自己認真讀書,已經解決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處咱們下節可再來學習。

  7、學習3個生字

  守、攻、必、

  重點:“必”的筆順及占格情況

  8、完成課堂作業,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⒈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倩。

  2.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詞的句子補寫完整。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段。

  4、學寫生字:攻、必、產、勸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1.復習:

  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 )。

  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③書上是怎么寫的?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士們?(一塊兒挑糧),而且穿戴和戰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④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①輕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們答案?

  ②誰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③指導朗讀。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④引讀: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 )。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

  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課堂練習:

  指導書寫有關生字::攻、必、產、勸

  第三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⒈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⒉復習生字詞,進入課內練習。

  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 ) 記( ) 桃( )

  戴( ) 紀( ) 挑( )

  (2)聽寫詞語:

  2.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朱德帶領部隊和毛澤東的部隊在井剛山會師,朱德和戰士們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我們( )。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本第3題。

  (3)根據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3) 指名檢查,齊背。

  4、把句子補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同志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導完成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4題:

  (1)讀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程度怎么樣?

  (2)你能用更加說一句話嗎?

  板書:

  朱德的扁擔

  挑

  五六十里 (路遠)

  穿草鞋挑糧戴斗笠

  山高路陡 (難走) 滿滿

  做

  藏 連夜 趕

  教學設想:這篇課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們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贊頌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教學時,我們緊扣住“朱德的扁擔”這一看似平常卻又不平常的扁擔,從學生的好奇入手,以這根扁擔有什么特別之處著眼,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到紅軍戰士、朱德同志不畏困難、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學寫“必、守”。

  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通過朗讀,會揣摩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情,并結合自己的感悟,體驗人物的品質的能力。

  情意:通過朗讀理解,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德。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德。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三課,誰來讀一讀課題?是誰的扁擔?在讀“扁擔”一詞是應改注意什么?

  誰再來讀一讀課題?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復習生字

  1、學習課文之前,老師先來考考你,你能把這些生字讀準確嗎?

  出示:勸、爭、攻、守(讀準字音,給繩子找找朋友,“攻”和“守”是一對反義詞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二小節

  ⑴出示井岡山會師圖,介紹: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同志會師了。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我們的課題是《朱德的扁擔》,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

  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第二小節,在文中找一找答案。(出示這一節)

  放大: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抓住詞語:儲備(理解詞語)

  ⑵自由讀讀剩下的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多媒體出示)

  抓住詞語: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  (理解詞語)(出示圖)

  盡管這么困難,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2、重點學習第三小節

  過渡:我們都知道,朱德爺爺可是我們解放軍的……(總司令),可是,他卻和戰士們一塊兒挑糧食,他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找一找。

  ⑴出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從這里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什么呢?(“滿滿的”一詞讀懂了什么?)

  我們能不能懷著一種對朱德爺爺敬佩的語氣讀好這句話呢?  齊讀。

  ⑵戰士們看到朱德爺爺這樣做,他們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讓我們代替戰士們勸勸朱德爺爺吧,誰愿意先來勸的? 指名說。

  師:可是,不管大家怎么勸,他總是不肯,堅持要去挑糧食。

  實在沒辦法了,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這個辦法行不行呢?(不行)

  為什么?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不料)

  不料是什么意思呢?

  ⑶過渡: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他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⑷是的,你們看,這就是朱德爺爺當年用過的扁擔,據說朱德爺爺在刻完了“朱德記”這三個字后,還笑著對戰士們說,你們以后誰要是再偷我的扁擔,我可要批評了。這話引得戰士們都笑了。小朋友們想一想,戰士們這時候心里會怎么想呢?

  出示:大家見了,心里想:                       。

  ⑸是啊,朱德爺爺這種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所以,當時在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誰來讀一讀?

  出示: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過渡: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爺爺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總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讀好這一小節。

  3、拓展延伸

  ⑴學完了課文,你想對朱德同志說些什么?

  ⑵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我的父親朱德》等課外書。

  三、生字教學

  必:心上一撇。第三筆點偏左一點,第四筆撇要重筆輕收。

  守:家內空空寸來守。上大下小,寶蓋頭稍寬,“寸”的橫畫短,寫在橫中線上

  教學反思

  開發區實驗小學   王亞

  《朱德的扁擔》是繼《要好好學字》又一篇介紹國家領導人的課文,它  圍繞“扁擔”這一種常見的器物寫出朱德的故事。

  這篇課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贊頌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全篇課文圍繞“挑糧”這一中心展開,突出了“扁擔”的故事,給人深刻啟發。

  課文一開始,我首先交代時間的背景和當時的形式。第一自然段雖然只是簡單幾句,卻是不可缺少的,為下面描寫監守革命根據地、挑糧做作了準備。在第二自然段里,主要寫了紅軍戰士為了堅守革命根據地,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而從井岡山到茅坪的路程又長又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表現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我在教學這句話時,重點講解“可是”意思是雖然挑糧有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仍然爭著去,誰都不后退。“每次……都……”說明戰士們哪一詞都毫無例外地搶著去,尤其一個“爭”字,表現了戰士部位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精神。“朱德同志也和戰士們一道去挑糧。”這一句話表達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一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句中的“也”、“一道”說明朱德同志并不置身事外表現了他和戰士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多么值得敬佩!“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這一句表現了朱德同志挑糧的決心。這里,我著重讓學生理解幾個重點字詞: “藏”說明了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連夜趕做”則表明了朱德同志既不誤明天的挑糧 ,又有決不退出挑糧隊伍的意思。而“朱德記”則含蓄地暗示了朱德同志知道戰士們對他的關心,這三個字是對戰士們好心的回應,也是自己堅持挑糧的決心的表露,使戰士們越發敬愛他,也不再“藏”他的扁擔了。經過對這些重點的學習,人物的高尚品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課文的含義也更加理解了。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1

   13、朱德的扁擔 學習目標 1、會認16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重點、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學習時間 共三課時           第(一)課時 補充修改意見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13、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簡要介紹朱德及其課文背景。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補充修改意見 (三)集中識字。 1、   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    擔    糧    絕    軍    令    禁    鎖    井    岡    坪   戰    士     脫     肩    浩     蕩    戴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 禁 坪 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 教后感:   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   學習時間 第(二)課時 補充修改意見 (一)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嶇”?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補充修改意見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看出來?也就是戰士們沒有如愿以償。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三)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四)    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板書設計: 18、朱德的扁擔 路:遠、難走。 和戰士們一塊兒挑糧        藏扁擔 又找來扁擔         不再藏扁擔 越發敬愛 教后感:   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   學習時間 第(三)課時 補充修改意見 (一)  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    擔    糧    絕    軍    令    禁    鎖    井    岡    坪    戰    士     脫     肩    浩     蕩    戴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   擔   糧   軍   井   戰   士   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八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 (1)    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 (2)    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    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補充修改意見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 擔   糧   軍   井   戰   士   肩 2、給生字組詞。 糧(     )   軍(     )   井(     )   肩(    ) 戰(     )   士(     )   擔(     )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

  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3)、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2)在文中劃出表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詞。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看他們多么高興呀,(看圖)他們跳呀,叫啊、多興奮呀!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

  走。

  ②(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引讀:可是——

  大家為什么都爭著去?

  (3)朗讀1、2自然段。 。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寫抄寫本

  (2)完成課堂作業本的1、2題。

  第二課時

  1.復習:

  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 )。

  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

  作。)

  ③書上是怎么寫的?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士們?(一塊兒挑糧),而且穿戴和戰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④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①輕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們答案?

  ②誰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③指導朗讀。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④引讀: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 )。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

  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3.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有關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 ”寫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 ) 記( ) 桃( )

  戴( ) 紀( ) 挑( )

  (2)聽寫詞語:

  2.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朱德帶領部隊和毛澤東的部隊在井剛山會師,朱德和戰士們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我們( )。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本第3題。

  (3)根據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3) 指名檢查,齊背。

  4、把句子補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同志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導完成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4題:

  (1)讀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程度怎么樣?

  (2)你能用更加說一句話嗎?

  板書:

  朱德的扁擔

  五六十里 (路遠) 穿草鞋

  挑糧 戴斗笠

  山高路陡 (難走) 滿滿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3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結構模式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設  計  意  圖導入新課1、你們知道朱德同志嗎?2、請大家看看墻上掛的名人名言,認識圖上的朱德畫像。3、老師介紹朱德的生平。4、板書課題:朱德的扁擔1、看墻上掛的名人名言,認識圖上的朱德畫像。2、齊讀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 自讀課文,標出小結,圈出生字、詞。  2 下面聽老師讀課文,注意生字詞。   3 請學生小組讀文,然后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識記生字的。   4 指名分自然段讀。   5、出示字詞句,學生認讀。  學生按要求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看著課文中的字認真聽。       其他同學糾正字音。  學生看屏幕上的字詞句,以不同眼的方式認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指名讀)  學生在反復讀的過程中,對圈出的字詞多次再現,為識字做好鋪墊。       將課文中的字詞句抽出來認讀,體現由文到句,由句到詞,到字,逐步識字,減輕識字負擔。品讀課,體驗情感1、  再次讀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2、  組織交流匯報,結合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引導。3、  討論:(1)朱德的扁擔用來做什么?(2)挑糧的路程有什么困難?用~~~畫出有關句子。(3)朱德同志是怎樣挑糧的?用~~~畫出有關句子。(4)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5)后來為什么大家不藏朱德的扁擔?用~~~畫出有關句子。 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重點體會:1、朱德的扁擔用來做什么?讀用~~~畫出有關句子。 2、挑糧的路程有什么困難?讀用~~~畫出有關句子。3、朱德同志是怎樣挑糧的?讀用~~~畫出有關句子。(4)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讀用~~~畫出有關句子。(5)后來為什么大家不藏朱德的扁擔?讀用~~~畫出有關句子。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為交流做準備。  這一設計,既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同時又能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想象與創新。學生能夠加上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 學習了《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后,你認朱德同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我們應該怎樣向他學習。  學生暢所欲言,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朱德同志不講特殊、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學習寫字,感受漢字之美  1 出示要求會寫10個字,組織小組討論:怎么寫好這幾個字?  2 組織匯報,注意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寫“鞋”“扁”“意”“疼”等字時應注意什么,匯報的同學當小老師教其他同學寫字。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漢字之美,當小老師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望。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4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

  生:想。

  師:那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

  生1:是扁擔

  (出示投影,老師板書:扁擔)

  師:你見過扁擔嗎?

  生1:見過,我爺爺用扁擔挑草。

  生2:見過,我奶奶用扁擔挑水澆菜。

  ……

  師:看來,我們現在還有時候離不開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想不想聽?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朱德的扁擔。

  (板書課題:朱德的扁擔)

  師:我們一齊來讀課題。

  生:(齊讀)朱德的扁擔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1:朱德的扁擔與別的扁擔不同嗎?

  生2:朱德是個什么人?

  ……

  師: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他們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下黨組織、積極動員群眾為山上送糧。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師:那么課文寫朱德的扁擔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師:大家讀完了嗎?

  生:讀完了。

  師:有不會讀的地方嗎?

  生:沒有。

  師:真的嗎?剛才老師可是看到有幾個同學不敢大聲回答。可能他有困難,那么沒有困難的小朋友,也一起跟著他們來聽聽老師是怎么讀得可以嗎?

  生:好。

  師:在聽課文朗讀錄音的過程中,想一想,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學生聽錄音)

  生:我認識了“德”。

  生:我認識了“朱”

  ……

  師: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給同桌聽,教師巡視)

  師:下面老師想請幾個同學讀一讀課文,有誰愿意的?請舉手。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生:(聲音很低)……

  師:你讀得很流利,要是能把聲音提高一點就更好了。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你讀得很投入。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你讀得也很好

  (生讀第四自然段)

  師:你們讀的都很棒。

  師:你們有哪些不懂得詞語嗎?

  生:陡

  師:你們知道“陡”是什么意思嗎?

  生:山很高。

  師:是不是山很高呢?

  生:是山不好爬

  師:你看看課文是山不好爬么?

  生:就是山高而且不好爬,好像直上直下。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帶有這個字的句子。

  (生齊讀這個句子)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生:粉碎、儲備、圍攻分別是什么意思?

  生1:圍攻就是包圍起來打。

  師:對,你真聰明。就是包圍起來消滅掉的意思。

  生2:儲備就是儲存起來的意思。

  生3:粉碎就是使敵人的愿望破滅的意思

  師:看來同學們預習得都很好。

  師: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生說出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井岡坪戰士脫肩)

  師: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生說出好的辦法)

  (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師:“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

  生:dān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德攻粉碎陡越)

  (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以中間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再次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

  (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師:你們都會讀課文了,而且讀得很好!那么你們能不能把本課的生字寫好呢?

  (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并戰士肩勸)

  師: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生: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

  (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師:請小朋友們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生: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生: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生: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生: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學著寫兩個,老師看,看誰寫得最好。同時要注意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展示寫得好的字,評價)

  師:作業是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熟讀了課文,掌握了生字的認讀和書寫。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活躍。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朗讀課文。

  2、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多媒體課件、字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內容:

  1、出示扁擔圖,這是什么?(生:扁擔)出示卡片:扁指讀(怎樣記?)(戶字旁,右下為一橫兩豎)擔指讀(左右結構,右邊為元旦的旦,還可以用熟字“膽”“但”來比較認識)兩個字合起來讀扁擔(板書:扁擔)(“擔”為輕聲)開火車讀。

  2、有一根扁擔,上面寫著“朱德記”三個字。“記”在新華字典中這樣解釋:(大屏出示)

  記:(1)記憶,把印象保持在腦子里。如:記住

  (2)把事物寫下來。如:記賬

  (3)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如:日記

  (4)記號,標志。如:以紅色為記

  (5)皮膚上天生的色斑。如:胎記

  (6)量詞,用于動作的次數。如:一記耳光

  見新華字典第10版第211頁注釋

  這里“記”為------“記號,標志。”

  3、現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了嗎?(朱德)(板書:朱德的)

  出示卡片:朱說筆順記憶。德(雙立人,右邊為“十四一心”,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下面為一心。)讀卡片朱德(出示頭像)朱德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深受人民的愛戴。

  (4)聽了老師剛才的介紹,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么疑問呢?

  a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b朱德爺爺用扁擔干什么呢?

  c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二.初讀課文

  你們真會提問題,就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答案吧!(學生讀兩遍課文。)

  1、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出示)

  山高路陡整夜整夜斗笠扁擔不料

  同甘共苦一擔糧食挑糧找來隊伍

  (如果你會讀,就向我點頭微笑,不要出聲。)開火車讀。

  2、詞語會讀了,文章能準確地讀出來嗎?學生讀文,評價。

  3、讀了幾遍文章,你找到問題的答案了嗎?

  三、進入課文

  1、師: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

  生:挑糧上山。板書:挑糧上山

  師: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請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

  生a: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

  b: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

  c: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師: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神態。)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感覺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

  b:我感覺朱德爺爺的力氣很大。

  c:我覺得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d: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

  ……

  師:你能讀出你的感覺嗎?學生讀。

  2、師:挑糧上山容易嗎?快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生a: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朱德工作很忙,現在還要走這么多路,說不定會累出病來的。

  b:而且山高路陡。

  出示文中句子: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師: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老師早上六點鐘就開始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點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話,時間就更長了。你們想想紅軍戰士走的路是什么樣子的?)

  師出示卡片:山高路陡

  生:山很高,路也不平,還會有很多石頭。

  師:四個字拆開來就是拆字解詞法。(生讀詞語)

  師: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么意思?(老師做個手勢)

  生a:路很窄。(大屏展示圖)

  生b: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

  生c: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師: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

  生讀。

  3、師:是呀,正是因為挑糧不容易,朱德同志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和敵人打仗,于是戰士們藏起了扁擔。(板書:藏)從“藏”中,我們知道了什么呢?

  生a:從“藏”中,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

  生b:從“藏”中,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

  師: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出示卡片:敬敬愛相機認識板書:敬愛

  .師:戰士們藏扁擔成功了嗎?

  生:沒有。

  師:從哪個詞看出來?從書上第三自然段找找。

  生:不料。

  師:給不料換個說法。(沒有想到。)沒有想到朱德又找來一根扁擔讓我們知道朱德愿意與戰士們一同戰勝困難去挑糧,這叫同甘共苦。也就讓大家——

  生: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師:通過這件事,也讓我們看見了朱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板書:同甘共苦)

  四、總結

  1、小結: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和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

  2、讓我們懷著對朱爺爺的敬佩再次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

  五、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上網查閱、到圖書館查閱或問爸爸媽媽等途徑,搜集有關朱德的資料,進一步了解朱德爺爺。

  第二課時

  一、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二、繼續學文

  1、引出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時候的事情?)(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會師圖片)

  (1)“會師”就是兩個隊伍合到一起了,這時隊伍的人變多了,隊伍壯大了,會師成功了,看,戰士們多高興啊!井岡山可是我們紅軍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就是朱德總司令和毛澤東等一些了不起的人共同創立的。看,自己讀書就能獲得這么多的知識,可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高興地讀一讀這句話。(生讀)

  (2)可是(引讀)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多危險啊!

  (相機學習生字“隊伍抽”)

  2、過渡:朱總司令白天和戰士們一起去挑糧,晚上還要制定作戰計劃,他太辛苦了!戰士們看到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戰士們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勸他,不料?

  (2)朱總司令為什么要連夜趕做扁擔,上面還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呢?

  師:一根普通的扁擔為什么要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引導:(理解扁擔深刻的內涵)

  結合板書師生合作總結:有了扁擔才能和——戰士們一起挑糧

  挑了糧才能——儲備足夠的糧食

  儲備足夠的糧食才能——粉碎敵人的圍攻

  師:朱德的扁擔是普通的扁擔嗎?

  三、總結全文

  1、朱總司令的扁擔是粉碎敵人圍攻的武器,也象征了他帶領紅軍戰士勇敢地戰勝困難的決心。

  2、學到這里,你想談談你的感受嗎?

  朱德爺爺,我想對你說……

  3、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四、指導學習生字:

  出示:敵抽隊伍

  1、齊讀生字

  2、你發現了什么?

  3、說說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練習書寫。注意提醒坐姿和寫姿。

  板書設計:

  27、朱德的扁擔

  挑糧上山山高路陡

  藏找

  (敬愛)(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篇1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8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五

  朱德的扁擔(第二教時)

  教學目的: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

  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3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  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

  二、            復習: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會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詞,下面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出示詞語:

  同志  堅守  井岡山  粉碎  敵人  圍攻

  必須  生產  一塊兒  山高路陡  翻山越嶺

  扁擔  一擔糧食(指名讀、齊讀)

  2、選擇其中的一個詞語并聯系課文內容說一句話。(理解“堅守”:堅決守衛,不離開。堅守什么地方?)

  三、細讀課文:

  1、過渡:這篇課文的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

  朱德軍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板書:挑糧上山。)為什么要挑糧上山?

  請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2、紅軍去挑糧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呢?學生交流

  (1)出示句子: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指名讀、齊讀)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可以畫圖)”、“非常難走”理解。“五六十里”會有多遠?(把操場與六十里相比,等于300個操場)

  (3)出示想象練習:烈日當空時,紅軍戰士們             ;下雨天,紅軍戰士們走在山路上,有時              ;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荊棘遍布,一不小心,紅軍戰士們                       ……

  (4)指導感情朗讀這一句。

  (5)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紅軍戰士怎么樣?(團結、不怕吃苦)你是從哪個字上看出來的?

  對呀,一個“爭”字就告訴我們大家了。

  3齊讀第二段,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4、(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你瞧,朱德軍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說說你看到的朱德。(學生交流)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讓學生完成填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齊讀句子)

  (1)    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    是的,朱德軍長沒有因為自己是軍長就穿的好一點,只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沒有因為自己是軍長就挑的少一點,他挑的是滿滿一擔;同樣的,他也沒有比別人少走一點路,他是和戰士們一起翻山越嶺(可以畫畫)。你能根據插圖和課文內容用“一樣…一樣…一樣…”把朱德同志挑糧的場面描述出來嗎?

  (3)    完成句式練習: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樣(穿著草鞋、戴著斗笠),一樣(挑起滿滿一擔糧食),一樣(翻山越嶺走完一百多里的山路)。

  (4)    朱德同志雖然是軍長,但他和戰士們沒有什么區別。他平易近人,和戰士們一起挑糧,一起吃苦,真是“同甘共苦”。(出示卡片)

  5、那么戰士們看到敬愛的軍長這樣辛苦又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請學生讀讀第三自然段,然后來說說。

  6、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學生交流。(聯系到挑糧的累)

  7、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8、戰士們的想法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看出來?“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9、朱德同志為什么不睡覺連夜趕做,還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愿意與戰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記”三個字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10、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11、學到這里,你能說說朱德同志是一個怎樣的人?

  12、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四、指導學習生字:攻  記  勸

  2、齊讀生字

  3、你發現了什么?

  4、說說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五、作業

  1、把《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板書:                     朱德的扁擔

  挑糧上山      以身作則

  藏扁擔

  連夜  趕做     同甘共苦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載自;id=11003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日記兩則 教學設計(精選12篇)

    【設計理念】小學生在讀了一些文章、認識了一些字之后,他們便更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觸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們感興趣,并產生把它們記錄下來的沖動。《日記兩則》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日記體的習作范文。...

  • 《小動物過冬》說課稿(精選6篇)

    一、 說教材1、 分析教材的內容地位:冬天到了,動物的蹤跡越來越少,螞蟻鉆進洞里,小燕子飛走了,這些現象無不引起幼兒的主意。戶外活動時,他們會不約而同的產生疑問:為什么小螞蟻不出來搬食物了?小燕子怎么不見了?呱呱叫的青蛙哪去...

  • 《蜜蜂引路》快樂練習:強化練習(精選13篇)

    【課業設計】一、我會選引路(yǐn yǐng)附近(jìn jìng)列寧(liè niè)蜜蜂(fēng fēn)驚訝(yá yà)莫斯科(sī shī)二、字擴詞三、寫一寫【思維拓展】一、我會填例:-(座)小山一()園子一()小房子一()同志一(...

  • 狐假虎威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一、導入小朋友我們今天學習狐假虎威(板書:狐假虎威)這一課的生字比較少,通過預習,認識了沒有?好.現在我請小朋友讀讀課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讀正確。(指名讀課文。...

  •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通用5篇)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美麗的丹頂鶴》一文介紹了丹頂鶴的顏色美、體形美、姿態美。教學目標是:1、通過多讀,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丹項鶴的美,初步培養學生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2、培養學生語感,能用三五成群說話。...

  • 蘇教版二下《識字5》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里的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2.初步認識相關的軍事裝備及軍事術語,進行國防啟蒙教育,培養熱愛人民軍隊的思想感情。...

  • 《我選我》文本解讀和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一、文本細讀1、作為讀者,讀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文章的主旨。本文向我們講述了班級里面的勞動委員轉學了,林老師讓同學們補選勞動委員,王寧推薦自己的故事。...

  •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4》教學設計及反思(通用16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三冊教科書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識字能力。...

  • 小學語文第四冊《雷雨》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字。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教學過程一、導入1.有一種自然現象,在夏天我們經常會見到,(課件展示雷雨前的景象)請看大屏幕,誰來說說你看到和聽...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影视| 四虎网站| 国产精品色片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 | 午夜香港三级A三级三点 | 老子影院午夜久久亚洲 | 草草草在线 | 日本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成人AV不卡一二三区 | 俺来也中文字幕 | 韩国一级无码免费精品视频 | 韩国一级无码免费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视频精品 | 国产高清www午色夜 日日干天天操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 亚洲精品视频三区 |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 | 产后漂亮奶水人妻无码 |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中文 | 蜜臀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gif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成人综合色区 | 小早川怜子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 国内精自视频品一2区 |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美女视频 | 青娱乐极品视觉盛宴国产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 嫩草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美女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17p | 国产精品久久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伦奷在线播放 |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