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真美——教案設計(精選3篇)
夕陽真美——教案設計 篇1
1.初讀課文,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五個生字,認識綠線內只識不寫的五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第一段
生字卡片、投影圖片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2.出示投影放大圖,觀察圖上的`太陽是什么樣兒、什么顏色,它正往哪里走?
3.板書課題:23
夕陽真美讀題
4.小結圖意,解題
5.質疑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幫助正音。
3.指名讀詞語
4.指名朗讀課文。(挑選你認為寫得最美的段讀該大家聽。)
5.逐個相機評價
6.自由大聲朗讀課文,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
7.交流。
8.同桌互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理解“日落”與“傍晚”的關系。
3.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日落的時候,他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四.學習生字
1.出示:傍芒藍伏余
2.指名認讀
3.生自學,交流識字方法。
4.口頭組詞。
5.師范寫,生描紅,臨寫。
6.反饋寫字情況。
五.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并組詞。
夕陽真美——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理解“連綿起伏、燦爛壯麗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課文。
2、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課文,結合具體的語境感受夕陽西下的美景。
3、通過理解課文的語言和吟誦課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感受夕陽西下的美景,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已有感知,喚起閱讀期待
1、一曲動聽的音樂,一張美麗夕照又將我們帶人了美麗的傍晚。現在就讓再次我們走進——《夕陽真美》。
2、小朋友是不是能把上節課學過的這些詞語準確地認讀出來。
西斜 光芒 余暉 壯麗
下沉 慢慢 漲紅 染紅
落山 燦爛 霞光 遙遠
3、看來小朋友上節課學得挺扎實,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聽到了爺爺對夕陽發出這樣的贊嘆:讀題夕陽真美,現在就讓我們去讀書細細體會它的美。
二、穿越語言文字 整體感知動態
1、夕陽的美都藏在這些文字當中呢!用心的孩子啊,讀著讀著就能感受得到。小朋友們讀一讀2、3、4這三小節,看看夕陽的位置呀發生了哪些變化?你是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2、交流,相機出示:
a太陽已經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b太陽慢慢地往下沉。
c它輕輕地走向西山的背后,……
3、在讀的時候注意這些字,老師再請三個小朋友來讀,你們可要讀出其中的變化來哦!誰來連起來讀,讓我們通過聲音感受到夕陽的變化。夕陽的位置越來越低,最后看不見了。
4、課文美美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三幅圖,我們就根據它的變化給它起個名字吧。板書:西斜 下沉 落山
三、品讀涵詠課文,感知夕陽美麗
(一)感受夕陽西斜的美景
1.出示第二段
三幅圖都很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太陽西斜時是怎樣的景色呢?誰來把這一小節讀一讀。(指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美?(指名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板塊設計:根據學生的匯報調整a 、b、c的學習順序。
a出示:太陽已經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此時的太陽光很柔和。 這句話該怎么讀呢?指導朗讀(2名)
b出示“天空一片深藍” 課件
這是一個怎樣的天空?(碧藍碧藍 很藍很藍 無邊無際)說得真好,你能把天空的藍,天空的無邊無際讀出來嗎?我們一起來贊美這美麗的天空。(齊讀)
c還有什么也很美呢?(西山)哪兒可以看出來的?
這就是連綿起伏的西山,請小朋友們伸出小手來畫一畫!瞧,畫面中的西山有的----有的---,一座----,層層疊疊、一眼望不到邊,告訴老師課文中的哪個詞可以形容西山呀!------連綿起伏 應該讀得慢點。山有高有低,要讀得怎么樣?對啦!應該讀得有起伏,誰再讀?這樣的山很壯觀呀!
想想看如果這的西山披上了夕陽的余暉,又是怎樣一幅景象呢?你們想不想看一下?看了這圖,你不想說點什么嗎?
是的,夕陽的余暉就像給西山披上了一件美麗的金紗,漂亮的外套,使得西山既美麗又壯觀就叫-----十分壯麗,相信你一定能把西山的壯麗美景讀出來,先自己練下。(指名讀、齊讀)
2.師敘述:天空一片深藍,西山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段話連起來讀讀?——指讀。
3.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深藍的天空,走進這連綿起伏的西山去吧!——齊讀
小結:真是美不勝收呀,我們都陶醉了,這樣壯麗的景色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說——夕陽真美!
(二)感受夕陽下沉的美景
1范讀第三小節,繼續導向。過渡:那么當太陽慢慢下沉,又把什么變得更美了呢?快去讀讀第三小節,找一找。
2.交流,把云變美了,夕陽那七彩的光把身邊的云染成了各種顏色,有些什么顏色呢?誰來讀?
3. 云的顏色,說說有哪幾種顏色?——只有這幾種顏色嗎?——這么多的顏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他們都躲到哪兒去了?(……)——這么多的顏色,你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嗎? 讀讀詞語: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光十色、五彩斑斕。小朋友真聰明,誰來做小老師,領著小朋友讀好這些詞。
4.這么多顏色鋪滿天空,會是怎樣一幅景象呢?(媒體播放)
5這么多的顏色擠在一起多美麗、多壯觀呀!你能用你的朗讀讓大家體會到云的顏色又多又美嗎?誰來讀?誰向他挑戰?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五彩繽紛的顏色中去吧!(齊讀這一節)
6小結:當太陽漸漸下沉時,它讓周圍的云朵變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綠色、藍色、金色……顏色多得數也數不清,讓人忍不住想說:夕陽——(讀題)
(三)感受夕陽落山的美景
1.太陽慢慢地往下沉呀,沉呀,引讀:最后,太陽的臉變得——它——把——(出示第三段)走到西山背后時,我們就將看不到它那紅撲撲的臉蛋了,可這時的夕陽還不忘把最后的美奉獻給天空,那就是它那 ——燦爛的霞光,(看圖)讀出它的萬道金光,讀出它的光芒四射。夕陽讓天空變得更美了,因為它把燦爛的霞光留在了——遙遠的天邊,誰來讀好這個詞?(評價)
2、詞語讀得那么好,相信你們一定也能把句子讀好,先自己練習一下,指名讀(評價:輕輕地)讓我們一起來讀好這片燦爛的霞光,把它們留在身邊。(齊讀第4自然段)。
3、小結:是呀,夕陽真美,讓我們放開嗓子,用所有的熱情贊美它吧!——夕陽真美。(讀題)
(四)、整體共讀,形成積累
1、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夕陽西下的壯麗景色。(師配樂圖文朗誦三段)
2、小朋友,你看了這美麗的夕陽的景色,感受到了什么?
生:夕陽真是個調皮的孩子,他不停地往下落著。(頑皮的孩子一刻都不停)
生:夕陽又是個怕羞的小姑娘,紅著臉蛋悄悄地躲到西山的背后。
生:我覺得,夕陽還是個神奇的魔術師,把周圍的景物變得那么美。
3、夕陽真是太美了,不管是西斜、下沉還是落山,都美得那么壯麗,那么讓人心動,看誰最先把課文中的句子記在自己的小腦子里。
4、指導背誦。小朋友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課文嗎?(看板書背誦,想象畫面背誦。)也可以抓住剛才學習的幾個重點詞語來背。來看看這組詞串,你發現了什么了。
5、同學們,你覺得夕陽什么時候最美?(學生說,練習背誦。)
四 、構筑體驗舞臺 情景交融延伸
1、出示第5節:小朋友看了夕陽覺得很美,課文中的爺爺奶奶看了夕陽有什么感覺?誰來讀?
2 、不僅夕陽紅了,爺爺奶奶的臉也紅了,他們的心更紅了呢。讀詞 滿面紅光 看圖說:爺爺牽著牽著小孫孫的手,陪著奶奶的手、多開心,多幸福呀!讓我們滿懷喜悅地讀好這句話。讓我們快快樂樂地讀讀這句話。
3、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晚年生活不就像這夕陽一樣美好嗎?讓我們一起來衷心的祝福他們——夕陽真美!
4、播放音樂《夕陽紅》。爺爺奶奶已經為國家,為社會,為我們家操心了一輩子現在你們聽到的這首歌就是寫給他們的,題目就叫——《夕陽紅》,從同學們的神情中,老師看出你們已經深深地沉醉在歌曲中了。
5、最美不過夕陽紅,安靜又從容,夕陽更給我們帶來了美麗,帶來了快樂,我們贊美夕陽,讀題:夕陽真美。
五、拓展主題閱讀 升華學生情感
1有些小朋友觀察了夕陽后,將自己的感受寫成了兒童詩,請欣賞!指名朗讀
a夕陽
傍晚,我走上陽臺。夕陽和我玩躲貓貓。一會兒她躲到烏云的背后,
一會兒又跑出來,好好玩喔!后來,夕陽躲到黃金色的云海里,
不理我了,我好傷心。夕陽說:不要難過,明天我還會跟你玩。
b太陽
太陽像一個醉漢,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到了傍晚,就投向西山媽媽的懷抱,
睡懶覺去了。
c夕陽
夕陽紅,像火把,慢慢靠近西山娃,想在臉上燙個疤。西山娃,不害怕,
把它當只大蘋果,張嘴一口就吞下。
(1)你覺得這幾首兒童詩有趣嗎?
(2)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背誦吧!
2、和爺爺奶奶一起去看看夕陽,將你眼中的夕陽畫下來,也可以為爺爺奶奶拍拍生活照,你們要配上一首兒童詩或者一段話,下節課上老師跟你們舉行《夕陽真美》展示活動。
設計總評:
1、凸顯濃郁的“語文味”
《夕陽真美》這篇精美的文章,很容易被上成脫離工具性來追求人文性的傾向,泛泛地講“美”以及進行愛美的教育,那就失去了課文本身的魅力。其實,文本如詩一般的文字,讓人真真切切地領悟了日落時那柔和、絢爛、神秘、安謐的美麗。在設計中,通過復習詞串、激趣存疑,喚起閱讀期待;繼而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穿越語言文字整體感知之后細細揣摩細節,咀嚼文字的魅力。整篇設計中演繹字詞句篇,聽說讀寫地主旋律。讓孩子們既跟著作者的言語世界走了一趟,也能在語言文字營造的意境中得到陶冶和升華,從而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地結合,彰顯了語文教學為學生生命成長奠基的理念。
2、閃現智慧光芒的靈氣
知識不等于智慧,知識是外在的,而智慧則是個體內在生成的。我們都知道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思結合,要引導學生熟讀深思,浮想聯翩,思接千載。設計中處處閃現教者智慧光芒的靈氣,如詞串一例,復習詞串時不僅僅是檢查鞏固知識,詞串排列的順序,暗示了文章的文路(夕陽的西斜-下沉-落山),在尋找夕陽位置變化中孩子再次解讀了文本的結構,增強了學生對文本形式自我建構的能力。課尾的背誦指導中教師再次出示詞串,引導孩子抓關鍵詞練習背誦等等。課堂的魅力來自什么?不是形式,不是辭藻,而是深邃的思想!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思考起來,聰明起來,智慧起來。此設計就做到了讓孩子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發展智慧,豐富智慧。
3、師生詩意般地棲居課堂
設計中重視學習情景的創設與再造,從富有韻味的一組夕照圖片,舒緩的音樂聲中,師生開始了課堂之旅,使學生學習語文“未成曲調先有情”;教師語言貼近文本,貼近兒童學生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畫面,把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還原成色彩斑斕的圖景;學生美讀課文,讓文字站立起來,還他以鮮活的生命。設計中追求的是兒童生命的靈動,兒童情感的放飛,兒童思想的碰撞,兒童人格的升華。課堂上師生醉了,醉在夕陽下,醉在文字中,醉在畫面里,醉在無盡的遐想中……
夕陽真美——教案設計 篇3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另外五個生字,理解有繩子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夕陽的美,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生字卡、投影圖片
一.復習導入
1.多形式地復習生字和詞語。
2.交流,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講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想哪一自然段你認為寫的最美?(交流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段學習。)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思考有幾句話?每句話你都讀懂了什么?
(2)學習第一句
指名學生讀,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后齊讀第一句話。
(3)學習第二句
自由讀,思考讀懂了什么?
(4)學習第三句
生自由讀,說說你讀后知道了什么?(結合課文插圖理解連綿起伏的西山披著夕陽的余輝是多么的壯觀)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好這一句。
(5)小結并齊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
(3).四人小組合作,根據課文所描繪的語言用自己的畫筆在紙上畫出來。
(4).齊讀課文三、四兩段,再一起評一評圖畫作品,看誰畫得符合課文的描述。
(5).自由地、美美地把課文讀一讀。
(6).指導背誦
座位上練背、指名背、齊背。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師:多美的夕陽啊,爺爺滿面紅光的望著奶奶說,生接讀——夕陽真美啊!
2.自讀課文,有什么不懂的提出?
3.指導朗讀好。(讀出爺爺奶奶的愉快心情)
三.熟讀成誦
指導學生按夕陽“西斜—下沉—落山“的順序練習背誦,先引背,分段背,再有感情地背,比賽背,從而達到成誦。
四.學習生字
1.認讀:壯慢沉漲更
2.口頭組詞。
3.自學生字,交流識記方法。
4.師范寫,生描紅、臨寫。
5.反饋寫字情況。
五.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看日落,邊看邊講,然后讓學生把課文中沒有描述到的景象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下來